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加班赶第二天的汇报材料,同事也很忙。偶尔对方问,如果你现在出去创业,你会选择做什么?我犹豫了,因为没有确实没有真正、彻底地思考过这个问题,可能因为最近一年对投资颇有兴趣并积累一定心得,便随口一说,可能会“代客理财”做投资。
很巧,周三坐地铁去听罗胖的灵感俱乐部,他正好分享了自己创业的缘起。不知道真假,但确实提供了一个角度。大概十年前,罗胖的朋友问他,如果他有取之不尽的钱,他会做什么?他的回答如下。“我会买一个大房子,吃一顿丰盛的早餐,然后一会儿吃一顿丰盛的午餐,然后好好睡一觉,下午邀请世界上最好的老师来家里上课,然后邀请朋友来家里一起听。”这背后的故事是,他创办了Get APP和现在的灵感俱乐部,也就是线下分享,把自己原本内心的想法变成现实。
就像历史属于胜利者一样,成功的人会为自己的工作找到一些伏笔,有些是真实的,有些可能是编出来的。无论如何,创业能坚持下来,一定是需要一些信念或者原始的内在动力,否则太容易放弃了。
回到问题,一个产品经理如果真的不工作了,还能怎么办?这个岗位是个全面的“杂工”。有一次在携程,酒店的CTO经常说我们的产品经理在“画图”。我在互联网金融成长的时候,整天都在想怎么把用户拆分,怎么让更多的新用户进来。这个时候,我就像一个心理医生。后来他搭顺风车做信任点,取消判断,抱怨判断等等的时候就像个军师。产品经理通常具有数据思维、结构化思维、用户思维、逻辑思维和共情的共情能力。
那么,一个真正想创业的产品经理有什么优势呢?比如开店,比如《赘婿》,用裂变经营布店,或者用漏斗思维做层层转化。比如做自媒体,根据用户的思维来选材和写作等等。
如果你真的想以投资的方式创业,我觉得你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投资体系积累至少五年,经历过一轮牛熊,体会过什么是牛市追涨,同时需要感受过一次变得苍白绝望的熊市,才能称得上一个合格的投资者。另外,坚持投资经验和感悟的输出,积累1000个铁杆读者,因为1000个铁杆读者可以养活一个人。
最重要的是,先把”坚持做一件事“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