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创业,目的是一起探讨一下。(郑重声明:不是教学,不是策略,不是炫耀,也没有干货。)全文从不复制粘贴,全是手写打字。希望能在万能的互联网上与成千上万有识之士集思广益,提高自我意识,做出决策。
选择大于努力
两会之后,国家的下一个要务是发展实体经济,尽可能消除泡沫经济,控制通货膨胀。个人观点:未来房地产、教育、医疗、菜篮子等方面的支出会越来越低(比如收入翻倍,物价不变或者小幅上涨,其实是一种支出减少),而家庭的个人收入和可支配收入会逐渐增加,这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实际的体现。
分散思维
我们曾经羡慕美国人汽油价格低;我曾经羡慕瑞士和瑞典从生到死的福利制度;我曾经羡慕欧洲发达国家的免费教育;曾经羡慕澳大利亚等国的全民医保;曾经羡慕俄罗斯加拿大地广人稀。几年后,这些羡慕和嫉妒就会被消除,因为中国的制度优势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让人们更容易找到工作和创业(赚钱)。大局好转,市场走势光明,“国运”给大家带来了很大的希望。国家政策也大力扶持民营企业:私立学校、私立养老院……从建设到金融,从税收到福利,国家都在逐步加大扶持力度。美国的一些铁路、油田、公路、电视台等。是私人的。中国在一些领域已经逐步改革,例如,电力交易的市场化导致了电力公司的出售等。这样才能形成良性竞争。猜测:几年后,通信、石油、电力甚至资源都有可能改革。在这两次会议上,连总理都希望青年企业家投身于养老事业。该政策支持民间资本建立养老机构,并与国家合作缓解中国未来社会的老龄化问题。
风口上的猪
两会前经济专家给出了“奉口产业”的判断:养老经济、闲散经济、懒人经济、宠物经济、杂货购物经济、国货经济。(涵盖了哪些项目类别,可以自己决定,这里就不赘述了。)商场里有句话:站在风口上,猪就能起飞。其实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好风,凭着它的力量,送我到青云。
个人认为,研究风口是商业奇才和“砖家”,我们这样的普通人也能在风口行业分一杯羹。他们需要研究无止境的“趋势和变化”,而我们需要关注他们研究成果中不变的部分。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财力和认知去立项、研究、创业、运营、监管、盈利.我们个人需要做的是在他们发展的浪潮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船,并加以利用。哲学家教会了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指挥他们,让我们看清事物。我们需要站在潮流的岸边,考虑我们是否有能力和
395980387587">精力投身其中。
中国竞争网,你在哪里
我最近在思考一些低成本创业的事情,因为我尝试过(家庭)重资产运营,两次皆以失败告终,原始积累耗尽,但是经验教训和认知见长。低头拉车10年后,突然觉醒要抬头看路了。有个“大佬”告诉我:选择大于努力,未来的个人创业趋势是轻资产运营。

轻资产创业
创业(再次创业)之前应先考虑的问题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正如小学生写记叙文要考虑:起因,经过,结果;去旅行要考虑:在哪,要去哪,怎么去。)创业其实也是一种“旅行”:要有目标,要有步骤,要有结果。(总结前次创业失败的经验尤为重要,做了什么,为什么没做成,怎么样改进能做成?)
纵观市场,有些企业家的成功,看似是因为“偶然”,其实也正是因为抓住了时代(或年代)所需才能因此飞黄腾达。衣、食、住、游、购、娱。就算天下3600行也无非解决的是老百姓的这6种基本需求。杭州马解决的是购;深圳马解决的是游;华为致力解决了通信和信息的载体……他们的成功是都时代赐予的,不可否认他们也开创了时代,连国外发达国家的移动支付和互联网购物都没我国便利。对于个人来讲,大板块下的小项目,养家糊口,解决温饱绝对够用。
未来的风口这么多,比如开办学校、开办养老院、开办社区超市、开办老人用品店、开个生鲜社区店等项目赚钱吗?会赚!也可能会发财!但筹办这些“风口”机构对于普通个人而言还是重资产投资,或者需要多人合股经营,不适合我们,至少不适合我,因为做传统商业的最大障碍是获取“流量”。

线上线下一起做
简单来看,“流量”可以包含:人流量、购买量、订货量、成交量、发货量等带着“量”字的词组……比如投资个小型便利店在小区旁,店面租赁加装修X万每年,每月固定水电费及人工成本X万,进货等流动资金X万,要多久能收回成本并实现盈利,小区居民中多少人会来消费,进些什么品类比较好卖,会员卡及促销等都是要考虑的问题。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增加客流量,促进销售量。

