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a股经历了漫长的调整,主要指数的估值都回到了历史低位。指数基金的投资价值再次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尤其是下半年,以ETF为代表的市场指数基金,基金份额节节攀升,成为机构资金的聚集地。
“指数定投”已经成为很多个人投资者赚钱的不二法门。原因很简单。一方面,定投可以平滑风险;另一方面,指数基金具有透明度高、人为干预因素少、跟踪误差小的优势,为没有太多精力研究的非专业投资者提供了相对便利的投资机会。
用火爆这个词来形容ETF并不为过,但ETF火爆的另一面是指数基金正在迎来被动平仓的大潮。
不朽的是指数,而不是指数基金。今年指数基金清盘数量也呈几何级数增长。
据choice数据统计,截至12月3日,今年以来市场上共有605只基金(份额另算,如下图所示)清盘,其中年内清盘指数基金31只(这是剔除分级基金后的数据),合计份额数为22份。
2017年仅有3只指数基金清盘。即使在2015年和2016年的股灾中,也只有6只和9只指数基金被清盘。
今年清盘的指数基金名单如下:
由于今年指数大幅下跌,跟踪相关指数的指数基金自然也不能幸免。统计显示,年内清盘的22只指数基金中,有20只出现亏损,其中亏损超过10%的有13只。
从基金类型来看,年内清盘的指数基金包括普通指数基金、ETF和ETF联接基金,其中今年以来比较火热的ETF基金(包括ETF联接基金)数量高达8只。
从清盘原因来看,年内清盘的22只指数基金中,仅有2只因合约到期而主动清盘,其余均为被动清盘。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基金资产净值低于合同限额,因此有7只基金清盘。
不是因为性能,而是规模太小。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在开放式基金合同生效后的存续期内,连续60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或者连续60日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低于200人的,基金管理人有权在中国证监会核准后宣布终止基金。
毫无疑问,“迷你基金”一直是基金清盘的重灾区。统计显示,22只平仓指数基金中,规模超过5000万元的仅有2只,其余20只均在5000万元以下,不少规模仅为几百万元。
在选择指数基金时,首先要关注的是基金的规模。如果规模太小,可能会有清盘的风险。当然,这不仅仅适用于指数基金。
此外,22只清盘指数基金中,大部分跟踪小众行业指数,如农业、原材料、高端装备、环保、交通等行业指数基金,均在清盘基金之列。
与上证50、沪深300等宽基指数相比,这些行业指数非常小,投资者对其并不熟悉。另外,由于今年整个市场这些指数表现不佳,跟踪型基金的表现也相对较差,自然会被投资者抛弃。
这也警示投资者,在指数基金的选择上,应尽量选择宽基指数基金,如跟踪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创业板的基金。当然,在宽基指数基金的选择上,基金规模仍然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辛苦了,请给我点个赞!对了,注意。谢谢你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