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公司失败概率,创业失败了公司怎么处理

  

  如果你现在正准备创业或者已经在创业,这篇文章可能会对你有些帮助。   

  

  在分析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真实的商业案例。   

  

  马晓东是一名房地产从业者。他常年在北方三县做房产销售工作,赶上15-16年房地产市场比较好的那两年,赚了点钱。17年限购政策出台后,房地产市场一片惨淡。由于市场不景气,公司的业绩不是很好。2020年底,马晓东被公司解雇了。   

  

     

  

  离开公司后,马晓东一直想做点什么,于是他开始出去跑市场,寻找商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和妻子去当地一家商场看电影。他们正好看到商场一楼在招商,然后咨询了招商局,知道应该是菜市场。招商局的经理跟他描述了菜市场的前景。他说,商场周边有七八个小区,这七八个小区的居民都要买菜。这个菜市场肯定会火的。在招商局经理的猛烈攻击下,马晓东有些心动了,去菜市场的一个摊位前逛了逛。马晓东打算卖羊肉,可能是因为他喜欢吃羊肉,认为有市场。   

  

  第二天,马晓东跑到当地批发市场询问羊肉的批发价。市场给的价格是35元一斤。他去周边卖牛羊的肉店询问了40元一斤的零售价和5元一斤的利润。他喃喃自语,商场周边有七八个小区,人流量肯定没问题。一天卖200斤羊肉应该不难,毛利一天至少能赚1000块。心里算了一笔账,去找投资经理签了协议,把摊位定了下来,年租金、公共服务费、物业费都降到了36000元。   

  

  摊位租下后,马晓东开始接触冰柜、案板、刀具等。需要卖羊肉。一套工具下来,花了1.5万。展位的设计和装修又花了18000元,这样包括租金在内的整体投入就花了69000元。货源找到后,摊位也找到了,就等开业了。在开业之前,马晓东的脑海里无数次充满了人潮。他觉得快乐的小日子快到了,心里别提有多美好了。   

  

  很多人创业失败,那是因为他们忽略这几点   

  

  在马晓东的预料中,菜市场也如期开业了。开业当天,商家也做了一些活动,但是来的人不太多。许多人仍然参加了抽奖,用马晓东自己的话来说,与预期相差甚远。晚上收市,马晓东算了一笔账,发现开业第一天营业额不到1200元,毛利150元。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马晓东没有太大的惊喜,日均营业额维持在1000元左右。如果每天都按照这个营业额,别说赚钱,一年连房租和设备的钱都赚不到。面对无法挽回的局面,马晓东及时止损,赔了2万元转让摊位。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为什么马晓东没有投资羊肉摊。我认为他主要犯了以下几个错误。   

  

  第一,没有弄清楚逛商场的客户群体是哪类人?   

  

  作为当地一个集吃喝玩乐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性商场,这里的主要访客是年轻人或者一些中年人。他们都来商场吃饭,约会看电影或者父母带孩子来玩。真正买菜的那种主要是老年人,因为年轻人一般都要上班,家里买菜的任务都交给长辈了。当商场和菜市场的客户群体无法匹配时,意味着来商场的这群人对买菜的需求不大,相当于从零开始让菜市场运转起来。   

  

  第二,没有弄清楚羊肉在周边区域的市场需求有多大?   

  

  在购物中心的对面,有一个菜市场和一条街。里面已经有几家羊肉店了。都是回民所有。附近买羊肉的居民一般都会去那里买。周边居民整体羊肉需求就这么多。你家多买一斤,就意味着你要在别人家少买一斤。事后,马晓东去羊肉店做市场调查,发现这些店每天的营业额在4000-5000元之间,一天的毛利在500元左右。除去房租、水、电、人员投入等费用,实际上是在假装挣一份工资收入。毕竟羊肉不同于猪肉,是一个狭窄的市场,消费人群还是有限的。   

第三,对商场持有者的运营能力没有进行一个正确的评估

对于马小东的羊肉摊来说,能不能做起来,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取决于这个菜市场人流量的大小。菜市场人流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与商场持有者的运营能力有很大的关系。运营团队对菜场的包装、定位、宣传,开业后日常的引流活动,菜场的服务管理等这些工作干得是否到位,对这个这个菜市场能不能做起来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如果细心一点的人去商场里面看一下,会发现四层的商场,居然二层都有很多业态是商场自己运营的,而且一层和二层的业态还有重合,业态规划比较混乱。但凡懂点招商的人都知道,一般商场自营的部分都是在位置比较偏的地方(比如顶层),位置好一点的都会招一些品牌商家,如果二层这种比较好的位置都是商家自己经营,而且一层和二层的业态还有重合,那肯定就是商户招不满,商户招不满的主要原因就是商户在这里赚不到钱。商户赚不到钱,运营团队能力差占很大一个因素。

那我们可以细想一下,同一个运营团队,商场没有运营起来,菜市场他们能运营起来的可能性也不会很大。

第四,摊位没有特色,没有核心竞争力

马小东的羊肉是从当地批发市场批发的冷冻肉,羊肉在品质上与周边羊肉店的羊肉没有太大的区别。对于消费者来说,买你家的和买别人家的没有太大的区别。羊肉这种商品,本身利润也不是太高,没有太大的空间去打价格战,而且价格战往往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何况拼价格还不一定能拼得过竞争对手。对于这种同质化严重的产品,能不能赚钱仅取决于市场人流量的大小,而这个不是你一个小摊贩能把控的,这主要得看商场持有者的运营能力。

第五,没有老客户,没有大客户

新开的羊肉摊,客户都要一点点的积累。马小东没有自己的老客户,也没有饭店、宾馆这类大客户,和竞争对手相比,利润自然就少了很大一块,要赚钱自然很难。

通过这个案例,我给总结一下:

1.马小东作为一个创业小白,在没有进行市场调研的情况下,就选择卖羊肉这个行业。羊肉虽然是一个刚需消费品,但毕竟是小众市场,规模不是太大,而且区域内已经有好几家竞争对手。误判市场,给后期亏损埋下伏笔。

2.马小东卖的羊肉也是从当地的批发市场批发的,产品没有特色,属于同质化产品,对客户来讲不一定非要从你这买,这类产品在竞争激烈的时候容易打价格战,没有太大的溢价空间,即便赚钱也是赚辛苦钱。选品这一块不是很用心,没有找到具有差异化的产品(比如:纯正内蒙山羊肉,与竞争对手产品有差异)。

3.从获客渠道来看,马小东的羊肉摊严重依赖菜市场的自然人流量,没有自己的老客户和大客户,而菜市场的自然人流量不是马小东自己能够掌控的,需要商场持有者的运营能力很强。很不幸,商场持有者的运营能力不是很强,这直接导致了马小东羊肉摊很难盈利。马小东把整个销售环节中很重要的获客这一个环节,交到了商场运营团队的手里,命运完全掌握在别人手里,风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