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锐、李彦欣
电影《一点就到家》聚焦云南农村脱贫致富的话题,讲述了三个年轻人一起回到云南农村创业,非常接地气地触及农村发展的现实问题,展现了人物的内心矛盾和创业面临的各种挫折。影片在鲜明的喜剧风格中蕴含着心理疗愈的功能,给观众带来独特的观影快感。
电影《一点就到家》海报
影片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故事,轻松浪漫,充满热情。同时呈现多样化的形象风格,喜剧、荒诞、现实交织。导演许宏宇精通剪辑,整体节奏轻快、跳跃,充满活力和快感,充分调动了观众的感官。此外,影片通过音调的变化,昼夜的时空交替,紧张与平和的放松,巧妙地实现了叙事节奏的变化,让这部喜剧不仅有笑点,更带来了更多的温暖和人物成长的意义。
影片还注重喜剧性表达的比例,在一些略显严肃和煽情的地方用小段子和幽默来中和和反转。此外,我们在处理冲突和矛盾时,也注重适度的意识。农村和城市,梦想和现实,这些矛盾被揉进故事里,但因为是喜剧的装扮,所以不会太沉重。电影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嫁接灵感和梦想,通过人间故事看到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整个讨论过程都嵌入了喜剧的表达,轻松而不失分量,让观众笑着思考,笑着感动。
电影的叙事力量来源于人物的行动和选择以及人物关系的发展变化。魏金贝的内心挣扎,与理想和现实有关。他渴望成功创业。他为此尝试过很多行业,但都失败了。一个在大城市长大的失败者,只想成功,却从没想过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在现实和理想的冲击下,他变得不知所措,渐渐迷失了自我。彭秀兵曾经一个人在北京流浪,却没有找到城市的归属感。乐观主义者永不放弃的精神使他更加沮丧和勇敢。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他继续勇敢地追求他简单的梦想。李少群内心的挣扎源于年轻一代与父辈的矛盾,也源于现代与传统的矛盾。作为一个有自己文学气质,坚持信仰的“疯子”,其实是在逃避,是没有勇气面对现实。
魏、金、贝、彭秀兵、李少群都在短暂的迷茫后找到了人生的目标和方向。他们没有因为一时的利益而放弃自己的理想,而是全心全意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在奋斗的过程中,人生的矛盾也得到化解。选择是人生的动力。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字是“咖啡还是茶?”这就像莎士比亚的灵魂在拷问“生存还是毁灭”。
《一点就到家》以轻松搞笑的风格讲述了一个关于奋斗的故事,其中蕴含着积极的力量。以多元化的浪漫主义特色,完成了家庭关系、城乡融合、文化包容与理解等主题的喜剧化表达,在农村喜剧电影的新风格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该片也存在内容肤浅、人物塑造不足等问题,这也是目前一些农村电影的通病,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作者李锐系太原师范大学影视艺术系副教授,李系太原师范大学影视艺术系学生)
来源:光明。com-文学评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