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自拍照相馆创业ppt,自拍馆创业计划书摘要

  

  【这组照片是吴家富提供的。今天的头条是独家发布的。严禁转载!]   

  

  03010的读者们,你们好。我叫吴家富。我1972年出生在安徽淮南的一个小村庄。活到年近半百,我一直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了。   

  

  在我的人生中,曾经和一个潜在的“大人物”有过交集,他就是年轻时的马云。   

  

     

  

  我的身份证照片   

  

  我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长大,我的父母在农业部门工作。直到高二我才能继续读书。当时正好是90年代初。受周围人的影响,我一心想去外面的世界。那时候考上大学不再分配,即使上了大学也要工作。我决定离家出走去工作。   

  

  94年或95年夏天(记忆太长),父母人工灌溉田地。我悄悄从家里拿了100多块钱,收拾好行李,给父母留了张纸条,独自坐火车出走。   

  

  本来我是要去广州的,但车到达杭州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下来,我觉得自己已经走得太远了,就在杭州下车了。   

  

  当时,杭州东站还是新建的。我没有买票就上了公共汽车,离开车站时被抓住了。一名工作人员说他将被罚款。我说没钱。最后那个人用烟头烫了我的胳膊,挖出我藏在鞋底的钱,拿走了100块钱。那时候,我心里恨他。一时冲动,想来杭州混点本事,然后找他报仇。   

  

  可是现在,胳膊上的烟印淡了,我连那人的长相都已经记不得了。   

  

  在杭州的第一个晚上是在火车站度过的。第二天发现鼓楼有职业介绍所,就坐车去找工作。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私营企业当学徒,制作塑料建筑模型。   

  

  干了一段时间,感觉自己太笨了,手工活做得不好,速度又很慢,自己不是这块料,就辞职了。   

  

  后来,我在一家职业介绍所找工作的时候,遇到了海博会的任来招人。任问了我的学历和年龄后,给了我一个地址,让我第二天报名。   

  

     

  

  我在海博社工作的时候,休息日花了十块钱在钱塘江大桥旁边的一个景点拍了这张照片。   

  

  青年路27号,我到现在还能清晰记得这个地址。   

  

  翻译公司的人不多。除了我,几乎都是杭州本地人。幸运的是,它们并不排斥。大约在1994年或1995年,我的月薪是300元,每天的工作是在学校教授和公司之间运送翻译稿件。   

  

  很多教授住在城乡结合部之类的地方,有时候来回发稿子都要半天。除了送稿件,其余时间我一般都是坐着玩。后来,他们给我增加了制卡。翻译机构的效益一度不太好,还增加了卖小礼物的业务。有时候我会跟着我的一个老板,宋立星,去义乌采购商品,用背包带东西。   

  

  马云当时在学校当老师,所以只有下课或者周末才会到海博社转一转。   

  

  马云的妻子也不常来。相反,马云老婆的姐姐会在假期去海博会玩,和我们一起滑冰看电影。没多久我就加入了海博社,马云建议我去夜大上课,增长见识。他让任给我找两本旧书来复习。听了他的建议,我试着去考,结果全市四五千。   

  

  拿到成绩之后,马云说了句:“全市四五千名,没戏了没戏了。”   

  

  以前我不在乎,现在我觉得他可能想培养我的能力,但我没有抓住机会。   

  

  那时候很年轻,没有什么目标,觉得能吃饱饭、在杭州安身就好了。至于考上考不上,也感觉不到差别。总觉得自己被录取后要做送稿的工作。   

  

  我对马云最深刻的印象是特别能说,没事儿总跟我们几个人“瞎吹牛”。   

  

  当时,除了马云、任、翻译社还是个管理员、打字员、卖礼品的和我送稿子的。马云总是说公司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如何走向全球。那时候,我们都当笑话听。   

  

  过年前,我要回家了。翻译社刚有一张马云的全家福。马云说:“这张照片给你,以后如果不在这里干了,留个纪念吧。”   

