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创新很重要,大多数人大部分时间都在做持续创新。事实上,企业创造的绝大部分利润,都来自于连续性创新。
在稳定和高度确定的环境中,最有效的增长战略是持续创新。例如,英特尔上一次重大产品创新可以追溯到1985年的386芯片,这是一次革命性的进步,使个人电脑的计算速度赶上了大型计算机。此后,英特尔依靠在微处理器领域的不断创新,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零部件和CPU制造商。
无独有偶,自1985年微软推出操作系统Windows 1.0以来,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不断升级,微软一直在不断升级和完善Windows操作系统。介绍了大家熟悉的Windows 95、Windows 98、Windows 2000、Windows XP、Windows Vista、Windows 7、Windows 8、Windows 10等。目前微软依然是桌面操作系统领域的霸主,地位不可撼动。
大家非常熟悉的苹果也是如此。2007年1月9日,乔布斯在WWDC07上推出了第一代iPhone。到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iPhone销量已超过9亿部。
综上所述,当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处于一个竞争基础稳定、相对稳定、可预测程度高的市场环境中,或者处于一个持续的循环中,企业的最佳选择就是持续创新战略。
连续性非常重要。不连续创新呢?
所谓不连续创新,是一个时间的概念,即第一条曲线转到第二条曲线时,跨越了不连续的过程。非连续创新转型一旦完成,随之而来的就是持续创新。
持续技术创新的特点是:沿着技术曲线不断提高原有产品性能,在现有价值观和KPI标准下使产品更好,定位为主流市场的主流消费者。同时,技术的不断创新也必然面临S曲线的困境和必然趋势,即“极限点”会出现。
布莱恩在《技术的本质》一书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技术是由——个模块组成的,是技术的最小单位。但是在开发过程中,为了让技术应对不同的场景,开发者会不断添加新的模块。随着模块越来越多,整个技术系统会越来越复杂,然后逐渐陷入崩溃状态,我们称之为不可控复杂性,也就是技术发展曲线的极限点。
2013年,奇虎360创始人周写了一篇名为《免费是颠覆式创新》的文章,在网上广为流传,影响很大。在他看来:“颠覆性创新最基本的定义很简单。第一,你可以把原本不方便的服务或者产品变得特别方便。比如对于真正的摄影师来说,无论手机的像素有多高,都比不上胶片相机。但是,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冲洗胶卷是不方便的,而且只有冲洗好了,我们才知道胶卷好不好。不像手机可以在网上轻松分享,是对用户体验的颠覆。第二,把原本很贵的东西变得极其便宜,或者把原本收费的东西变得免费,我觉得这是对商业模式的颠覆。”总之,八个字足以概括:“要么方便,要么便宜。”.
在第一曲线的连续性技术创新中,如果初创企业和领先企业竞争,领先企业获胜的概率为80%;在正向非连续性的突破性技术
创新中,在位企业的胜率也是67%;而在反向非连续的破坏性创新(颠覆式创新)中,在位企业仅有33%的胜率。我们发现,无论在连续性技术创新中还是突破性技术创新中,初创公司很难击败在位企业并获得成功;而在颠覆式创新中,初创企业尚有较高的胜率,所以颠覆式创新是上天留给初创企业的“理想后门”。其实,这个后门就是创业者的机会,我们可以通过低端颠覆的方法,用一些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但能够满足绝大多数普通用户的需求,而且价格更低的产品切入,从而成功占据低端市场,这就是所谓的低端颠覆式创新,我们简称为“低端颠覆”。
事实上,技术进步的企业并不会满足于固守最初的价值网。相反,它们会利用每一代新产品去满足更高的市场需求,直到产品足以吸引更高价值网内的客户。正是这种不断向上的“右上角迁移力”,使得越来越多的在位企业在“右上角迁移力”的作用下,放弃或弱化了原有市场,转而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高端市场,这意味着在原有的低端价值网(或大众价值网)中,会出现一个“性能过度”(服务于高端产品的技术与低端市场的需求之间的空当)的竞争真空地带。
比如在汽车行业,很多高端汽车的重要卖点就是百公里加速时间,简单来说就是从起步到加速到100千米/时需要的时间。从理论上讲,汽车的百公里加速时间越短,证明汽车的马力越强,性能更突出。实际上,除了在赛车场驰骋的赛车手,大多数普通用户对这种技术的需求并不大。
不妨再思考一件事情,一家汽车公司的产品研发费用往往会花在什么地方?答案是花在把最后的98%提高到100%。在这一点点的顶尖实力的研发上,通常会耗费大部分的研发费用。事实上,大多数用户对这种性能提升并没有什么需求。换言之,他用于购买这个产品所花的大部分钱,都用在了购买这些可能永远也用不上的高端性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