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信任。9月9日,兰州
(李建强)黎明时分,在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瓦舍乡庄科村,村民马延峰已经开始喂鸡、采集鹌鹑蛋、检查果树生长情况、打扫自家农场的鸡舍。一切忙完后,她会开车去西峰、清城等地的蛋禽市场送货。
马延峰1981年出生,2002年从清城赤城嫁到宁县瓦舍庄科村。当时村里大多数村民主要种植经济效益低的粮食作物。
拒绝承认失败的马延峰必须改变目前的发展形势。在马延峰娘家青城赤城,大多数农民都有在家种苹果树的习惯,经济效益很好。于是,马延峰动员丈夫去种果树。经过商量,夫妻二人从2003年开始,把8亩地全部种上了果树。
种完果树后,我迈出了自己创业的第一步,但苹果树4到5年都没有结果。“你不能等这个时候,但你必须做点什么。”马延峰想,经过一番调查和思考,马延峰认为养猪的好处很大,于是她又开始尝试发展养猪业。2005年,马延峰饲养了两头可育母猪。后来随着养猪规模的不断扩大,最多也就60多头猪。
就这样,依靠着自己8亩的果园和养猪场,马延峰一步步走上了创业之路。年收入也从最初的2000元增加到每年5万多元,小日子开始红火起来。
就在马延峰的创业之路即将步入正轨之际,全国爆发了一场猪瘟疫。为了将风险降到最低,马延峰停止了养猪。
就这样,马延峰又一次把注意力放在了果园、套袋、割草和修剪上。她每天都打理果园。
2018年8月,作为宁县优秀创业代表,马延峰在甘肃农业大学培训学习。在学习期间,她听人说养鹌鹑成本低、见效快、技术快。
得到鹌鹑养殖的消息后,马延峰首先在宁县注册成立了双峰家庭农场,并联系陕西咸阳的客户,一次订购8000多只鹌鹑。
为了让这些鹌鹑尽快适应养殖环境,马延峰改造了以前的猪圈,从购买笼子、空调设备、体温计、食物到调试各种设备,她一个人完成了每一步。然而,由于缺乏养殖技术,最初购买的8000多只鹌鹑死于200多只鹌鹑。
然而,这并没有影响马延峰对鹌鹑养殖的信心。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马延峰每天都在努力观察鹌鹑的生活习性,并通过网上查询、看书等多种方式不断学习鹌鹑养殖技术。
事情变化很大。现在,马延峰不仅掌握了很多养殖技巧,还在鹌鹑养殖信息交流群中指导他人养殖鹌鹑。
“鹌鹑养殖的温度一定要控制好,舍内温度一定要在38-39度之间。”马延峰说:“目前,我已经饲养了8000多只鹌鹑,日产蛋量也从最初的30公斤增加到100公斤。按8元算,每天每斤能赚800多元。”
除了将鹌鹑蛋送到西峰和清城的蛋禽市场,马延峰还利用网络直播在鹌鹑馆销售鹌鹑蛋。现在,她的鹌鹑每天都卖完。
有了果园和鹌鹑,马延峰并不满足。她关注现代循环农业模式。今年4月,她在8亩果园发展林下养鸡,先后引进红公鸡、乌鸡、贵妃等1000多只鸡。“这些散养鸡年初以来,已经赚了近2万元。”马延峰说,“一个8英亩的苹果园,有1000多只肉鸡和8000只鹌鹑,预计今年能带来近20万元的收入。”
“我计划下半年引进1万多只鹌鹑,扩大养殖规模,吸引愿意就近养殖鹌鹑、肉鸡的村民,通过发展产业带动他们增收。”谈到未来,马延峰说。(结束)
免责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来源。如果我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