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件有趣又快乐的事情。
书籍使我们聪明。书让我们知道更多的知识,书也可以让我们知道我们不知道的事情。
现在有这么一个人,把读书和创业结合在一起。
他是樊登。
00-1010年3月24日,樊登出生于陕西Xi。我父亲是数学教授,40岁被授予教授称号。
小时候,樊登不喜欢读书。受父亲影响,家里基本都是数理化相关的书,文史哲是家里的“禁书”。
我父亲从小就对樊登寄予厚望。作为一名教授,他也希望他的儿子能追随父亲的脚步。
1993年,樊登被Xi交通大学材料系录取,他的父亲帮助他选择了这个专业。樊登骨子里也有清华北大的情结。本来他想考北京的大学,但是那年高考物理和政治都考砸了。他高考考了507分,却上不了清华北大。
樊登拥有Xi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硕士学位和北京师范大学电影研究博士学位。
年轻时,樊登意气风发,对未来充满抱负。
原生家庭
如期来京工作,在樊登也有焦虑的时候。
他对读书的厌恶一直持续到进入央视《实话实说》节目组。
刚加入节目组时,樊登的工作量很小,他总是担心节目的未来。他在台湾没有重视,而且那段时间还被房贷的压力困扰,所以经常焦虑,不知所措。
有一天下班后,他开车去郊区爬山,坐在山顶上看着远方,感觉有点空。他想知道他是否应该读更多的书。
樊登对自己的外表不自信。他没有撒贝宁红,在央视也看不到出路。今天,樊登后悔说,如果他能被认真对待,他可能就不会创业了。
有500名员工不缺钱" onerror="javascript:errorimg.call(this);"> 在央视当主持人的那一段时间中,连坐地铁都没人认识。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他的自信心。
正所谓晴耕雨读,冥冥之中都有一些暗合。央视不受重视,读书也为未来打下了一个伏笔。
对功不唐捐,这是樊登的自我评价。所谓对功不唐捐,就是世界上的所有功德与努力,都是不会白白付出的,必然是有回报的。
那一段低沉的日子,樊登靠着读书看到了光明。
我是一个会创业的读书人
一个会创业的读书人,是樊登对自我的认知和定位。讲课费用从2000元到5000元,再到1万元,最后稳定在20000元。他讲的课受到大家的喜欢。
之所以涨价,那是因为太多的人选择他。樊登的评价带着一丝的凡尔赛。
樊登读完一本书之后,会利用两到三个小时写“脑图”,把大致的纲要总结提炼出来。这就是他每天工作的日常。
樊登对自我要求比较宽松,他认为即使出错了可以后期修改,他很自信基本不会出错,只是偶尔的人名会讲错。
从不被重视的央视主持人,到大学老师,再到创业者。樊登自称回过头来看,其实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没有央视这主持人这个头衔,樊登未必能够一帆风顺。
2013年,他创办了樊登读书会。从此开启了创业者的身份。
创业,还得从两个同济大学的年轻人说起。樊登有一次在讲课的时候,底下坐着两个同济大学的年轻人,他们得知樊登有讲书的计划,就主动来找樊登合作。
就这样,樊登和两个同济大学的年轻人在上海租了一个办公室创业。没想到,他就这样成功的成为了一个企业家。
公司领导人、教授、爸爸、老公,多种身份的驱使下,他也公开支持妻子去干事业,而非在家里带孩子。樊登在家里请了保姆,妻子也有着自己成功的事业。
作为一个企业家,樊登依然能在24小时把时间分配得游刃有余。他每天都有一定的时间陪伴儿子,从儿子出生到13岁,他从来没有大声和儿子说过一次话。
亲子关系十分和谐亲密,樊登认为这也是书本带给自己的财富。
人做事最根本的不是卡点,而是提高效率。这是樊登的观念。
不缺钱的人生
45岁的樊登在北京拥有了自己的事业、家庭。家里的书柜也大公开了,藏着各类的图书,还有四把木头椅子。
樊登自称现阶段不缺钱,也不想让公司上市,当然也拗不过其他股东。目前樊登的公司拥有500名员工。
何谓不缺钱,我们来扒一下樊登读书会的会员有4千万人,每个人如果都交365元,那么就是百亿元。这也是他不缺钱的原因。
这一切在樊登父亲的眼里却一文不值,他认为儿子没有工作,更没有职称。樊登却很自信调侃自己养活着500号人。
就是不知道怎么发展变大的,这又是樊登的第二个凡尔赛发言。
对任何事情抱有好奇心,在直播火的时候,他会去做直播,在新媒体火的时候也琢磨去研究新媒体。在2020年6月,樊登开启了直播的模式,至今共做了35场的直播。
钱,不是一天就能赚出来的,得慢慢去干。
保持健康的身体,阳光的心态才是工作的目的。
读书,对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最大的改变就是让人变得谦虚。这也是樊登最大的受益。
塔勒布说过:一个人如果还在读书,证明他还有着起码的谦逊。
物来即现,物去不留
樊登也自谦比喻成只是一个夜校的民办老师。因为当今社会太过于浮躁,很多人工作后基本不读书了。
他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大家在短时间之内读到一本书。让每个人一年可以读50本书,这也是他的初衷。
读书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物来即现,物去不留,意思是应当抱有随遇而安的态度,事情来了就应该尽心去做。事情过去后,心象要立刻恢复到原来的虚空平静,才能保持自己的本然真性不失。这也是樊登的处世态度。
他透露儿子班级上80%的人都不认识陈奕迅,所以每个人都会有被时代抛弃的时候,一定要有杠铃式的配置的意识。
就算以后没人认识了,他也怡然自得。
作为一个读书的企业,这件事情本身就很美好。
知识是闪光的。
当某个人给你知识的同时,这个人本身也是闪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