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广东特色农作物 广东省种植什么农作物

土一转,金黄圆圆的土豆蹦了出来,广东惠东县铁勇镇石桥村村民张佛珍笑了。今年土豆亩产增加200公斤左右,天头土豆平均售价3.4元/公斤,创下近年新高。据估计,仅土豆一项,惠东县约2万户家庭平均收入3.91万元。惠东在20世纪60年代引进马铃薯种植。如今,冬种马铃薯已经发展成为广东惠东的主导农业产业、特色产业和民生产业。今年4月30日,“惠东马铃薯”被授予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注册证书。惠东以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建设粤港澳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为契机,不断推进马铃薯种植新模式,擦亮“中国冬种马铃薯之乡”的金字招牌,把“小土豆”打造成大产业。

百姓致富新产业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惠东县铁勇镇石桥村村民张佛珍种植的马铃薯田推迟收获,但产量和收购价格并没有让他失望。

去年,张佛珍参加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的田间试验项目,得到了专家的技术指导。更好的马铃薯新品种和技术创新使张佛珍今年的马铃薯收成很好,亩产达到5000多公斤。今年的疫情让他很担心,担心销量慢,甚至担心进货价低。但春收工作恢复后,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疏通销售渠道,稳定市场价格,他的担心也就消失了。

张佛珍,石桥村人。当他从村口进入时,他的两层半的房子特别显眼。在当地,他是一个早期的土豆种植者,17个人的幸福家庭依靠种植土豆。六十多岁的张佛珍依然精力充沛。在石桥村,大约90%的村民种植土豆。因为村民建房买车的钱大部分来自种植土豆,所以当地人把村里的房子叫做“土豆屋”,把车叫做“土豆车”。

冬季马铃薯产业于20世纪60年代引入惠东县。由于气候适宜、与其他马铃薯上市时间错开、市场空间广阔等有利因素,马铃薯种植产业发展迅速,种植面积从平海镇扩大到全县。铁勇、平海、仁山三个专门的冬种马铃薯小镇应运而生,成为“中国冬种马铃薯之乡”。

2019年,全县种植马铃薯9.2万亩(2020年春季收获),总产量23万吨,总产值7.82亿元;亩产平均5000公斤,亩产产值8500多元,亩产效益是水稻的8倍以上。马铃薯种植户约2万人,平均收入3.91万元。

同时,冬种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包装印刷业、运输业、餐饮业、电商等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使惠东农村沿着工业繁荣、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道路阔步前进。

产业发展新模式

4月初,马铃薯春收结束后,张佛珍开始种植甜玉米,再过不到3个月,甜玉米就要长出来了。然后播中晚稻,国庆后收割黄金米。那么,这片土地将再次成为土豆的“舞台”。

这样一年有三茬,所有的庄稼都是满地的“黄金”。这种轮作是惠东县马铃薯种植新模式的有效探索。

此前,惠东已经形成了“米-米”

—薯”三熟制耕作模式,即早稻收获后种植晚稻,晚稻采收后冬种马铃薯。其一方面实现了改善土壤结构、抑制病害,达到绿色化生产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让当地农田利用率极大提高,种植户亩产收益最大化。


然而,在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人员也发现了该模式的一些缺陷,如生产成本高、效益低下,三级作物茬口衔接不畅,土壤水体污染等。为提高稻田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2015年,国家农业农村部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课题在惠东落地,科研工作者着手开展“薯稻三熟制耕地种植体系优化关键技术”研究。


去年6月,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马铃薯研究室在惠东县铁涌镇油麻地村验收示范“鲜食玉米—中晚稻—冬种马铃薯”三熟高效轮作模式的阶段性成果。专家们为试验田里的“粤甜28号”玉米进行测产验收,该品种玉米有高产、优质、抗逆等特性,亩产可达到1494.60公斤。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在铁涌镇建立的这种三熟高效种植模式,以经济作物效益高、生育期短的“鲜食玉米”替代传统的种植模式中的早稻,缩短了种植时间,解决了广东省传统的“稻—稻—薯”种植模式存在的茬口衔接不畅、经济效益低等问题。接下来,惠东县计划将目前的马铃薯产业“稻—稻—薯”种植模式优化为“鲜食玉米—水稻—马铃薯”种植新模式。