流量的载体
为了最大化增加“流量”,必须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线上增加曝光率及订单,线下实体销售或快递(外卖)这是必然趋势:因为市场已经被流量掌控,得流量者得天下。流量甚至决定了“议价权”,这就好比日本汽车在全世界销售最高,日系车就成为优惠最少,降幅最小,维修最便宜且最保值的车型。逢年过节或者疫情肆虐的特殊时间,不少品牌的汽车为降低库存提高销量,做降价促销(送选装包、送保养、送加装设备、全车打折)是最常用手段。反观日系车,价格仍旧(相对)坚挺,仿佛低价促销的手段,人家(日系厂商)根本不屑一样。流量决定口碑、决定影响力、决定市场份额、决定消费者的购买欲……(延伸思考:阿里腾讯还是仅仅是印象中的网购王国和通讯帝国吗?你可以特意百度下这两家企业的触手公司和持股企业,绝对会让你大跌眼镜,你会发现市场的半壁江山都有他们的身影:影视业、游戏、音乐、新零售、外卖、物流、健康、公益、旅游、地产、文化、金融等)“流量”就是王道,体现得淋漓尽致。

拒绝同质化内容,给我来电有用的!
制造流量的公司,必然是最具活力的公司,也势必是最有财力的公司。你有多久没有看电视了?你有多久没有看报了?你有多久没有读书了?你有多久没有听广播了?重点来了,你每天看多少次(或多长时间)手机?现代人已经完全没办法离开手机。不论你是看新闻还是打游戏,刷抖音还是追剧,打车还是要代驾、缴费还是消费,无时无刻都被手机APP“伺候”着,离开手机的生活是可怕的。年轻人出门不带钱包可以,但绝忍不了不带手机,因为手机这个载体已经是目前最具有“流量”的媒介。

互联网时代,你无法逃脱的市场考验
个人认为,适合个人低成本创业的项目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市场稳定,变数小,用户基数大。2、轻资产运营,风险小。3、运营周期短,容易变现。4、可持续发展,厚积薄发。5、能嫁接多个成熟平台,四两拨千斤。6、几何收益,量变引起质变。7、长期经营,精力投入和收益成正比。这样的项目我正尝试着做一个:自媒体或新媒体工作室,载体就是手机等移动设备,你或许会说,自媒体风口已过,我倒是认为自媒体红利还未尽,后面还有很多金可以淘。为什么这样判断?因为未来自媒体趋势是高度专业化,精细化,多元化,知识化。我们看到的资讯会越来越准确(不会错字连篇,掐头去尾,胡诌乱报);媒体人越来越有专业态度(不会出现那种截取道听途说且失实的事件改编并加悬念,结尾问:小伙伴们你们怎么看呢);内容越来越新颖(图文、视频、音频、电子书、AI互动等);同质化内容太多,缺乏看点等。这样看来,在互联网上创业还是极具挑战(也很有意思)的一个项目。

做自媒体入门级别:投资小,用户基数大(看官老爷多);轻资产(投资简易设备,招募少量精英培养);周期短(短则一个月,多则半年一年就能看到收益了;如失败,可及时转行止损);嫁接平台(百度、搜狐、抖音、快手、腾讯、油管……起码50个平台);投入和收益成正比(直播、吃播、唱播、装疯卖傻播、甚至睡波都能赚到钱,此处没有任何贬低意味,致敬媒体人!)。自媒体赚的是流量带来的钱,消费者消费的是无聊及闲散时光。自媒体用内容推进平台获得充足曝光(能通过流量植入广告进而达成销售),自媒体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但竞争也是激烈的。随着大众的认知和口味变化,自媒体人需要不断充实自己,制作出优质有营养的内容。

优秀自媒体人:李子柒 外国人都跪拜的优秀博主
每个人有主观能动性,但也有主观缺陷。自媒体时代能放大每个人的观点的价值,但同时,也剥夺了一部分人思考的权利,超半数的看客喜欢人云亦云,得过且过,而自媒体人却是有鲜明态度和立场的。
自媒体也是投资,为什么说它是投资呢。它其实是精力和时间的投资,时间即是金钱,因此也可以算金钱投资;自媒体其实就是一场创业,因为如果没有创业的心去做,是根本做不好自媒体的。

认知——变现
有人说过,人无法赚取认知以外的钱,我比较认同这种说法。年过35后觉得奋斗时日无多,我们一生中有几个“10年”来提高认知,怎么用这些认知创造财富?我已经用掉了第一个10年,希望朋友们能给些建议和指导,让我在未来的生活中少走弯路。你花费10多分钟的生命看了我的这段文字,相信这也是一种缘分,那你介不介意再多花1分钟时间给我留言,把你的认知分享给我,我们尽可能开拓思路实现流量变现。赠我玫瑰,手留余香!

予人玫瑰 手留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