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刘润”公号,订阅“刘润”公号,和180万读者一起洞察商业本质)
最近,我发现一个展览非常有趣。
应该说展会上的一些现象很有意思,前两天广州美博会上出现了很多货源厂商和主播。
他们在这里做什么?
我和阿里1688的同学聊过,他们说这是他们为以抖快主播为主的买家提供的线下展会,可以直接和源厂谈。
让买家直接和源工厂沟通?
对,就是给最懂供应链的源头厂家,和最懂消费者的买家,提供一个场景,在这个场景里,卖家可以找到靠谱的买家,买家也可以找到合适的卖家。
有意思。
作为国内最大的在线供应链平台,1688过去更注重业务端。
从去年开始,我转过头来,更加关注买方一方。
我觉得可能和兴趣电商的兴起,主播生态环境的变化有关。
* * *
_―1_―
站在风口的主播
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先来看看兴趣电商的兴起。
对电商的兴趣,其实是在从图文到短视频的发展趋势下,消费者新需求衍生出的新生态。
和传统电商相比,兴趣电商给用户提供了更丰富,更复杂的信息。
例如,如果你想买一件衣服,你必须首先获得关于它的信息,比如尺寸、颜色、款式甚至体验。
过去,当你想买一件衣服时,你只能看照片,获得有限的信息。现在,如果你想买一件衣服,你可以看一个短视频,看主播穿上并展示,你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而信息,又是支撑用户做出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
什么意思?
也就是说,对于一种商品来说,用户获取的信息越丰富,获取信息的效率越高,就越容易被移动,做出购买决策的速度也就越快。
比如,跟着熟悉的辣椒酱,我最近在Tik Tok点了一杯咖啡。
有一天,我打开Tik Tok,看到一个主播在介绍一款小罐咖啡,携带方便,包装精美,味道很棒。我有点感动。
我继续看,看到主播打开包装,做了一杯饮料,慢慢开始品尝。我觉得下单的想法更强烈。
虽然我不需要买咖啡,但我还是忍不住下了订单。
从我看到咖啡到我做出购买决定,只用了1几分钟。
为什么会这样?我也不是一个冲动的购物者。因为这种直播形式,我获得了可以在短时间内打动我的丰富信息。
其背后的主播,因为最早进入这个领域,掌握了直播和短视频的新表达,享受到了这种新生态带来的红利。
讲个故事。
02,1, 5年,李佳琪刚刚毕业,在一家化妆品柜台做美容顾问。
在2,1,的6年结束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报名成为了一名美容专家,并成为了一名美容主播。
一开始,直播间里人很少。
渐渐地,人们开始在直播间观看;
后来,大量消费者涌入直播间。
你可能对这一幕很熟悉。
当李佳琪在屏幕前说‘所有女孩,请注意,1,2,3,上层链接’。
在屏幕的另一端,无数大拇指快速点击链接,为订单买单,一系列动作源源不断。因为这个动作,他们重复了很多次。短短几秒钟,之前那些因为一点原因稍微犹豫了几秒钟的人就能反应过来,所有的货物都已经被干掉了。
这种速度很直接地作用在销售额上,李佳琦的一场直播的销售额从几百万、几千万,嗖嗖嗖,上涨到几十亿。商品销量也从几万件,几十万件,达到几百万件。
从直播间无人问津的业余主播,到拥有百万粉丝的首席主播,李佳琪只用了大概一年的3.
这种故事也发生在其他头部主播身上。
比如Viya用6年时间从201进入直播行业只用了5年,用90亿元在2021登上中国福布斯富豪榜。
这,就是红利的威力。
* * *
_―2―
会冲浪的人,必须也要会游泳
但红利,有很强的时间属性。
ng>什么意思?
