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记者:任飞每一个编辑:萧一栋
8月24日,由国商日报《风光交易所》和富图证券等第三方评估机构联合打造的“特区40年:深圳独角兽40强”榜单正式发布,众多海内外投资界及相关机构参与此次评选活动。
在榜单公布的深圳本土独角兽40强中,科技驱动型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他们不仅是特区改革开放40年来的新兴产业力量,也是城市下一轮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在特区科技创新的浪潮中,深圳努力打造全球“创新之都”的愿景值得大家期待。
技术驱动型公司领跑,区域马太效应明显
为了实现产业新旧动能的转换,广东省近年来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了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一大批高增长企业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驱动型转变。作为省内“科技、金融”资源优势突出的地区,深圳“独角兽”企业有着深厚的内力.8月24日,由国商日报《风光交易所》和富图证券等第三方评估机构联合打造的“特区40年:深圳独角兽40强”榜单正式发布,一大批科技驱动型企业上榜,领跑所有独角兽企业,成为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具体来说,上榜的前五家公司中,有四家在技术创新和轨道发展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分别是DJI创新、图巴兔、顺丰和新秀网。其中,作为全球飞行成像系统的先驱,DJI创新在2018年完成战略融资后,被外界估值为240亿美元,预计2022年将达到1000亿美元的估值。
除了DJI创新在无人机研发方面的优势外,在全球飞行影像系统方面也有优势,顺丰、玉柔科技、唯众银行、奥比中光在全球快递服务、全球柔性显示技术、国内网银、3D传感等领域也处于领先地位。
据各记者不完全统计,在已入选的40家独角兽企业中,约有13家企业通过技术驱动开发,在自己的轨道上领先,约占32.5%。就在两年前,公开统计显示,广东省27家独角兽企业中,技术驱动型企业8家,占30%。可以看出,在深圳独角兽企业中,技术驱动型公司的比例较全省前一水平有所上升。
据参与该榜单评选的第三方机构富图证券介绍,该榜单主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维度进行评分和确认。其中,定性环节主要考察公司产品和服务的创新,看重企业如何通过效率提升为行业创造价值;量化方面,会考虑企业所处行业的市场空间,企业估值、营收、业务量的规模和增长率。
富途证券高级合伙人、金融与企业服务总裁吴必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选择过程中,企业的成长是最重要的。“这个榜单中,独角兽企业——,涉及不同行业,既有硬核技术,又有生活消费。这些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找到了真正需要解决的需求,而且需求足够迫切。在这个前提下,自然会产生高增长的业务。”
同时,记者也注意到,深圳不同地区高成长企业分布差异明显。统计显示,南山区有15家企业上榜,前海深港合作区有11家,深圳龙岗区和福田区分别有5家和4家,而龙华区、盐田区和坪山区数量较少,区域内马太效应明显。
对此,吴必伟指出,上市企业大多集中在科技领域,
政策普惠创业创新,深圳科创百花齐放
除了通过科技和金融推动本地科技创新外,特区的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措施也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事实上,深圳早在2018年就制定了《深圳市培育独角兽企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该计划),努力把自己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之都”。为了实现这一愿景,该计划计划加强金融支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其中,在优化企业信贷融资环境方面,鼓励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以“独角兽”、“准独角兽”、“潜独角兽”为重点,提供“贷款担保为先导、小额贷款搭桥、股权投资跟进”的一站式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为独角兽企业提供“投贷联动”等个性化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
由于频繁的企业信用违约,几乎
