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带鱼q。
你有没有幻想过早上风轻云淡的时候?不知道哪里有一个毛头亲戚,有一天突然找到你,说有巨大的财富让你继承。
我知道你也会象征性的委婉拒绝两次,然后咬着牙答应。
你小时候是不是也被一些热衷于别人孩子的成年人问过这个问题“小屁孩,你长大了想做什么?”
我会真诚地回答:
“我想成为一名科学家!”
那是发自内心的回答。虽然我知道别人的答案也可能是科学家,但我真的很想成为科学家。我和你不一样。
长大后,我意识到自己“真的”和别人没什么区别。
要理想,多挣钱。如果你努力,也许你可以成为亿万富翁。
至此,我还是觉得自己变成了现实。我可能“真的”有机会成为亿万富翁,但如果有小火苗,真的能让我兴奋得彻夜难眠。
如果按一下头上的水龙头,估计一天24小时都可以保持流水。
估计像我这样幼稚的男人不在少数。背后有一个逻辑,就是我们觉得做亿万富翁比做科学家容易。
真的是这样吗?
我给你四个选择:攀登珠穆朗玛峰,获得奥运冠军,获得诺贝尔奖,成为亿万富翁。我不要求你选择一个会变成那样的人,但是哪一个最难呢?
年轻的导师吴军就这个题目写了一篇文章,半八卦半认真的讨论问题,却有这种苦恼。
-size:15px;">你要问身边的朋友,这四件事的难易程度,从易到难的排序大概是这样的,成为亿万富翁最简单,其次是登上珠穆朗玛峰,然后是获得奥运冠军,最后是获得诺贝尔奖。你是不是也是这样认为。
看来你也是我辈中人啊,你一定大器很晚成。
一个目标有多容易达成,首先得看这个目标是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单一标准的目标是容易达成的,如果这个标准能够量化,那就更容易了。
拿奥运冠军这个目标来说,就是单一目标,是最明确,最容易量化的。你百米跑了10秒,还是9.9秒,一目了然,经过努力,又提高了几点几秒,清清楚楚。
如何训练出一个奥运冠军,都有大量的有经验的教练,按照他们的方式老老实实接受训练,成绩就会稳定提升。
这四件事里,成为奥运冠军其实是最容易的。

如果一个目标,能否实现,是由全方位的多项因素决定的,甚至每个方面都未必有统一的衡量标准,那这样的目标达成的难度就非常高。
要登上珠穆朗玛峰,相对就复杂一点,它涉及到体质、装备、气候、经济条件等等多个方面的影响,这些条件需要都备齐了才能成功。
但也不是那么难,登珠穆朗玛峰其实已经被分解成一套常规动作,登顶的过程虽然非常艰苦,但一步步都是有据可循。
每年一开春,就有尼泊尔向导先去探出一条路,沿路打上桩子,系上绳索,你就沿着绳索走上去就行了。

别人看着你在照片里,登顶自豪的样子,其实他可能刚在珠峰上经历堵车,人很多的,很无聊。
再来看看获得诺贝尔奖,这件事的难度就陡然增加了很多,对于一项之前尚未完成的研究,不存在珠穆朗玛峰上的绳索可以去模仿。目标不清楚,就连选哪个课题,哪个方向努力,都是不确定的。
预测奥运冠军是容易的,但预测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个是很难的。
这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就是成为亿万富翁。
这么说是不是有点打击人,让那些怀抱梦想的中年人情何以堪。
有多难呢?
这是一个复杂而没有统一标准的事,成功者的创业方向各不相同,很多因素都即没有参考标准也没有衡量参数。
同样的方法,苹果用了,就可以提高销量,小米用了,就没有用。如果你去了解亿万富翁的故事,会发现他们很少有通过走别人的路而成功的,都需要自己蹚出一条路。
对于看得见的弱项,我们不得不承认,比如百米跑,你跑不过人家,就是跑不过人家,不得不承认;但那些无法用数据衡量的弱点,因为摸不到看不到,我们就偏向不愿意承认。
成为亿万富翁,还需要很高的情商,运气、市场能力等,但这些都无法衡量,我们也就不愿意承认,自己未必没乔布斯情商高,没马云会营销好,觉得自己和这些人也差不了多少。

因为成为亿万富翁不可衡量的因素太多,我们也就会忽视那些,不重视那些,自然就觉得不难了。
所以那些挣大钱的鸡汤特别多,他们真的认为自己离成功人士并不那么遥远,只要稍微垫垫脚就能够到。
说了这么多,给你看些数据,切身感受一下:
最近几届奥运会,每一届都会产生大概1000位冠军,因为还有团体项目,这让获得冠军的人数大增。
而历史上登上过珠峰的人超过4000人,这些登顶成功的人下山后,很多还开了登珠峰的培训班,培训的对象大都是青少年,可见登珠峰已经多么的家常便饭。
这一百年来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还不到1000人,历史上的亿万富翁大约能达到2500人,但考虑到投身商业的人数,要比投身科学事业的人数多得多,最终还是成为亿万富翁最难。
这么说,也许有点打击人,你可以换个角度想想啊。
成不了亿万富翁,领个诺贝尔奖或拿个奥运冠军也不错,珠峰还是算了,太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