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正规信贷,正规的信贷公司收取多少钱

每个记者:小乐每个编辑:廖丹

虽然校园贷款已经被禁止,但一些向大学生提供网上贷款的渠道仍然在社交网络中偷偷摸摸。最近,《每日经济新闻》的记者在微博上发现了许多明确指向大学生贷款的账户。这些微博账号名称都有“大学生”“贷款”“借钱”等关键词,都有几十万粉丝。

记者联系了几个作为大学生的中介,很多中介都说可以给记者发放贷款,都要求手续费,从贷款金额的15%到30%不等。

校园贷款早就被禁止了。为什么这些微博账号明确指向大学生贷款?如果大学生可以通过账户背后的贷款中介获得贷款,他们是如何操作的?账号上没有广告的前期费用是真是假?针对这些问题,记者展开了调查。

社交媒体账号为“校园贷”导流

在以“贷款”为关键词的微博平台上搜索,可以找到很多贷款中介账户。其中很多帐户名明确指向“大学生”,比如“大学生大额分期借款”、“大学生秒借款”、“大学生小额借款”。这些账户在主页上被宣传为“无前期费用”等信息,并附有微信或QQ等联系方式。

记者以学生身份联系了几个中介。

“芝麻花截图”,这是中介A给记者的开场白,包括姓名、年龄、具体工作、是否是苹果手机、通讯录有多少人、流动负债.然后中介A要求记者填写一些个人信息。得知记者的学生身份后,他要求发一张薛鑫的截图。

中介A向记者确认家庭提供生活费后,发来网页链接说:“这是我们公司的申请背景。数据认证越多,额度越高,通过率越高,信息必须真实,禁止父号。假的,只有一次机会,提交后给我截图,我会举报审核加快速度。”

同时中介强调:“我们这边没有利益,只有手续费。第一次手续费是额度的30%。因为第一次合作,公司风险比较大,下次可以降低。周期从7天开始。后期如果成为老客户,可以申请涨跌,延长周期。”认证前,中介A向记者收取了12元的审核费。

链接指向一个叫“钱哥财经”的网页,记者无法在手机app store或电脑端的网页上搜索其相关信息。页面上的标语很醒目:“快速借阅,最快五分钟复习”。录入手机号和验证码后,记者进入实名认证界面,提交姓名和身份证号后,进入认证授权界面。认证授权界面共有7个认证信息,包括实名认证、学历认证、联系方式、地理位置、通讯录、淘宝认证、运营商认证,其中淘宝认证、学历认证可选。

实名认证需要上传身份证正反面和手持身份证照片;学历认证只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地理位置要求自动获取地理位置,同时需要手动填写具体到房间号的地址信息;联系方式需要QQ、微信、支付宝账号、邮箱账号,以及父母姓名、电话号码、收入、工作、同事朋友的姓名、电话;点击通讯录认证后,页面进一步跳转,要求下载一个名为“风控助手”的APP,下载并登录风控助手后,才能进行通讯录同步和淘宝认证授权。

t-size:15px;">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的《网络安全实践指南——移动互联网应用基本业务功能必要信息规范》明确指出,金融借贷基本业务功能应允许用户在金融借贷应用中手动输入紧急联系人信息,而不应强制读取用户的通讯录。


记者留意到,点击淘宝认证后,风控助手页面上弹出数据采集隐私政策,并显示该政策的制定方为东莞市亿信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信云网络科技”)。


启信宝显示,亿信云网络科技成立于2017年11月,注册资本200万人民币。根据官网介绍,其能够提供在线进件管理、在线风控、反欺诈验证、征信数据获取、客户管理、跟进记录等。商户无需任何开发能力即可获得完整的风控进件、风控一体化解决方案,注册申请即可使用。


“这种现金贷平台看起来像‘714高炮’。”一位现金贷业内人士向记者说道。他还告诉记者:“现在有好多‘坑爹’的平台,3天的产品都有,5天砍头息43%,还有7天的产品分三期,风控很差,就是买的系统,靠暴力催收。”