在方案推出的同时,全国金融监管机构亦在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授信风险控制,让本就融资难和融资贵的创业、创新型企业经营受限,而特区科学的施测理念和开放包容的态度让很多创业者看到新的希望。与此同时,方案还指出,要发挥基金的引导作用,在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政策框架下,围绕新经济不同产业领域,设立深圳市独角兽企业培育发展子基金,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加强对新经济领域潜在独角兽企业的股权投资,助力独角兽企业成长发展;加强对创业投资行业的扶持,引进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形成资本聚集优势,促进潜在独角兽企业与金融投资机构的对接合作。
这在当时的创投界反响强烈,原因是当时的资管新规已经让股权投资的募资端出现困境,险资、银行理财的大额资本投资受限,让不少PE抱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发挥基金的引导作用至少从募资端给当时的募资环节带来一定的提振,坐标亦为深圳。
此外,围绕高端人才的引进、大型平台企业帮扶、鼓励并指导上市等方面,方案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性指引。可以说,深圳的科创氛围力求从政策上打通创业、创新、创投的各个环节,并在历次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结相关成绩和经验。
邬必伟表示,从政策层面而言,深圳政府为本地的创新企业提供了非常宽松、友好的营商环境,这是大量创新创业诞生的一个重要前提。“我一直秉持一个观点,偏应用层的创新,更适合产业、市场化资金来投资,而底层技术则更适合由政府来主导。”过去几十年,深圳市政府在这种鼓励为主的思路下,极大地提高了市场化资金的利用效率,刺激了应用型创新的爆发。
本次榜单中,我们可以看到有来自硬科技行业的大疆创新、柔宇科技、一加OnePlus;来自科技金融领域的微众银行、分期乐、岩心科技;还有知名的消费品牌,比如喜茶、百果园、悦刻等。这些企业所属行业之间没有太大的关联性,行业跨度比较高,形成开放多元的创新创业氛围。而同样集聚了许多高成长性企业的杭州,则是依托于阿里这样一个大平台来做创新,从而形成生态圈,与深圳的百花齐放形成对比。
天使投资规模仍需加强,粤港澳融合发展潜力巨大
从目前深圳独角兽企业的商业模式中不难发现,创新正在走向产业深处,其创新的难度、复杂度远远超过改造人们衣食住行的习惯。
不过,这也进一步加大了创投对接早期项目的风险,投资界押注后期成熟项目的惯性思维,不仅不利于一级市场泡沫估值的修复,也对早期项目的孵化和培育带来不利影响。
从创投市场细分轮次来看,据投中数据统计,2017年~2019年,处于初创期的种子轮、天使轮交易数量在全部交易轮次中比重逐年递减。其中,天使轮投资降幅尤其显著,由2017年的37%降至2019年的18%,幅度为51.35%;而相比之下,A、B、C轮投资数量占比逐年增长,尤其A轮投资增幅显著,早期天使机构开始撤出或者整体投资阶段向后偏移。
即便是在榜单中出现的优质企业,从其过往的融资经历来看,拥有天使轮融资的并不多见,多数企业均是在商业模式建立之后,直接发起A轮及后续融资。虽然当中有个别企业拥有天使轮融资经历,但在获得下一轮战投或启动Pre-A融资计划时,中间间隔多在3年以上。比如,蘑菇云在2014年获得富坤创投天使轮1000万人民币融资后,直到2017年才获得战略融资,到2018年才启动Pre-A。
对此,投资界普遍的共识在于,天使投资本身规模难做大,且投资风险太高,加之税收优惠少,VC创投始终是创投界的冷门生意。尽管去年成立的深圳市天使母基金承诺出资19.6亿元投向16家GP,但类似的组团并不多见,本土的天使投资规模依然需要壮大起来。
特别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过程中,深圳汇聚孵化平台的资本、人才、技术等优势突出,完全可以借此机遇将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点向早期项目的孵化倾斜。邬必伟表示,科技向产业渗透,不仅要与用户结合,还要与各行各业的技术诀窍结合,道路虽然曲折,但数字化、互联网化、智能化是大势所趋。只要能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科技创新,都是有活力的。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正向创新湾区迈进,加大投资界对天使项目的关注亦是补齐现有短板、强化原始创新的抓手之一。过去40年,改革开放令特区的发展万众瞩目,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敢为天下先的开创精神仍将鼓舞深圳人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