就是,刚开始因为供需失衡,一部分人享受了红利。但是,随后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大量的主播开始涌入这个赛道,赛道开始变得拥挤。
拥挤之后,就会出现问题。
比如,产品的质量问题。
尤其是美妆行业,赛道更拥挤,问题也更突出。
举个例子。
一开始美妆行业只有A和B两个主播,但是却有100家供货商。
供给充足,主播就可以通过各种渠道,选择最靠谱的商家,拿最好的货。
但是,现在情况变了。
美妆这个行业的主播越来越多,最后超过了100个,然后就让很多投机者,钻了空子。
于是一部分中小主播,因为没有专业的选品团队,没有辨别力,或者没有靠谱的货源,钻进了这些投机者的圈套。
各种假货,山寨品开始出现在直播们的直播间。
即使有专业选品团队的头部主播,也经常因为质量问题"直播翻车"。
比如,前段时间薇娅直播间售卖的一款联名风扇,就被网友质疑是山寨货。虽然薇娅"立正挨打",态度诚恳,但还是消耗了用户的信任。
比如,退货率问题。
退货率也是兴趣电商行业非常严峻的问题。我看到过一些数据。电商行业的综合退货率在10%左右,兴趣电商的退货率达到了30%,是整个电商行业的3倍。
除了赛道拥挤,混入了很多投机者。
退货率高,还和兴趣电商的决策路径有关。
我们说过,用户买东西,有三个决策要素:需求、触点、信任。
传统电商的决策路径是"需求,触点,信任",用户是需求驱动,产生购买,普遍比较理性。
兴趣电商的决策路径是"触点,需求,信任",用户心态就一个字:逛。喜欢就买。
兴趣驱动消费,很多时候会降低用户的辨别力。
刷短视频、看直播的时候看起来质量好,但是买回来发现质量不好,怎么办?7天包退换。
所以退货率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质量问题。
那怎么办?
提高解决供应链的能力,让质量有保障。
我们也经常跟一些主播说,刚开始你可能会冲浪,就能比别人快,但是现在,乌泱泱的,到处都站满了人。你已经没有冲浪的环境了,要往前走,你必须要会游泳。
因为随着红利褪去,原来的那一套逻辑已经不灵了。再往下做,最重要的就不是直播技巧,不是怎么喊麦,不是老铁666了。因为拿一台手机,拉一批货就能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现在,谁能找到质量更好,更便宜的货,谁就能比其他人走得久,走得远,也就拥有了别人无法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我跟1688的同学交流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说,哎呀,这就是我们想做的事情。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开始关注买家侧的事情了。
这次和美博会合作的展会,就是把靠谱的B类买家直接对接给靠谱的源头工厂。
因为这些B类买家,可能是中国最懂消费者的一群人,他们了解消费者的需求,知道消费者喜欢什么样的产品。
但是他们面临的问题是,没有好的供应链,没办法做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而源头工厂呢,有做好产品的能力,有好工艺,但他们不懂用户。可能产品生产出来后,市场反馈不太好。
如果这两个群体能直接对话,不只是工厂和买家获益,对消费者来说其实也是一件好事。
但是,你知道,这两个群体,一个在制造端,一个在消费端,很难聚在一起。
怎么办?
缩短链路。
创造一个场景,架起一座桥,让一边的源头工厂,另一边的B类买家,在这个场景可以直接交流。
* * *
_― 3_ _―_
给买家和卖家架起一座桥
1688平台上,有超过50万的源头工厂,5000万的B类买家。
这次和美博会合作的展会,其实就是针对美业这个垂直领域,给这个领域的源头工厂和B类买家创造的一个场景。
这个场景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创造了一种可能性。
一种什么样的可能性?
它缩短了买家和卖家之间的链路。让源头工厂和B类买家出现在一个场景里。
然后在这个场景里,会发生什么?
主播们拿到质量更好、更便宜的货。源头工厂满足主播定制化需求。
比如,有个主播在参加展会之前,收集了大量卖家的资料,想在展会上找到一些靠谱的卖家。
他说,展会上还有一个"找工厂"体验区,这其实是一次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探索,这里有1000多家源头工厂在线。你逛一个展,其实就相当于见了1000多家源头工厂。
如果遇到特别想合作的厂家,怎么办?
现场有电话亭,通过电话亭的视频专区,直接和厂长视频。 厂长不出会议室,通过线上线下一体机,直接和主播连线,谈合作,谈价格。
主播如果想看厂里的情况,也可以现场视频看厂。
但是,如果是和厂家第一次合作,对产品没那么了解,担心卖不好,怎么办?
五折试销。
什么意思?
