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微信官方账号的作者曾经写过一篇题为《如果我要离开上海,我只想带走一家便利店》的文章。
在这个网店生机勃勃的时代,中国实体店产业链频频断裂,上一个时代很多在“一店三代兴旺”神话下大张旗鼓开店的创业者以失望告终。
据统计,2018年中国实体店的生活状态是“721”,——70%严重亏损,20%勉强维持收支平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活贫困,只有10%的店铺能维持收入的状态。这10%当中,有一部分已经建立了稳固“粉丝基础”的店铺被抛弃了,有商业模式的实体店一直在没落的同伴中屹立不倒,顽强地撑起实体店一天。
这是一家便利店。
随着双十一的逐步推进,各大电商早就做好了准备,渴望销量能超越以往记录,再创新高。相反,在当今社会,电子商务突飞猛进,实体店在重重阻碍下苦苦喘息。但便利店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客流和不断上升的人气。事实上,人们的需求源于他们的生活条件。当我们观察现在社会人们的生活状况时,我们会发现便利店被人们接受是有原因的。
由于一些个人情况,中国的单身人士不是一个小群体。据2015年媒体报道,中国单身男女人数接近2亿。这个群体还处于勤勤恳恳的奋斗阶段,还不存在想着柴米油盐的安稳生活。平时一日三餐需要用现成的东西解决,租的房间里没有煤气炉,也没有冰箱。这时便利店完美的满足了他们的日常需求。他们卖便当并加热。他们卖熟食,没有时间限制。
好像是这些年轻人的第二个家。
上海罗森便利店总经理曾在一次采访中,对着自己便利店的消费者做出这样的定位:“单身,年轻,受过良好教育,喜欢用好东西”。
作为新一代的消费者,对消费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甚至在心理需求上有一定的标准。便利店抓住了这个特点,开始对顾客心理大做文章。除了一些知名的传统节目,他们还创造了不同的店铺主题。上海罗森便利店曾经建过柯南主题店,吸引了相当数量的柯南粉丝,大大增加了便利店的流量。
作为“7-11”的创始人,铃木文敏说,“现在最需要的不是经济学,而是心理学”。
当你走进这家便利店,你会体验到一种不同的温暖生活氛围。
就中国台湾省而言,便利店的位置特别重要,角落是最好的,因为顾客很容易找到这家店。对于便利店来说,全能是他们致力于创造的形象。比如在台湾省的7-11便利店,顾客可以充值、倒垃圾、购物、发快递、打印文件、缴费、买票等。截至2015年8月,7-11便利店已提供700多项服务。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服务,便利店的流量才大幅增加。现在即使开网店,也有很多人喜欢买一辆直通车挂在关键词顶端,增加你的存在感,让你点击,因为人只有进去看一看店,才有引发需求交易的习惯。7-11便利店很清楚这个道理。只要能把人吸引到这家店,他们在这里消费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一个便利的环境,一个能满足更多客户需求,给你温暖安全感的地方,才是真正能抓住人心的地方。
2018年,便利店依然是实体店领域经久不衰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