目前,惠东县正在创建马铃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据介绍,该产业园建成后,力争到2021年,辐射带动惠东全县马铃薯产业种植规模达到15万亩以上,带动农户26000户以上,农户年均收入高于惠东全县平均水平20%以上。为实现这一目标,惠东县将通过统筹推进“新模式、新品种、新技术、新空间”的产业布局,其中新模式就是“鲜食玉米—水稻—马铃薯”。通过这“四新”产业布局,推动冬种马铃薯产业优化升级,引导农民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形成长效稳定的增收途径。


绿色种植新技术


今年惠东马铃薯亩产量都有5000斤以上,与去年相比,亩产约增加200斤,再加上售价创近几年新高,农户增产增收乐开怀。这背后,除了天气条件和市场规律等外在因素外,也得益于近年来该县农业农村部门及省内外科研专家对马铃薯种植技术的不断完善、科技利用率显著提高、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提速。


近年来,惠东县致力于抓质量,科技兴薯,推进马铃薯产业新技术。惠东县委、县政府参照国际国内行业标准制订了《惠东县马铃薯综合技术标准》,建立了1万亩冬种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区和5万亩冬种马铃薯“三品”生产基地。


同时,惠东县加强与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的科技合作,重点推广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马铃薯研究团队研究和集成的冬种马铃薯“121”节本增效配套栽培技术,即以健康种薯为核心,推广水肥一体化肥水管理策略和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治策略,以小型机械为重点,推广农机农艺融合的机械化管理技术。并以“单薯最重、亩产量最高、种植面积最大”为擂台连续三年开展马铃薯高产竞赛活动,实现单薯最重为1.8公斤,亩产最高为4346.3公斤。


2018年,在惠东县设立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马铃薯专家工作站”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马铃薯示范合作基地”,为该县冬种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科学支撑。惠东县近年来致力提升马铃薯种植全流程机械化程度,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力度,加强农户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的培训,引导群众理解、支持和参与绿色种植。


同时,惠东将加快惠东县马铃薯产业园建设。近期将重点推进现代化马铃薯精深加工中心、马铃薯仓储物流中心、“双创”孵化及电商平台等项目建设,提升马铃薯深加工水平,延长产业链。


扶持发展新举措


惠东把发展马铃薯产业纳入特色农业和产业化发展规划中,运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推进马铃薯向“生产基地化、经营产业化、市场国际化”方向发展。


惠东出台了《关于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从资金、税收、自营出口、贷款贴息、种薯经营、电商等方面,倾斜支持马铃薯产业发展。


为加大力度扶持马铃薯生产农业龙头企业等主体做大做强,成立了惠东县马铃薯协会,培育发展马铃薯产业相关农业龙头企业14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县级龙头企业6家;拥有马铃薯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44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


有了影响就要有自己的品牌,惠东县近年来注重打造马铃薯品牌,注册了“九华”“平海”“奕达康绿宝”“奕强”等冬种马铃薯品牌。各产业化组织通过“公司+基地(网点)+农户”“合作社+农户”生产模式,充分发挥资金、市场和科技优势,有效解决了马铃薯的生产和销售问题,带动冬种马铃薯生产快速发展。如今,冬种马铃薯已成为惠东县尤其是沿海镇农民增收和产业振兴的主导产业,成为惠东现代农业发展的火车头,未来惠东“金蛋蛋”的光芒将会越来越亮。


目前,原本只是平海镇的一个普通农产品,现在已经成惠东县的明星产品,并形成了燎原之势。过去冬种马铃薯一直以惠东沿海乡镇为主,如今在优良品种和技术革新的基础上,惠东县针对不同生长环境优化种植方式方法,探索从该县沿海地区扩大到沿江地区,扩大冬种马铃薯种植面积。


同时,惠东县提出了打造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食品生产和供应基地的发展思路,把发展马铃薯等特色效益农业作为“三农”工作的突破口、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来抓,积极组织实施“全县建立15万亩冬种马铃薯优势产业带”规划,努力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惠东马铃薯产业园。目前,惠东全县上下已经形成了“抓冬种马铃薯就是抓农业产业化经营,抓现代农业产业和农民增收”的共识,有力促进了该产业发展,形成了以铁涌、平海、稔山为主的马铃薯生产基地。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