通过包装信息,学生成功申请借款


学生小王(化名)也通过微博账号联系上一名中介B,和记者经历的一样,中介B首先也确认了小王的芝麻分、年龄学历、目前在哪些平台有借款等信息,之后便告诉小王可以下款。


“填基本资料帮你操作,”中介B告诉小王,“然后根据个人资历匹配合适的平台。”其要求的资料包括手机号、运营商服务密码、公司名称地址、现居住地址、直系亲属联系人姓名电话、朋友或同事姓名电话、本人QQ号。


“还是学生,没有工作,怎么弄。”小王提出疑问。“免费包装工作。”中介B称。随后,中介B要求小王在洋钱罐平台上进行申请,“先认证基本信息,填工作单位收入等截图给我。”


中介B给小王的公司地址和小王的现居住地址仅有一栋楼之隔,名称显示是一家贸易公司。“照我发的填。”小王在洋钱罐平台上申请的同时,中介B在线“指导”。


记者查询发现,中介B所给的公司确实存在,不过,该公司处于营业执照被吊销的状态。


在完成一系列认证,并按照中介B的“指导”填写工作信息之后,小王进入了洋钱罐的审核程序。几分钟后,贷款便审核通过,小王在洋钱罐上获得了3000元的信用额度。


借款3000元,分6期偿还,第1期和第2期的还款金额在1400元左右,第3期到第6期的还款金额在190元左右,还款总额为3538.78元,其中包括借款利息70.18元,手续费60元,其他费用408.6元,平台显示的年综合资金成本刚好为36%。


但需要注意的是,按照借款前和中介谈好的条件,下款后需要支付给中介平台下款额度20%的手续费,因此小王还要转账给中介600元手续费。也就是说,小王通过中介在洋钱罐上申借款3000元,除去平台和中介收取的费用,实际上,最终能到手的不到2000元。


上述现金贷业内人士表示,正规中介会给平台导流客户,但不会帮客户做资料。“正常的中介导流推广是按点击注册或者下款金额向平台收费,给平台导一个点击或者一个注册赚1到2块,下款赚的费用和每一件放款的额度有关。”该人士说道,“中介收手续费,平台也收利息和各种费用,加起来就很高了。”


律师:信息造假申请网贷涉嫌诈骗


就记者与多名中介沟通的情况来看,这些贷款中介的套路基本一致。他们会首先询问贷款人的年龄、芝麻分、手机是否实名、有无信用卡、近期在哪些网贷平台贷过款等信息,而如果要申请贷款,需要首先发送姓名、身份证、银行卡及开户行、实名制电话、手机服务密码、现住址、联系人电话、身份证正反面、手持身份证等信息,然后在中介指定的一家平台上进行申请。


对于学生身份,多名中介都表示可以包装信息。而学生小王也通过这种“造假”成功获得了贷款额度。那么,中介和借款人的这种行为是否属于骗贷,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呢?


一位熟悉网贷业务的律师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骗贷仅仅是指骗取金融机构的贷款,上述中介和借款人的行为涉嫌诈骗。“核心点在于造假的信息是否影响了平台的风控决策,例如说学历是假的,或者工作单位是假的,这些假的信息直接影响了平台放款与否,那么这个行为就构成了诈骗。”


对于中介而言,如果成功下款,其所赚不菲。贷款中介收取的手续费是下款额度的15%到30%,大多数是20%。而在申请贷款前,并无法确定平台最终能够给到的额度,如果平台给了一万元额度,按照20%的手续费,借款人就需要向中介支付2000元手续费。


尽管现金贷处于严监管之中,校园贷也早已被明令禁止,但违法违规的贷款渠道依然在社交网络上层出不穷。根据微信官方今年7月公布的数据,在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间,微信公众平台针对虚假、无资质的信贷类账号累计处罚了30000多个公众号、2000多个小程序。


知名IT与知识产权律师、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赵占领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社交媒体提供的是信息存储空间,是技术服务,一般情况下,它的责任主要是接到举报投诉或者侵权投诉之后对这种违法的信息进行删除。“因为它信息量很大,不可能人工主动发现,只能通过技术过滤系统,设置关键词屏蔽一些违法词汇,而对于一些无法明显看出违法的信息,只能接到通知之后删除。”


(实习生周浩对本文亦有贡献)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