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选择给孩子上衔接课。虽然课程很贵,但是看到身边的家长报班,我只能尽量防止宝宝输在起跑线上。
但是年轻的搭桥班真的好吗?其实不是!绝大多数年轻的衔接班提前模拟小学课堂,教给孩子一些小学知识,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适应和过渡。
虽然初衷是好的,但是提前教给孩子小学的知识,其实是本末倒置。刚刚进入小学阶段的孩子,都有“喜新厌旧”的表现,对于未知的事物更充满好奇,更愿意花心思去研究和探索。如果提前给孩子上了培训班,孩子已经提前学习了相关知识点,那等到真正上课的时候,孩子就会觉得索然无味,自然就不愿意专心听讲了。这样的后果,自然是知识掌握不够踏实,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不了,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当我的侄女在陈辰上一年级时,老师告诉父母孩子们是否参加了拼音启蒙班。结果,陈辰是班上唯一一个没有参加辅导班的人。一开始,陈辰确实比其他学生学得更努力,但一个学期后,拼音的书写和阅读多次受到老师的表扬,并从后面赶来。然而,许多学过拼音的孩子却落后了。
纵观我们的现实生活,陈辰不是个例。很多家长花了很多钱给孩子上衔接课,但效果是“刚开始很理想,慢慢就落后了”。聪明的父母,与其盲目跟风给孩子上一堂年轻的衔接课,不如努力做到“四个衔接”,这样其实可以帮助孩子顺利过渡!
一、做好作息习惯的衔接
作息直接关系到孩子的精神状态和健康成长。只有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才能有“革命资本”。
孩子上小学之前,家长要根据学校作息时间表,帮助孩子跟上学校作息的节奏,尽量早睡早起。
孩子的学习会遵循一个固定的时间表。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孩子正常的一天:起床吃早饭上学上学并午休上学上学并写晚饭睡觉。规律的生活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生活节奏,不规律的作息则导致孩子一整天都很匆忙,精力不足。
二、做好规则意识的衔接
幼儿园的孩子,生活无拘无束;但是上小学的时候,家长要尽量给孩子建立规则感,帮助孩子学会自律。
对于一些重要的事情,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做三章,比如:出去玩之前完成作业;每天复习老师讲课;只能周末看电视之类的。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让孩子感受到规则的约束,督促自己努力学习,其实是引导孩子向自律的方向发展,这将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富。
三、做好行为习惯的衔接
有人说,小学的六年直接决定了人生后面的六十年。原因就是,孩子在小学阶段养成的行为习惯,会直接持续到初中、高中、大学,以及以后的生活,所以一定要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
其中,收拾和整理的习惯最为重要,要让孩子自己试着整理小书包,做完作业后把文具归位,提前准备上课要用的课本、作业本,睡觉之前搞定学习的大小事,睡得更踏实,学习更自在。
古人说的“七岁看老”其实也是类似道,七岁时候养成的好习惯或者坏习惯,已经直接决定了未来的命运。

四、做好自主能力的衔接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父母也应慢慢地退出。从孩子进入小学开始,就要自己做很多事:自己吃饭穿衣、自己学习复习、自己交友交际……父母可以在旁边提供帮助,但一定不要直接帮助孩子完成了。
我曾看过不少家长,嫌弃孩子吃饭慢,孩子上小学还在喂饭;嫌弃孩子收拾不好,每天帮孩子整理书包;嫌弃孩子做作业很慢,直接搬了个凳子在旁边蹲着……如此种种,并不是帮助孩子,而是害了孩子。
智慧的家长,应该具有一颗包容心,允许孩子做不好、允许孩子搞砸了、允许孩子自我尝试和调整,而不是越俎代庖。

教育的内卷化让人焦虑,但家长依然要努力保持一颗理性的心。你们说是吗?
我是竹也妈咪,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80后妈妈,愿为您每天分享育儿知识,和您沟通育儿经验,喜欢我的话就请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