  

  刚给了我两张照片。一张是海博会成员的照片,一张是他和家人与奶奶的合影。   

  

     

  

  右边的奶奶,海社社社员的照片。我记得马云叫她奶奶。   

  

  在海博会待了一年,觉得死工资赚不到钱,就辞职了。碰巧有个老乡在上海做啤酒生意。问了基本情况后,我跟着老乡从杭州到了上海。我做生意不挣钱。几个月后,我回到家乡结婚。   

  

  那时我   

已经二十五六岁了。二十五六岁,在农村已经算是大龄青年了。

  

经人介绍了几个相亲对象之后,我和其中一个对象结婚了。家里穷,之前做生意加上结婚又借了一笔钱,压力很大。我们并不想外出务工,因为外债被逼无奈,只好想着法子挣钱。正好那时候村子里有几个打烧饼的老乡,都因为打烧饼发家致富了。我和妻子就开始找老乡学习打烧饼,到徐州打了四五年烧饼,还清了债务。在这期间,我的大女儿也出生了。

  

  

2000年左右,我在徐州打烧饼时抽空带老婆、孩子去云龙山玩,女儿现在都是大学生了。

  

做生意很累,起早贪黑的,平时至少要四五点起床生炉子和面摆摊,晚上十二点后才能入睡。 相比起来,还是给人打工舒服,8小时工作时间之外什么也不需要操心。

  

大概是2004年左右,有个同学在深圳真皮沙发厂当人事经理,就让我过去工作。一开始在仓库当操作工,因为我嫌工资少,老同学又把我调去生产部当了装配工。在厂里上班让我非常安心的一点就是有稳定的工资,不像自己做小生意,没有太多保障。在沙发厂工作的时间不长,2009年,老板跑路了。工资结清了,但是没有赔偿,我们也就算了。

  

  

大约2006年左右,深圳一家照相馆举办200元照婚纱照活动。我和妻子也没拍过婚纱照,算是补了个遗憾。

  

在深圳打工的时候,我再次听到了马云的名字,他已经是一名成功的商人了。

  

招我来深圳的同学也见过马云,问我是不是当年海博社的老板?起初我们是都不相信的。但是马云的长相比较特殊,一眼就能认出来。容貌好看的人可能会觉得他不好看,但我自己也长得不好看,所以就觉得是比较特殊、瘦小精神的感觉。现在想起来,觉得马云能成功是因为他的口才特别好。

  

沙发厂倒闭之后我就回老家待半年,重新装修了漏水的老房子,叠了二层,把几年挣的钱都花光了。2009年,听说有亲戚在无锡打工,联系好了之后,我就到了无锡。

  

  

我在叉车班培训学习了一个星期。

  

从2010年开始,我在无锡待了9年,当叉车工。工作不算太累,但是工资太少了,一个月四千块左右。

  

现在生活消费很高,我的妻子在家带孩子,一家六口人都靠我一个人挣钱养活。

  

大女儿复读了一年,考上了大学,叛逆的小儿子还在老家上高三,老爸在老家被电瓶车撞了住院,这一切都让我觉得压力太大了。

  

  

我每天的工作,开叉车运货,一般大的好几吨,小的也有好几千斤。

  

  

我和妻子送大女儿去上大学。

  

我快50岁了,换工作、做生意、出外打工都已经不现实了。

  

最让我头疼的小儿子,我感觉他的叛逆期实在太长了,个性一点儿都不像我,很多时候我不知道怎么处理和他之间的关系。如果他能像大女儿那样,好好儿读个本科出来,我们就非常满意了。

  

我很少在别人面前提起和马云认识的经历,只是偶尔感叹,自己好像错过了什么,但那又不是我的人生。

  

  

以上是吴家付分享的故事。如果你也想把自己的经历讲出来,请点击上方《自拍selfie》账号,私信我们你的故事,我们会帮你整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