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看了《穷查理宝典》,对复利有了新的认识。
继续思考,你会发现,在这个时代,每个人原本都有一个亿万富翁,但大多数人都选择了远离亿万富翁。
#复利法则:成为亿万富翁的投资法则
什么是复利?
其实就是驴打滚。
滚驴多是地主(高利贷)和农民之间的事。贷款期限一般为一个月,月息一般为3-5分。到期不还贷款,利息翻倍,计入下个月本金。以此类推,本金逐月增加,利息逐月翻倍,就像驴子一样打滚。
按照驴打滚的操作,房东借100元,一个月后没有收到还款,就变成了200元。这样一年后就变成了200,400,800,1600,3200,6400,12800,25600,51200,102400,204800,也就是说100元到年底就变成了204800元。
所以,在旧社会,穷人真的没有活路。
证券市场复利原理中有一个“72法则”——
利息按1%复利计算。72年后(72是近似值,准确值是100ln2),本金会翻倍。这条规则被称为72法则。
这是一个不精确的速度算法。比如复利10%,72/10=7.2年后本金翻倍。
如果你在2020年投资10万元买一只股票,年投资回报率为10%,7年后,你的资本就变成了20万元。
注意,10年,复利的威力还是很小的。关键是30年、50年后,它会变得巨大到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 5万美元变成1.2亿美元。
纽约城市大学有一对42岁的教授夫妇。
几年前出版了两本书,他们得到了5万美元的报酬。教授夫妇的生活简单朴素。我真的不知道怎么用这个支付。一天,教授和他的妻子告诉他们的朋友-
股神巴菲特提到了这件事。巴菲特对他们说:“好吧,如果你们能信任我,就先投资我的公司,我来帮你们打理,好吗?”当时巴菲特已经小有名气,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那当然好!”
所以教授和他的妻子把钱投入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之后,他们再也没有问过。后来,我差点忘了这件事。30
2000年,这位教授兼老师去世,巴菲特参加了葬礼。在葬礼上,巴菲特告诉教授的妻子,你放在我这里的钱现在已经超过6000万美元了。教授的妻子惊呆了:不会吧?
巴菲特向教授的妻子解释了复利的奇特效果。这是现代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假设投资年收益率20%,本金10万元,年回报只有2。
一万块钱,10年后利息涨到30万,整体财富增长只有2倍;但是按照复利法,也就是10万元的本金10年后变成62万元,也就是30。
一万多一倍!
随着时间的增长,复利效应导致的倍数增长会越来越显著。如果年收益还是20%,10年复利会让本金增加6.2倍(1.2的10次方),但是20
年增长38.34倍(1.2的20次方),30年累计倍数237.38倍(1.2的30次方)。如果本金是10万元,30
年后将多达2374万元。
老师去世时,教授的妻子立了遗嘱,决定死后将所有的钱捐给慈善机构。几年后,她去世时,这笔钱涨到了1.2亿多美元!
# 00,30年后,他成了亿万富翁。
今天的文章是00后写的。
为什么呢?毕竟复利的效果只有在30多年后才能猛烈爆发。
今年00,20岁,很多人的投资可以从1000元起步。
如果你的月薪是5000元,那你就尽量存1000元,投资股市。
注意,你买的股票必须和80年代的可口可乐差不多。这样才能有持续的成长。
现在很多年轻人月入几万,可以先投入一万元开始。
这样,你应该工作,只是
需要坚定持有一个1万或者10万的投资,作为你的风险储备账户。你可以试一下,在2050年的时候,看看到底能够变成多少钱?
# 海市蜃楼?难点!
其实,关于复利的故事,很多聪明人已经鄙视过了。
原因是认为根本没有操作价值。
但是,只有你相信的才是真的可能实现的。
最近,有一个人分享了在农业银行的投资收益,10年前的10万本金已经变成了20多万,不知道这个人是否可以在农行上拿到30年。
对于年轻人来讲,难点有2点。
第一,跟随一个基本点。
例如,跟随上面案例中的中国农业银行(这个我没有研究),例如中国储蓄银行(这个有中国巴菲特称号的李录刚刚在2020年底买进)。跟随并不容易,这其中有很多都是反人性的。
第二,自己研究。这个也很难。
如何研究,芒格说了一句话,不断地读书。
因为只有不断地读各种书(注意,不是去上学而是自己读各种各样的书),那样,你就形成了自己的价值尺度和方法,可以选择自己的研究出来的股票。
当然,还有一个,可以拿1万跟随,1万开始自己研究。
2000后的年轻人,很多人拿出1万块做点投资还是没问题的。
我想,你是否可以坚定地拿着这1万块买入一个股票。
我说的是,仅仅1万块,拿30年试试看。
或许,你真的可以在50岁的时候变成亿万富翁。
很多人的中年危机,其实是因为财务危机引起的。
所以,00后的年轻人,不妨拿出1万元,做一个复利投资的试验。
要知道,复利这个故事,只有在股票市场才可以讲得通(此外,就是地主房贷,或者是P2P,当然,P2P已经成为历史)。
00后的你,会选择试一下吗?
就1万块而已!
呵呵!
(还不相信,可以先去读一读《穷查理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