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辣条,可以说很多人对好吃的零食又爱又恨。我爱的是它的味道,我讨厌的是网上各种说它是“垃圾”食品的言论。事实上,辣条行业在我们身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前两天,笔者走进河南新郑的一家辣条厂,探寻辣条产地的前世。
至于辣条,很多人认为是没有营养的“垃圾”食品,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它起源于湖南平江,业内称为面筋。平江人管它叫辣,因为辣条最开始是辣的,辣才是正宗。辣条是以面粉为主要原料,经过挤压熟化、调味而成的非油炸、辛辣休闲小吃。而河南则占据了辣条产业的半壁江山。
过去辣条这个行业被很多小作坊小企业占领,乱成了那个时代的代名词,垃圾食品的名声深入人心。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型正规辣条厂出现在人们眼前。他们用各种高科技设备和高标准设备制作辣条,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放心地吃辣条,从人们心中抹去“垃圾”食品的印象。
因为去过辣条厂,所有作者都是按照正常员工的要求消毒的,给作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每个普通员工进入生产辣条的车间前后都需要几十个消毒要求,每次洗手的步骤都必须严格遵守标准,这也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经过大量的消毒程序,作者终于进入了大家眼中神秘的辣条生产车间。在辣条的生产中,机器轰鸣着工作,数百名工人全副武装,有序组装,完成的辣条被迅速包装。工作效率惊人,车间卫生环境干净无瑕。
辣条生产车间,所有工序清晰,原材料位置和要求标准可见,每个环节都有注意事项,车间工人始终穿着严格的“工作服”工作。
在辣条生产车间,相关负责人详细讲解了生产流程。至此,作者才真正意识到,做一包辣条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
在这里,每袋辣条从原料到成品,需要近40道工序。在制作过程中,尤其是面粉、辣椒、油品和各种调料的选择,比一般人能想象的还要细腻。
在机械化辣条生产线上,笔者看到了很多
人印象里不同的生产方式。干净、效率的辣条就这样被生产出来了。而据说,旁边还有专门的实验室配着“试吃员”随着调配辣条的味道,从辣椒的辣度、油的温度随时监控,听上去就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随着辣条行业的走向正规以及相关标准的要求,如今的辣条已经在慢慢的变成一种“国民”零食。如果不是听到看到,作者也不相信小小辣条有多大的魅力。据这个辣条厂的负责人介绍,如果辣条已经在国外不少国家建厂,像俄罗斯的一些国家,辣条更成了老外们的最爱。价格更是高了数倍。
听着负责人介绍如今小小辣条生产的前景,作者也感受到了,现如今不少人对于这种零食的一种误解,其实辣条的起源是我们国内传统的酱干,味道也是用传统的一些香料做出来的。而如今这种零食却因为行业过去的一些乱象,在众多人眼中变得“穷凶极恶”了。
在辣条生产厂中,这里的工人们都在效率地分装着辣条,每天都有着大量的辣条产品从这里生产出来。看着这些工人们的手法,作者好奇的询问了下她们的生活,一问更是有些惊讶,像这样的一个辣条厂里,大部分车间工人都是已经培训熟练的农民工。厂子里大部分的工人都是来自周边以及河南省的农村地区,大多是农民工,这也为当地的就业出了份不小的力。
据介绍,厂子里的工资是按件计数的,分淡旺季的。在旺季的时候,这里每名工人每天要分装大概5至6万根辣条,旺季每月最多的工人能挣7千元。聊到这里,作者对于辣条厂工人们的生活也有些好奇,到底月入7000元的工人们,在辣条厂里过着如何的生活呢?
说着,厂里的负责人带作者看了下这里普通工人的生活环境,带着中央空调的宿舍,设备齐全的健身设施,以及干净卫生的食堂,一切都显着温馨又舒适。而更让作者惊讶的是,这里工人的住宿和吃饭还是免费的,用厂子负责人的话来说,只有工人们过得好了,他们才能更高效的工作,对企业有归属感。
一次探访之旅,让作者颠覆了辣条这个行业的认识,也亲身感受到了现代企业中,农民工的生活环境,可能这并不能代表所有,但是这也是反映出,社会在发展,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兄弟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而在关心他们的企业也越来越多。这是我们值得点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