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和企业家的争执,本质上是一个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寻求平衡的过程。投资者和创业者之间的信任,以及双方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是企业取得创业绩效的关键。
在创投圈,大概有两类投资人。一种是纯营运资金,从投资那天起就已经规划好了退出路径。另一类投资者,除了资本投资外,往往参与企业的具体经营过程,甚至以CEO或其他管理者的身份介入被投资公司。由于战略和目标的不同,投资者和企业家之间的冲突通常表现为投资前的根本利益和投资后的决策管理之间的不一致。
1为什么会发生冲突?
创业初期,投资人和创业者的关注点是不同的。
在初始阶段,鉴于其投资效益尚未体现,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在于投资资金的使用。在这个阶段,企业家往往关心的是,是否把资本投入到企业最需要的地方。
从创业者要融资的那一刻起,就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所有的投资人都是以追求资本增值为最大动力的,投资人不是慈善组织。他们投资的唯一目的就是让创业者创造回报价值。因此,企业家应充分评估企业现状和发展前景,引入合适的外部投资者。双方的价值观和未来发展方向是否一致,是决定投资与否的前提。
创业初期,认知差异可能是投资人和创业者产生矛盾的直接原因。
投资者对企业发展缺乏了解,导致无法对企业发展起到良好的监督和引导作用;早期的创业者对自己的企业不够了解,所以在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上缺乏合理的规划。这就提高了双方合作关系中的潜在冲突系数。
因此,战略和目标的不一致、信息的不对称以及初始认知的差异是投资者和企业家在合作过程中产生冲突的原因。
2冲突有哪几种?
一般来说,投资人和创业者之间的冲突可以分为内在冲突和现实冲突。
由于投资人和企业家本身属于两个不同的群体,他们对企业的经营目标不一致,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合作关系中必然存在不可避免的潜在冲突。这种由于战略和目标不一致而导致的与自身相关的利益或目标冲突,就是所谓的内在冲突。
当然,如果内在的冲突没有进一步恶化,这本身是无害的。但是,随着外部条件和时间的推移,包括企业的不断发展,这种本身无害的内在冲突,很可能会发展成实际的冲突。
这种实际冲突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投资人和创业者的合作关系中。最常见的有任务冲突、关系冲突、流程冲突。
当投资者和创业者对某一特定任务持有不同观点时,任务冲突就会出现。当两人因为人际关系不协调而产生紧张或挫败等负面情绪时,关系冲突就会出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当投资者和企业家对完成项目达到目标的过程有不同看法时,就会出现过程冲突。
3如何有效避免冲突
正如我们在文章开头提到的,对于创业者来说,与投资人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有时甚至比资本更重要。那么,在固有冲突已经存在的情况下,创业者应该如何避免更多的实际冲突?
创业者应该能够平衡自己和投资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在保证自己拥有企业控制权的情况下,企业家应该尽可能地与投资者分享企业的相关信息。当企业家以这种方式表现出对投资者的信任时,投资者会对他们的新企业和创始人更放心,从而相对减少一些业务
创业者要尽量减少对投资人的认同。
知上的差异。新创企业发展初期,创业者要做到始终让投资人清楚自己的资金去向。在关注自己是否将投资资金“用到了刀刃上”的同时,创业者也要知晓投资人的想法以及其最为关注的问题。
倘若能够在认知方面达成一致,创业者与投资人在企业发展战略及目标上也将很容易形成共鸣。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固有冲突演化为实际冲突,以多种形式出现在投资人与创业者的合作过程当中。
在与投资人打交道时,冲突在所难免。提前预知冲突产生的原因,以及它将以何种形式出现在创业过程当中,是每一位创业者都应该去重视的问题。
也仅有此,创业者才能够在面对各种冲突难题时,灵活应对,迎刃而解。
事实上,创业人与投资人的成功结合并不就意味着一切都是美好的,其结合只能是企业与资本对接与运作的开始。虽然投资人与创业人都是以做大企业、博取更大利润为终极目标,但投资人与创业人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利益既统一又对立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