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家境贫寒的刘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当时他已经为别人编程存了10多万的“巨款”,用这笔“巨款”和向亲戚借的几万元,一共20万。
东哥非常豪气地在学校边上盘下了一家餐馆,当时他心底已经盘算着打造一个餐饮帝国了。
qvj2l q49k 0/d 14661 f9e 8364 fee 865 e2c 9 b 301 E4 a 0 /
没办法,董哥只好向朋友借了10多万,还清欠款,拿到工资。第一次创业刚刚结束。
1996年,创业失败的东哥没有很多钱,也没有成为家乡的骄傲。此时的他,是一个负债累累,急需工作还债的应届毕业生。
这一年,东哥加入了一家有着10多万外债的日本公司,开始打工还债。在日本公司的那两年,东哥过着非常稳定的生活,每天朝九晚五的还债。
原来,董戈也想过自己这辈子可能会这样。但是一个电话让董哥改变了主意。一天,他的家人打电话告诉东哥,他父母赖以为生的船沉了。
“京东”的由来
董师兄看到辛苦了一辈子的父母要借钱买船。当时24岁的董戈咬紧牙关,在中关村租了一个4平米的摊位,只剩下1.2万,开始了第二次创业。这个摊位叫做JD.COM多媒体,JD.COM的前身。
东哥卖起了光盘、刻录机和维修电脑。
那为什么叫JD.COM?这得从董哥当时的女朋友龙小静说起。是的,JD。COM的“东”字是刘名字的最后一个字,“京”字是董哥初恋女友名字的最后一个字。
“JD。COM多媒体”其实是董戈和他当时的女朋友创办的。当时中国的互联网刚刚兴起,中关村非常热闹。到处都有修理电脑和出售录音机和光盘的商店。东哥的店只是其中一家不起眼的。
唯一不同的是,当时正品与假货齐飞的中关村,东哥始终恪守诚信经营,坚持只卖正品,所有商品均明码标价。
就这样,董哥的《JD。COM多媒体”取得了不错的口碑,回头客越来越多,他的生意也从最初的一个摊位发展到三个办公室,12个柜台。
到2001年,JD.COM多媒体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光磁产品代理商,东哥的个人财产也飙升至1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