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啤酒爱好者来说,一杯冰啤酒无疑是夏天的一件大事。
但长期以来,消费者走进超市,同等容量的罐装或瓶装啤酒,甚至小瓶啤酒,只要贴上百威的标签,零售价往往是国产啤酒的10倍!20次!甚至30次!
这种情况正在改变。全行业啤酒产量处于零增长或微增长的情况下,消费者喝什么酒?喝好酒成了占据主战场的国内啤酒巨头每天琢磨的事情。顺应消费升级,不断推出新产品,提高原料和葡萄酒质量,已成为缩小国内啤酒企业与国际啤酒巨头差距的最大动力。
8月15日晚,青岛啤酒(600600。SH)发布的半年度报告显示,从1月到6月,该公司不仅销售了473万升啤酒,而且同比增长3.6%,高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规模以上啤酒企业。产量同比小幅增长0.8%。更重要的是,公司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6亿元,同比增长25%。16日上午,青岛啤酒股价飙升至50.66元,被封于涨停日。
碰巧的是,安海斯-布希英博还发布了2019年第二季度和上半年的财务报告。根据公布的财务数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测算,今年上半年,青岛啤酒每吨酒的平均营业利润为1396元/吨,与安海斯-布希英博每吨酒的平均净利润相比,差距缩小至100元左右。去年青岛啤酒平均每吨利润1233元/吨。在包装材料上游提价和运营成本同比增长10%的情况下,仅半年时间,青岛啤酒每吨酒的平均利润就比去年年底增长了13%。
在高端产品的推动下,国内啤酒生产商和国外啤酒巨头在零售终端的决战已经打响。
2010-2010年上半年,青岛啤酒的收入和销售增长率不仅超过了整个行业的平均水平,而且领先于安海斯-布希英博。
半年报显示,青岛啤酒上半年实现营收165.5亿元,同比增长9%,啤酒销量473万升,同比增长3.6%;百威英博财务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百威英博在华营收增长7.4%,每百升营收增长7.6%,销量下降0.2%。销量不是上升而是下降,作为南方主要营销市场的安海斯-布希英博在——年遭遇更多降雨,成为影响其销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与安海斯-布希英博不同,贡献青岛啤酒一半以上收入的市场在北方,大本营在山东。不仅北方不受雨水影响,而且在“青岛啤酒崂山啤酒第二品牌”的品牌战略下,青岛啤酒积极在区域内推广品牌,发挥品牌优势
-word" data-gid="22134620" qid="6537266846251373837">青岛啤酒在山东及周边的品牌和品质优势,持续提升中高端品牌定位,助力青岛经典、青岛纯生、新特产品及崂山啤酒做强、 做优、 做大, 加快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升级。上半年, 主品牌青岛啤酒实现销量236万千升,同比增长 6.3%,远高于行业销量的平均增速。上半年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青岛啤酒”以人民币 1637.72 亿元的品牌价值,连续 16 年蝉联中国啤酒行业品牌价值第一。在产品优化上,近年来,青岛啤酒一直在丰富产品线,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先后研发出“经典1903、全麦白啤、原浆、皮尔森、青岛啤酒IPA”等新特啤酒产品,奥古特、鸿运当头等系列为国产品牌的自主高端化尝试开辟了路径。
从半年报上可以看出,青岛啤酒还在进一步加大产品高端化的改造。青岛啤酒(黄石)有限公司10万千升/年啤酒技改工程项目整体验收完成,青岛啤酒汉斯宝鸡有限公司的包装四万纯生线升级改造项目已完成环境影响登记表。
除了销量提高和优化产品结构双管齐下,在很大程度上冲减了因包材上涨和销售费用中因推广费用扩大造成的营业成本同比上升10%的经营压力,销售的弱势地区扭亏为盈还和青啤去年关厂有关。
去年,青岛啤酒关闭了上海杨浦、芜湖2家工厂。优化产能的结果今年得以显现。上半年,青啤6个地区分布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实现了全面增加。其中,亏损的华东和华南地区分别大幅减亏至-380万元和-900万元。去年上半年,光华东地区青啤亏损就高达1亿元。
销量增加、结构优化再加上及时止亏关厂,青啤上半年的吨酒收入水涨船高,至3467元/吨,减去2071元/吨的吨酒营业成本,青啤的平均吨酒营业利润为1396元/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算了下该公司去年同期的平均吨酒营业利润,为1313元/吨,去年该公司全年的平均吨酒营业利润为1233元/吨。

根据百威英博的公开财报,上半年,归属于百威英博股东的净利润为60.55亿美元,同比增长105%;上半年总销量达到2795.81万千升,增长1.7%。根据1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7.0312可以算出,百威英博的平均吨酒净利润为1524元/吨。
青啤的平均吨酒营业利润与之相比,差距为128元/吨。
其他业务押宝苏打水?
目前,青啤绝大部分的业务都来自啤酒。
上半年,青岛啤酒实现营收165.5亿元,啤酒主营业务收入就高达164亿元。去年,青岛啤酒全年265亿元的营收中,其他业务收入加起来才3.4亿元。对青啤来说,其他业务是指包装物销售、运输服务、材料销售和小部分其他业务。
在半年报中,青啤也提到了主业正面临的几大风险:在正面战场上,外资啤酒和进口啤酒将和国产啤酒生产企业拉开决战,国内中高端产品市场的竞争加剧,费用投入的加大,可能影响公司短期的销量和收入增长;啤酒原料及包装材料价格和人工成本的持续上涨,经营压力较大。更深远的影响是,白酒、葡萄酒、保健酒、果酒等发展迅速,会一步步侵蚀啤酒的市场份额。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今年7月,青岛啤酒董事长黄克兴在青啤海藻王子苏打水的全球上市发布会上说,“海藻苏打水突破了实验室科研成果在消费领域转化的技术难题,实现了产学研深度融合,填补了海洋健康饮品的空白。”
他进一步表示,未来,纵向上青啤股份在啤酒主业上将持续做强做优,横向上依托企业优势资源,丰富产品品类,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青啤股份将以“快乐”+“健康”两大产业板块并驱,满足不断丰富的消费需求。
“苏打水的利润比啤酒高。”在青啤内部,有关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面对国产啤酒的平均吨酒利润依然低于百威英博的事实,追求更高的行业利润,对有大量啤酒用水和天然矿泉水资源的青啤来说,是一个新的机会。根据凯度消费者指数城市家户样组提供的数据,2016年,中国苏打水市场规模为79亿元。据尼尔森数据,2017年—2018年,整体苏打水市场销量增长36.9%,远高于饮料整体的3.1%。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该款苏打水产品是下半年发布,所以并没有体现在青啤的半年报中。该款产品由青啤(昆山)有限公司生产。下一步是否将加大生产点,尚未明确。但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青啤下属就有一家饮料公司。半年报还透露,另一家青啤控股的南宁青岛啤酒有限公司饮料线技改项目已完成环境影响登记表。
据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5-2050年中国苏打水市场运营及发展预测报告》预测,未来十年内,国内苏打水市场的容量将超过200亿元。纵观全球苏打水市场状况,欧洲国家苏打水的产量占比已经过半,达到54.1%,而我国苏打水产量仅占比7.2%。在潜力市场百亿元蛋糕中,青啤的苏打水能否成为啤酒巨头的另一个增长引擎或利润增长点?尚待观察。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