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发展的步伐,高科技板块向东走,发展轴自然向东过渡。沿线不仅盘活了土地,还带来了大量的配套项目和可观的土地资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前期的紫阳大道发展轴和后期的爱溪湖北路发展轴。而另一条贯穿东西的发展轴,由于早期的交通格局,容易被忽视。今天就给大家看看这个容易被忽略的发展轴!
2条主力发展轴线形成
目前高新区的发展中已经诞生了爱溪湖北路和紫阳大道两条发展轴线,后者相对更加成熟。两条发展轴有几个相似之处:属于板块的主要交通道路;除了住宅楼,沿线还有可观的商业项目;有一定布局的地铁站,包括后期规划。
今年下半年,这两轴的杨门村地块和瑶湖西奥体中心地块都“结婚”了。按照大多数人早年的看法,这里的位置相对偏向,但现在他们的拍卖正在吸引眼球。根源在于土地的带动和板块向东发展的大趋势。因此,这两条轴线具备继续建设瑶湖的条件,艾溪湖北路轴线也将开启瑶湖中心岛的建设。
除了沿着两个发展轴发展的大趋势外,艾溪湖东岸的开发区域仍集中在艾溪湖一侧,不包括原有的大学区,深度尚未打开。与周边相比,艾溪湖路两侧附近的大片区域非常突兀,甚至连基本路网都没有形成。
艾溪湖隧道开启新轴线
传统意义上,火炬街作为早期高科技发展的主轴,也布局了地铁3号线,沿线将通车,但高辛七路的发展戛然而止。这是原高新管委会大楼形成的一种破碎的道路格局,也影响着中轴线的整体发展和交通状况。但由于高新整体框架的拓展,火炬街向东延伸的时候到了。今年火炬街两侧原有工业用地性质发生变化,前期厂房将重新开发为商业用地。这也是整个高新早期发展区的转型方向。
回顾隧道建设,去年投资约23.9亿元的爱溪湖隧道正式开工建设。到今年5月,原高新管委会的爆破,除了在隧道西出入口连接火炬街外,还让爱溪湖二路成为了通往老城区的交通大动脉,使二路的地位与其他两轴(爱溪湖北路和紫阳大道)平起平坐。同时,宣告了又一个高科技轴心时代的到来,区域核心向东提升。
除了艾溪湖隧道的传统行车功能外,下方预留的轨道交通是亮点。根据施工图纸,爱西湖二路确实涉及地铁站规划。目前湖西至湖东隧道一期正常施工,湖中二期钢管桩围堰施工。
目前,爱溪湖隧道面临的问题集中在湖东。因爱溪湖二路路面狭窄,卡脖子,路面与爱溪湖隧道施工宽度形成明显反差。
整个项目计划于2022年12月完工。隧道的开通可以说是一项具有超前价值的超前工程。如果等到地铁3号线东延的批复,至少5年后,甚至更晚(目前有很多方案)才开工建设,对东部高科技城市的发展影响很大。
但是,爱西湖二路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方面,将整个狭窄部分加宽,这涉及到大量高压管线的建设,也就是目前隧道建设中要进行的110 kV电力线路的搬迁,改造长度达到8000多米。
另一方面,爱溪湖东部存在断路问题
爱溪湖二路的破路问题,包括周边居民,已经谈了很多年了,他们在网上表达了不满,因为破头导致周边环境出现了问题。直到今年7月,钟繇安公路至爱溪湖二路以西200米改建工程的招标终于开始。该路段将连接西端的爱西湖二路和东段的爱西湖二路。道路宽度50m,规划为双向六车道。预计明年上半年完工。破损道路的修复对整个中轴线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艾溪湖隧道施工,随后是破路部分,开始打通工作,而在这个即将被打击的路段周围,主要是闲置的空地、老式工厂和大型城中村。
艾溪湖二路实施打通工程
艾溪湖二路通过后,将会整理出更多的土地进行二次开发,这也将会让艾溪湖东部的发展更加均衡和充分。
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高辛从爱西湖西路1号东延开发了爱西湖东和瑶湖片区,但由于前期。
工业的穿插及历史遗留问题,有了规模但缺乏细节深入,因此体现出的特点集中在临湖位置建设丰满,特别是艾溪湖东岸,集中性的超高+配套住宅确立了格局,又有两条轴线的加持来完善区域。艾溪湖隧道的建设中确立了艾溪湖二路这条新的发展轴线,纵深部分将联动开发,最终与另外两条轴线相对接。除了促成沿线的发展外,艾溪湖二路的重要性还将的得到提升,未来瑶湖西大道规划云巴有望和远期地铁3号线延长线形成换乘,首条计划投资36亿建设的瑶湖隧道也将从艾溪湖二路延伸,并途径瑶湖湖心岛,最终进入瑶湖东岸与德昌高速立交相接。它不仅将形成盘活两侧土地的发展轴线,也将成为后期整个高新向东开发中不可缺少的一横。届时从青山湖隧道-
艾溪湖隧道-瑶湖隧道的东西联动主路网将真正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