就是1688联合展会上的源头工厂推出了5折试销。买家可以用出厂价的5折拿到产品,先试销一段时间,看看用户反馈。如果用户喜欢,销量好,就可以和工厂签订单。
如果卖得不好,就不合作了。因为对买家来说,尝试一款新的产品,也是存在风险的。这五折试销相当于给买家留出了等待市场反馈的时间。
买家也可以找工厂生产定制化产品。
比如呢?
比如,买家比较了解用户需求,甚至一些买家有自己的信息库。所以,就会有定制化的需求,工厂呢,就可以依靠强大的供应链能力,满足买家定制化需求。
举个例子。
展会上有一家工厂,之前接到一个主播的订单,主播要定制一款睡眠面膜,他发了一个对标的面膜链接,提出了很多需求。除了基础的水润度、保湿性。特别提出了携带方便、安全。
我问厂长,工厂是怎么满足这种定制化需求呢?
厂长说,关于携带方便的问题,首先从包装形式上,排除了体积比较大的贴片面膜,做成了涂抹式面膜。
因为贴片面膜一盒,一般是五片装。而他们设计的涂抹式面膜,一盒可以装20 条,独立包装。体积大小和五片装的贴片面膜体积差不多,携带很方便。
设计成独立包装。 其实也是考虑安全问题,避免二次污染。因为一盒面膜20条,可以使用 20
次,每次撕开一小条,用完扔掉包装,就不会有二次污染。这样配方可以温和一点,用弱一点的防腐剂,安全性能就更好一点。
主播在定制产品时,工厂也会建议根据销售能力定制一定的量,拿到市场上试试看,看用户反馈如何,包装设计是不是需要升级,配方是不是需要调整。
这其实就是一个需求回到产品端的故事。
把洞察翻译成供应链语言,迅速通过供应链反馈为产品。
如果你玩过传话游戏,你一定知道,第一个人和最后一个人中间,人越少,最后反馈的信息就越准确。
因为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一定会被增减改变,如果中间环节很多,等传到最后一个人的时候,完全不是原来的意思了。
那怎么准确传递?
减少中间环节。让第一个人直接传给最后一个人。
一般情况下,这是不太可能的。
不过,1688通过展会这种形式,在买家和卖家之间架起了一座桥,让需求回到了产品端。
让中国最懂供应链的那一群人和最了解消费者的一群人聚在一起。
聚在一起是好事。但是,有聚,就会有散。
当买家和卖家走出这个场景之后呢?
1688的同学说,这个我们也想到了,我们有一个“INSIDE计划"。这个计划其实就是从平台服务升级生态服务。
什么意思?
因为过去我们是撮合买卖双方。但现在,因为兴趣电商的兴起,需求端有了新的变化,也有新的问题。包括前面提到的买家因为缺乏供应链能力,面临的质量问题、退货率问题。
一方面,我们觉得应该帮助买家,满足他们更加分散、更加个性化的需求。
另一方面,要解决新的问题,就需要全面开放供应链能力。通过建设产地服务中心、打通物流干线等,帮助工厂和买家实现比较高效的链接。
其实,1688已经服务了超5000万中小零售商。这个计划实施后,一年就可以为工厂再连接将近1000万新买家。
然后再从平台上的源头工厂,选出大概10万左右的超级源头工厂,给各类买家提供定制化服务。
不过,这个计划,也需要跟买家和卖家一起完成。
这样源头工厂有订单,继续专注生产,买家解决供应链问题,拿到好产品,有底气面对消费者,消费者买到放心的商品,不会轻易退货。
对我们自己来说,如果真的帮到了大家,结果肯定也不差。
我说,听起来是一件多方获益的事情。
祝福你们。
* * *
最后的话
中国经济一直在蓬勃发展,虽然形态在改变,底层的逻辑其实一直没变。
我们经常说,上面开出的花千般好,是因为扎在土里的根够扎实。
1688做的事情,其实就是把千般好的花和扎实的根链接起来。
把最了解消费者需求的一批人,和源头最了解产品的一群人,链接到一起。
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场景,让供应链两端的人,穿过长长的链路,站在一起。
缩短他们之间的链路,让买家找到卖家,让需求回到产品。
这个链接,也是代际的链接,是扎根实体经济实干家和新一代创业者的链接。
祝福他们,也祝福1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