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原创稿
春夏之交,走进芜湖湾六郎镇春生生态农业西瓜种植大棚,迎面而来的热浪扑面而来。九点刚过,出生于90年代的“瓜农”范拴马汗流浃背,但工作中丝毫没有懈怠。“再过半个月,第一批‘早春红玉’就要上市了。现在,我们必须快速清除坏果和歪果,并整理藤蔓,以便更好地吸收营养,提高西瓜的质量。”
虽然范晓是90后,但他已经从事西瓜种植近15年了。早在2007年,范晓就跟随从上海回国创业的父亲开始种植西瓜。起初,在区、镇两级农技部门的指导下,范晓和父亲先培育了早佳、黑美人两个品种,共10亩,并注册了“肖春”品牌,种植上采取五年轮作、大棚精细化管理的模式。在范晓父子的精心呵护下,“肖春”西瓜一上市就以其口感极佳、品质优良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销售供不应求。
2008年,为了突出品牌效益,他和父亲牵头,与身边五大西瓜种植大户成立了肖春大棚西瓜专业种植合作社,向各大西瓜主传技术、管理、经验,并统一标准,统一验用“肖春”品牌,共享销售渠道,共同推动合作社发展,助力家乡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合作社现有种植大户21余户,西瓜种植面积超过580亩,年毛收入可达900万元,可为当地20余户农民提供稳定就业。除了土地租金收入,每个在合作社工作的农民每年可以收入超过1万元。2019年,肖春西瓜被评为安徽省十大名优产品之一。合作社所在的永和村也被六郎镇列为特色种植示范区,开发推广绿色休闲采摘游,以产业撬动乡村旅游,以旅游改善乡村环境。
今年,为了让土地进一步受益,合作社走上了科技发展之路,创新种植了60多亩富硒瓜,通过添加硒等微量元素,改善了土壤质量和产品品质。据范晓介绍,“富硒瓜”皮薄、口感好、中间甜度高。硒含量是普通甜瓜的20倍,亩产量是普通甜瓜的两倍,售价也比普通甜瓜好。如果试验成功,将进一步促进合作社的发展。
此外,便捷的交通和物流系统进一步拓宽了合作社的销售渠道。每年有近30%的西瓜销往南京、上海等长三角地区。新鲜的西瓜可以在早上采摘,中午就可以端上长三角市民的餐桌。(陆子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