不爱“小鲜肉”,只爱“大人才”
最近,
武汉的一个高中女生写了一篇作文。
向自己的偶像苏轼表白。
“第一次读东坡时,我喜欢他发自内心的开放和喜悦,也喜欢他能始终秉持自己的本心;再读东坡之后,我爱他从容面对磨难,也爱他聪明机智温柔善良的天性。读完东坡,我着迷于他不循形,不靠力,不等生,不随死。”……
本文作者是武汉市育才高级中学高二学生王靖雯。
1700余字作文致敬“偶像”
这是一种材料成分。给出的材料是名人和“偶像”如郑板桥和齐白石的故事。作者被要求写他的偶像或英雄。
王靖雯的作文有1700多字,从苏轼年轻时立志写作开始,讲述了他曲折的一生和不同阶段的人生态度。在这篇文章中,王靖雯自称是“被苏轼词惊醒的梦想家”,“一读东坡”、“二读东坡”和“二读东坡”都有不同的人生感悟。
作文中,在描写苏轼被释放到杭州、贬到黄州、迁惠州、贬到海南的经历时,有一段她想象的画面描写。苏轼站在风暴中笑着说:“那些纯真的心和少年们历经苦难对世界的热情,我都没有失去!”王玉文说,这既是她对“苏轼情怀”的理解,也是她希望鞭策自己坚守的“初心”。
看 《中国诗词大会》
被苏轼“圈了粉”
王靖雯说,她从小就从课本上学到“苏轼是豪放派诗人的代表”,但她在三年级时真正理解并迷上了苏轼。当时《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正在播出。有一位选手表现很好,但还是没能晋级。主持人鼓励这位选手时,引用了“竹签草鞋打马轻,谁怕?”著名的一句话“烟雨中长寿”。
“苏轼正是在贬谪失意时写下这句话,读来令人震撼。”王靖雯说,文字中蕴含的豁达让她在面对学业压力时更加冷静坚定。从此,她开始频繁阅读苏轼的诗作,同时为自己的创作积累素材,同时查阅资料,找出不同作品的创作背景,了解苏轼的人生态度。
所谓的“偶像”
其实是自己最想成为的样子
班上老师和同学对王靖雯的印象一直是成绩优异,性格文静活泼。
闲暇时,王靖雯不喜欢看偶像剧或综艺节目,也没有任何喜欢的歌手或电影明星。平时她会放松下来听歌,也喜欢听诗或者是有音乐的纯音乐。在她看来,所谓的“偶像”并不是“高颜值”的大明星,而是“你心目中最想成为的人”。
让我们一起享受吧。
这篇完整的作文。
做客甘东坡家门口
一代又一代,浪漫的爱情代代相传
当风雨来临时,它会崩溃,毁灭他。他穿着麻纤维的衣服,拿着竹竿和莽鞋,在嘲笑自己,他在狂笑。在左移的命令下,文武义变了,银须白发飘走,天地为席,民生为友。东坡的才子诗,无论贯通,都是辉煌的。就在傲人的笔墨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东坡的理论,外行人用眼睛看鼻子,鼻子扣进心里。不要一笑置之。看看几千年前的作家苏轼,用生命谱写一曲血泪之歌。
初读东坡时,想去腐乳看少年的《立志读尽世间文字,立志读尽人生之书》,想听你用温柔的声音问你妈妈:“你能做什么,你妈妈会答应吗?”当乌云压垮了城市,那个地方充斥着恶语,敢问,你能守住自己的心,潇洒地向前走吗?
