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海证券交易所于4月下旬要求“二审”投资者条件后,科技创新板准入验证最近进一步升级。
5月13日,记者致电北京三家券商的业务部门,所有券商均表示,最近接到通知,开始对前期违规账户进行整改和清理。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与4月下旬大多数券商不同,“不验证资金来源”的口径明显不同。这次采访的三个业务部门的人都强调严格核实用户资格,明确告知在回访机制和权限开通后,不要立即转移资金。
但是,据记者调查,用人单位并没有完全消失。
同日,记者联系了一位之前接触过的投资人,表示目前对科技创新板的投入很少,但还是可以做的。当被问及如何通过经纪验证时,雇主说,在授权开通后,投资者可以将一些自己的资金存入账户,“10万多就行了。”
对此,券商营业部告诉记者,目前的核查标准是“账户动态的话不会被注销。如果长期不动或者资金很少,被取消的可能性很大。”
核查升级
账户突然转进“巨款”,面临被清理风险
据近期媒体报道,监管部门在5月初发布了新的通知。根据要求,券商正在核查已开通科技创新板股票交易权限的投资者账户。如果不符合投资者适宜性管理的要求,将拒绝为其提供科技创新板股票服务。
两种情况下,将个人投资者列为重点账户,并进行重点验证和评估:一是科技创新板股票交易权限开放日为T日,T-20至T-1将有一笔大于等于人民币50万元的资金进入证券账户和资本账户;二是以科技创新板股票交易权限的开盘日为T日,从T-60到T-21,证券账户和资本账户期末资产大于等于人民币50万元的交易日少于5天(含5天)。
对此,北京券商营业部多位人士表示,近期已开始落实相关新要求。中国证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营业部一位人士表示,科技创新板权限的开通条件并未改变,仍然是“两年交易经验开通前20个交易日,账户日资金不得低于50万”的要求。但后台会对非常规大规模出入境进行严格检查,已要求对之前已开通权限但不符合要求的账户进行整改。
关于所谓的“非常规大规模进出”,该人士表示,“有些客户(账户上)没有那么多钱,而是为了开这个权限而故意转账。”
中信证券某营业部的一位人士也告诉记者,部分账户前期已经核实,很长一段时间都没多少钱。突然,50多万元进来了。"账目已被清理(措施)."
中信证券除了在权限开通前的大量进出外,还提到了权限开通后的资金划转账户也可能被清算。招商局证券营业部一位人士表示,其后台系统也对权限开通后长期不足50万元的账户进行了严格查处。
记者注意到,在监管的统一要求下,证券公司的风险调查手段略有不同。
中证和招商局证券上述业务部门的人提到,科技创新板权限开通后,公司会回访,要求客户必须自己接电话。如果电话断开,他自己不接电话或者他不知道重要的术语,他可能会被包括在关注范围内。
根据
。受访券商人士均建议,避免“千万一日游”的方式,最好是把50万元放满20个交易日,且在权限开通后再多放一段时间,证明是自有资金,不要立即就撤走。

监管严打
接连下发“严查令”,券商核查力度生变
记者注意到,和一个多月前相比,券商的核查力度确实有了明显的变化。
最初在3月下旬的调查中,记者致电的多家券商营业部人士都表示,科创板权限开通资质由系统审核,排查资金来源有难度。甚至有券商人员充当中间人角色,给资金掮客牵引客户资源。
时至4月下旬时,仍有不少券商还未开始对垫资开户现象进行严查。有营业部工作人员仍表示“不核实投资者的钱是哪儿来的,而且资金越多可以放的时间越短”。
券商核查步步升级的背后,是监管多道“严查令”的推动。
不到一个月前的4月23日,新京报记者从券商处获悉,上交所向各券商发布了《关于落实科创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的通知》,要求券商严把“交易权限开通关”。
再向前一个月的3月19日,上交所发布《关于科创板投资者教育与适当性管理相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个人投资者参与科创板股票交易的,必须符合的条件包括:申请权限开通前20个交易日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内的资产日均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同时参与证券交易24个月以上。
几次通知都强调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3月19日的通知中,上交所即明确,为个人投资者开通科创板股票交易权限前,证券公司应当对个人投资者是否符合投资者适当性条件进行核查,包括证券账户及资金内账户资产的认定、参与证券交易经验的认定等;4月下旬的通知中,上交所进一步从多方面提出科创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措施,包括开通科创板股票交易权限前核查是否符合投资者适当性条件,已开通的要重新核查;对于账户内资产出现异常变化的要重点核查;可要求投资者提供资金来源证明材料等。

跟踪调查
垫资生意仍存在,宣称账上存十几万能“过关”
尽管监管高压、券商核查加严并提高了“隐性”门槛,但记者13日调查发现,垫资生意仍然存在。
当天,记者联系到此前接触到的一位位于武汉的垫资方,其表示目前科创板垫资业务很少了,但仍可以做,一次性还可以借1000万,“100万、200万也可以”,且“全国都能做”。
当记者表示,目前各方查得比较严,怎么可以“过关”时,该人士称,只要账上一直有资金就可以。“权限开通后,你再放十几万自有资金就比较稳妥。”
对于记者追问如何回答券商回访时,该人士表示,可以说是家人的钱,也可以说是钱有用,过几天再买,所以转走了。“那不要紧,不要紧,怎么说都可以。”该人士回答。
据记者此前调查,全国多地都有做科创板垫资开权限的资方,可垫资50万-1000万,手续费在1.6万-3.5万之间。不过,记者此前加入的垫资群自4月中旬开始就略为冷清。之前称“行情太好,公司的钱都配资放出去了”的北京一垫资人士5月13日告诉记者,资金一直还没有回来。
垫资开权限是否还有排查漏洞可钻?对此,受访券商人士表示,权限开通后,若账户资金还保留10或20万元左右,保证账户处于动态,被取消权限的可能性确实会相对低一些。“不排除有的投资者长期只投入20万元左右炒股,其余资金放在银行理财等,为开权限转100万元进来,之后还是只留20万左右在证券账户,这个资金差不一定会被视为可疑。”
但券商人士同时强调,投资者不要抱侥幸心理,一定不要用不合规的资金凑资质。
新京报记者 程维妙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