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冬天,大自然都是萧瑟荒凉的。与其坐以待毙,任其负能量累积,不如积极行动起来,加入厨房,用有限的身心去迎接无限的一日三餐。是的——读书开阔视野,做饭,思考。
茨城上市,堆在竹篮里,每个芽尖尖的,逗号似的,东倒西歪的,惹人怜爱。想起汪曾祺先生笔下的美食——茨城雪菜汤。
雪里蕻,或称雪里蕻,是仲冬开坛时。五茨城,二,三,二雪里蕻。如果再下雪,还挺合适的——窗外微微下雪,我和家人在屋里,一个劲儿地喝着一碗茨城白菜汤。
茨城洗净,不要掰去芽尖,用斜刀切薄片,用清水浸泡去涩味备用。烧热锅放凉油,爆香葱、姜、蒜,放入雪里蕻,翻炒,加入开水,倒入茨城片,开大火,关小火,焖十几分钟。味道一流,一流,甜糯,汤微酸,醒胃。
但是这种又冷又稀的茨城雪蔬菜汤是不能御寒的。想别的办法。买回半斤文身鱼片放在茨城白菜汤里吃。因为有鱼,所以要在油锅里炒一些藤椒和干辣椒,让它们辣起来。一锅茨城菜花鱼片汤,让人出汗,比酸菜鱼好吃。
因为有暖气,全家人一天到晚都很渴,晚上还要起来喝水,三天两头上火。老母鸡汤也不方便喝。有一次,晚饭做牛肉面锅。是关于黄牛肉的。厉害到半夜孩子还在床上打滚。
冬天如寒冬,买点牛尾骨头汤暖暖胃。在汤底炒了很多藤椒和干辣椒,但还是上火了。就算吃了凉拌菱角也咽不下去,牙疼持续三四天。我得用冬笋来平息我的愤怒。网上购物也很方便。福建武夷山的黄泥拱,惠州的壮黄笋,各有风味。
作为餐桌上的常客,腌制鲜肉简单、省力、省时,一锅煮。咸鲜猪肉小排,一人一份。如果想汤口更滋润,加半斤五花肉,几千节。冬笋,你愿意放就放,三四个也不嫌多。咸鲜小排烫过的水,五花肉切成大块,全部放入砂锅,底汤挂在小火上一两个小时,直到汤白如牛奶,笋和千节放下,再炖半小时即可。再炒一盘红白菜。一锅咸鲜,一天不一定能吃两次。第二天不用倒汤,加点粉丝和香菜,又是一顿下饭。
有一天,风刮得很大,我低着脖子在路上走着,突然闻到羊肉串的香味,不禁垂涎三尺——羊肉是用炭火烤的,是一种不可避免的香味,烧得我脑子不正常。不管是吃饱了还是饿了,都会引起人们惊心动魄的渴求。
网购散养的山羊肉,选择羊的后腿,使其丰满。一条后腿五六斤,劈成两半,冻成两半。另一半,红烧的。除了葱和姜,它不需要任何调料,而且是干锅煮的。做饭前记得撒一撮孜然粉。每块羊肉都有麻将的两倍多大,塞进嘴里,被嘴裹得紧紧的,细细咀嚼,又香又丰盛。
有一次,我偶然遇到一个街头集市,在一个卖针、线、脑的小摊上买了一件失传已久的笼布。接下来,有可能做一种叫做汤圆的小吃。
三四斤糯米,浸泡二十四小时,上蒸笼蒸熟,倒入菜槽,拌上姜末和肉末,趁热揉成饭团,放油锅里炸。这是这里的传统春节小吃。(钱红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