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个人创业申请表模板,大学创业实践部申请表怎么填

  

     

  

  第三课如何写项目申请通知   

  

  很多老师经常跟我说,我们很乐意申报一个县级或者省级的规划项目,但是不知道如何填写项目申报表才能成功立项。这些老师的问题是普遍性的。撰写项目申请报告不是一个简单的填表工作,实际上是一个演示待申报项目的过程。项目能否立项,关系到选题的新颖性和意义性,也关系到项目申请人论证的质量。因此,申报项目,首先要对项目进行论证,即写出高质量的项目申请报告。一般每个项目管理部门都会打印出一份项目申请表,由项目申请人填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该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范围、研究方法和手段;研究者完成主体的主客观条件分析;研究计划和步骤等。   

  

  填写项目申请表并演示所选项目,注意以下问题:   

  

  一.主题的表达   

  

  审稿人对题目的兴趣首先来自于题目所反映的问题。所以题目的表达要能抓人,能吸引人,力求充分体现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让人们看题目就知道要研究什么,怎么研究。比如《帮助小学生克服分心的行动研究》,研究对象是小学生,问题是分心,方法是行动研究。好标题的要求是:   

  

  1.要简洁。换句话说,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表达要研究的问题的本质,避免冗长和概念性的话题。如“将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与当代先进教育思想相融合,构建中国特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题目过长,概念模糊。   

  

  2.要具体,避免模棱两可。比如“提高教师素质研究”就是一个大课题,不知道具体研究什么。   

  

  3.使用清晰的概念,而不是模糊或自制的,口语化和个性化的简化概念。比如把创造性思维简化为“创造性思维”。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这一部分,有必要说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问题的背景是什么,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是什么,从而向审稿人说明研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这里有几个基本问题需要澄清。   

  

  1.相关概念的定义。首先要明确学科的核心概念。比如研究小学生合作能力的发展,首先要明确合作能力的概念。这在项目应用程序中是必要的。因为课题所指向的核心概念的界定,不仅会影响研究方向,还会让评价专家知道申请人对待研究问题的把握。如果概念不清,很容易让人怀疑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研究的现实意义。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看,大多数小学从业者都从事教育应用研究。因此,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应该主要从实践意义上来解释。以“合作能力研究”为例。首先,第一步是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出发,提出培养小学生合作能力的必要性。第二步简要阐述了小学生合作能力发展的现状,特别是小学生合作能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很多独生子女严重以自我为中心,不喜欢和别人合作;三、当前儿童和家庭教育中有哪些不利于小学生合作能力发展的因素?比如父母注重孩子竞争意识的培养,却不注重孩子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第四,解决这些问题对小学生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有什么好处?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这是本课题论证的另一个重点。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让审稿人了解研究的准备工作,即充分把握待研究问题的脉络和研究的发展,从而了解申请人的研究基础;第二,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说明我打算有哪些创新和发展。因此,在这一部分,应详细讨论以下问题。第一,别人有没有研究过这个问题,如果有,是谁做的研究,在什么条件下做的,有什么进展,有什么重大成果,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什么突破。如果没有人研究过这个问题,有没有人研究过类似的问题,这个题目有没有参考?2.现有研究的主要问题或局限性是什么?第三,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我打算解决什么新问题,努力实现什么突破,也就是这个研究的创新。例如,关于小学生发展的研究可能需要探索不同于其他人的新的训练和教育方式(例如,其他人主要通过小组教学活动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而本研究打算主要通过游戏培养孩子)。总之,有必要说明一下我自己的研究和别人的研究的区别,让审稿人明白,这个课题的研究不是类似课题的简单重复,而是一个新的起点上的有价值的研究。这样做,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再研究的必要性。   

  

  第三,研究的内容。   

  

  任何研究问题都会涉及到很多具体的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了研究内容。然而,任何学科都不可能同时逐一研究所有因素。因此,有必要明确研究的范围和具体内容,避免选题过大、过于空洞,使研究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对教师素质的研究可以包括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等。如果把以上问题都研究了,范围太大,内容太复杂,不容易深入研究。如果把内容定义为“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内容就会变得具体,容易操作。   

  

  确定研究内容还包括分解研究问题,即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几个逻辑上相关的小问题,形成问题的层次网络,使研究思路更加清晰。比如在教师行业。   

素养的研究中,研究者将范围界定为提高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组织和控制教育活动的能力,并进一步将研究问题分解为“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互动的能力”和“引导游戏活动的能力”     

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能力”“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能力”等小问题。课题研究内容的论证中,还应交待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关于教师业务素质的这项研究中,研究者认为“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相互作用的能力”是课题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因此,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应着力于探索解决该问题的具体途径与方法。对重点和难点问题的解决,往往正是课题的创新和特色。课题申请中关于研究内容的描述,实际上表明了研究者对所要研究问题本质的理解和思考,因此,它是课题论证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课题能否通过评审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是决定研究目标能否实现的基本条件,因此,也是课题论证的重点。在课题论证中,应写清楚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拟采取哪些主要研究方法,不仅要写方法的名称,还应写运用这一研究方法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是什么。如,在小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中,研究者采用自然观察法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发展现状;用实验法考查不同教育策略对小学生合作能力发展的影响等。在这里,最关键的是研究方法要与拟解决的问题的特点、性质相适应。如,了解儿童认识方法的问题,较适宜的方法是谈话法,而了解儿童的行为,则应采用观察法。实验研究类的课题,还应写清楚研究的重要变量,主要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如合作能力的研究课题中,研究者确定实验的自变量为小组合作学习和角色游戏,因变量为小学生合作能力的发展。实践的目的是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和角色游戏对促进小学生合作能力提高的作用。

    

五、研究条件的分析

    

对研究条件进行分析,目的是使评审者了解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是否具备研究的资格和能力。研究条件包括主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条件主要包括研究者的理论水平,以住的研究基础、经验背景,研究能力和研究的组织能力,课题组人员构成的优势等。客观条件主要包括进行课题研究的时间、研究资料、研究经费、研究设备等物质条件方面的保证等。

    

六、研究步骤和成果形成

    

这一部分,要交待清楚课题研究大致分为几个主要阶段及具体的时间安排,每一阶段的主要研究任务及预期的研究成果。最后,还要写清楚课题研究的最终成果及形式。如在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中,最终成果的名称为“小学生合作能力的发展及培养策略”,成果的形式为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