苏轼的一生可谓道路坎坷。几次被降职,风光一时半会,又是另一番谈资,孤独流浪到天涯。按照常理来说,以我们习俗的人心,我们的事业不顺利,我们的野心很难得到回报,我们肯定会消极抱怨,但我们只是和一个人才坐在沙发上,只抱怨这个世界。一腔热血怎么会白流?你想想,自从朝廷把我推出去,我就来这里胡说八道要穿过森林打叶冲。我用剑唱着歌,哀嚎着走着,向往着人民,做好自己的本分,一生无悔,拥有一根蓑衣。你为什么害怕这场风雨?这是我苏轼的心愿,也是我东坡的人生准则。
有人笑说你一辈子都被降职了,或者你正在降职的路上。即便如此,你也从未忘记自己关心人民的初衷。杭州城外,你疏浚西湖,筑苏堤;被贬黄州,你帮弃婴除恶务尽;搬到惠州,你推广农具,改革税制;流亡海南,你教书育人,教化百姓。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有你爱民爱民的足迹。你永远是那个在母亲面前立志做范滂的少年,是那个无惧风雨的东坡居士。你看着统治和反对派圈子里流下的血,笑着说:我没有失去那些童心未泯的少年们对世界的热情,他们经历了艰难险阻的时代!
又看了一遍东坡,特别想穿越到几千年前的黄山脚下,去寻找那个靠在棍子上听河水声的普通布匹。透过历史的迷雾,我仿佛找到了你,那个深秋在东坡唐雪前饮酒的人。你被地面攻击了
痞撞倒在地,正准备开口大骂之时,你却笑了--
笑自己也落到“自喜渐不为人识”的田地;笑自己堂堂翰林大学士也有坠进凡尘的一天。我跟着怅然若失的你回到你亲自用茅草搭的草棚里,你扣了扣门,无人应答,我原以为你会踹开门将那家童训斥一番,不曾想你就提着酒壶,靠在木门上,定定地望向远方,听着江水翻涌的声音。
世人皆道你洒脱豁达,却不知你在这穷乡僻壤是如何卑微活下去的;世人皆道你乐观向上,却不知你是怀揣着怎样的心情作出那一首猪肉颂。你被这生活磨平棱角,被这世道折磨到血肉模糊,却依旧顽强的活着。我愤愤地为你不平,为你的无可奈何悲叹。蓦的,远方的你轻哼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我幡然醒悟!是啊,你是苏轼,是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的苏轼啊!于你而言,人生没有必要非要进门不可,也没有非进不可的门。
年少的我只觉那豪气万千的词句饱含的是你笑看风云的豁达,哪知那一声江海寄余生是多少个午夜梦回后的怅然若失。现在的我仿佛触摸到了你的灵魂,懂得了你对生命的包容与豁达。是了,你的前半生是恣意潇洒的苏轼,而后半生则是热爱生活的东坡。这样的人,我又如何不爱呢?
“一千顷,都镜净,道碧泽。忽而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我向来喜欢这一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豪气干云的一句,不知点醒了多少包括我在内的梦中人。崎岖难捱的一生,你一笑相对,想来是这浩然之气,支撑你不倒。
一语惊醒梦中人,惊醒他们的苏轼,以白须老者的沉着却又不失活力而又坦荡的声音,透过千年晦暗的雨夜娓娓传来,持至大至刚之气,刚直不阿,以坦然应对满城风雨。心中有一人,风光无限是他,跌落尘埃也是他。无论云端之巅或是深渊万里,切记切记,秉持内心,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这便是东坡的拂袖而去,浩然正气,一蓑烟雨任平生罢!
初读东坡,我喜他那种从内心透露出来的坦荡和喜乐,也喜他能一直秉持初心。再读东坡,我爱他坦然面对苦难,即使这世界待他千般万般不公,他也依然亲口告诉他的儿子,他眼中天下人都是好人。也爱他那种聪明诙谐而又温柔善良的本性。后读东坡,我迷于他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
这正是我想成为苏轼门下客的原因。无论是在家境殷实的苏府前,还是翰林学士辉煌的府邸前,或是简陋的草棚前,我唯愿能学到东坡的浩然气,懂得东坡的归去。愿我大胆,愿我不失本心,愿我永远如东坡般自由而明朗。
班主任邓高超这样点评:“读罢此文,拍案叫绝,青胜于蓝,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感悟剖析,深得精髓。今做‘门下客’,日后人上人!这么气势磅礴的文章,很难想象是这样一个文静的女生写的。”
你觉得这篇文章写得怎么样?
或者,你也有话对苏轼说,
诗词君在留言区等你,
说说你和苏东坡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