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斯潘塞
资料来源:斯潘塞
最近身边的朋友换工作的越来越多,有的已经从体制内辞职,有的正在传统公司递交辞呈的路上。他们想创业或加入创业公司。我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但这是中国近年来的现实。旧经济正在失去阵地,新经济正在向着太阳冉冉升起。颠覆太大,逆转太快,按照陶的口头禅——这会改变天气。媒体大肆宣扬大众点燃的神经,说“创业点亮生活,时代为你点亮”,blablabla bla。
天确实变了,但是这天是不是为你变的,很难说。就像一线城市繁华的夜景,和你有没有关系,很难说。押上自己所有的时间和机会筹码,自己创业或加入创业公司,是不是一步好棋,也很难说。
公司不想创业。他们不仅是行业门槛,在职场上也有更高的素质要求。你确定你能做到吗?
qvj2l q49k 0/a6 dacf 706 f 144253 a6 c 01 f 94d 724 a6 f 4 /
02玻璃心的不要来创业公司
公司在成为独角兽之前,在进入公众视野之前,在被市场认可之前,都是脆弱的。能活下来的创业公司比例不高,能混得好的更少。创业公司处于发展初期,无法为你的个人名片背书。在一家著名的大公司,你在外面就是甲方。你说我们想招聘,我们下一秒就会收到你的简历。当你出去和其他公司谈合作的时候,公司Title就是溢价的筹码。但创业公司不是。十年前,谁知道今天的阿里巴巴会是这样?三年前,有多少人预测滴滴打车会是现在的规模?这就是创业公司的全部。你有一个好故事和一个好前景。人们不相信。所以,不管别人怎么想,你只能相信自己的判断,用左手温暖右手。加入创业公司意味着你们大多数人都是雄心勃勃的人,喜欢冒险,不安分,不愿意平庸。你无法预测五年后你会是什么样子。别说五年,我不知道两年后我会是什么样子。但这是一家初创公司。未来有无限的想象空间。A、B、C轮IPO,然后突然价值就不一样了。但不能保证它第二天就会触礁沉死。除了经验和能力,是不可能实现商业变现的。创业中的人生起伏会反复,心情往往会像坐过山车一样。这种感觉怎么形容?让我引用杜少飞的话:
“每一个自媒体人或者说正在创业的人,都在这样的状态下反复,每晚睡前都觉得自己一无是处马上要完蛋了,第二天早上又觉得自己太牛逼了,世界都是我的了。”
是的,我们总是那么神经质。前一刻我被自己感动,下一刻我觉得自己被掏空了。比如,当你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人最终能够分担你的压力时,却被其他大公司两倍的工资挖走;比如你发现大公司的办公室政治和创业公司一样;比如你跟别人聊感情、梦想、未来估值,别人跟你聊薪资、期权、福利。拜托,我们是创业公司。你会觉得这个世界对你一点都不友好,为什么商业那么邪恶,为什么人那么世俗。这就是为什么冯写这样的血淋淋的现实主义散文。
字-- “世界这么多凶狠,他人心里那么多地狱,内心没有一点混蛋,如何走得下去。”职场作家和全职作家,见识,内心,段位,果然还是不一样的。所以,如果没有自带鸡血,没有大心脏,没有一刻笃定的心,不要来创业公司,不然你会很折磨,很焦虑,很没有安全感。现实每天都是锤子,玻璃心的,早就被碎成渣了。
03没有快速成长能力的不要来创业公司
一个成熟的公司,每个人都是这个公司系统体系里的螺丝钉,安插在被需要的位置。一切按照流程走,不犯错,不犯浑,到一个阶段学习一个阶段需要的知识内容,一步步的晋升。而创业公司不一样,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发展速度是第一位的,慢了就等于失败了。所以加入创业公司的员工,也就需要不断的更新自己。尤其在初期阶段,身兼数职是标配,今天要站台,给投资人讲故事,给新人画大饼,明天要管后勤,什么财务行政一堆琐事,看到哪个岗位缺人了恨不得肉身贴上去。所谓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很多人在创业公司待不下去,并不是因为其它原因,而是现在的公司已经不是你刚进来时候的公司了,你原有的能力已经不再匹配目前的职位。
公司在野蛮生长,你却在岁月静好,怪谁呢。
张泉灵从主持人蜕变为投资人,成长速度已经很快了,却还是觉得自己走得太慢。也经常会有朋友劝我:慢慢来,不要太急,你太焦虑了。但我心里知道,和别人比起来,其实我已经慢成龟了。但话说回来,这难道不是在创业公司最大的魅力么,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给你撕裂般的成长。
接得住,世界就是你的,接不住,不要走这趟浑水。
怎么说呢,创业有创业的乐趣,稳定有稳定的好处,很多人口口声声说要辞职创业,其实只是对现状不满的说辞罢了,不要套上创业的帽子。
而且话又说回来,创业并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把事情做到极致的态度,一种哪怕全世界都嘲笑,只笃定自己的信仰。 这两点做到了,你就是在创业。
对了,还有一点--创业时常是一个人的夜路,胆小者勿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