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电力交易中心宣布,根据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况,为确保电力市场平稳有序运行,广东省电力市场结算在1月和2月免检。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共有4个省市发布了未经评估的电力市场结算相关文件。其中,福建一季度用电偏差免评估,江西市场化交易用电偏差1-2月不评估,新疆1月至疫情应对发布当月月末免违约评估。
“春节以来,全国许多地方的中小企业停产,用电量出现较大的负偏差。以上政策可以避免很多考核费用,售电公司也可以喘口气。”广州某售电公司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售电公司面临着诸多经营困境:可用的“差价”越来越少,以零利润获取订单已经成为惯例,最初的盈利模式不可持续,对于“售电”的增值服务也没有成熟的、可复制的业务……下一步如何发展,很多公司都陷入了困境。
(本报实习记者文薇赵子源)
零利润拿单成惯例
《电改九号文件》明确指出,允许现有供电公司、大型发电公司、工程建设公司/节能服务公司、大型工业园区和有条件的社会资本从事售电业务。在电力市场建设初期,赚取差价已经成为售电方最基本的盈利模式,即售电公司在批发市场购电,然后向用户售电,从而完成电力交易。
资料显示,2016年3-5月,广东三次月度集中电力交易中,电厂向需求侧盈利5.3亿元,其中售电公司获得近4.5亿元,可获得平均每千瓦时0.13元的差价。
售电方放开之初,售电公司一度靠“暴利差价”为生,但目前这种模式已经改变。2018年6月,广东月度集中竞价电量,统一差价为-39.30%/千瓦时,换句话说,售电公司每售出一个电量只能获得0.0393元的差价收入。
不只是广东。2018年河南电力收购价格相差4-6个点;2019年9月,河南大工业全年配套差价降至0.06点。
“现在为了不被淘汰,售电公司都是对客户有利的,零利润接单是常事。”浙江某民营售电公司相关负责人坦言。
“电分不清质量,目前只有比价,结果就是盈利。你降5分,我就降6分。如果你跟不上,你就拿不到订单。类似‘斗地主’,双倍的房东,直到你买不起为止。”广东一电科技负责人告诉记者,“电力市场初期简单粗暴,相比批发端谁能拿到好价格,售电公司能否准确预测价格走势。”
“售电”模式仍在探索
浙江宏博售电公司曾公开指出,各省普遍采用的盈利模式是目前几乎所有售电公司唯一的生存模式,这种交易模式导致了电力用户、售电公司和发电集团之间的零和博弈。
5px;">对此, 广东易电科技负责人表示:“买卖肯定靠价差赚钱,但电是同质化的,这种模式下的售电企业产生的价值很有限。售电公司还需寻找其他利润点,但这也是目前的经营难点。因为技术、资金、资源、市场环境、政策等诸多限制,目前成功的‘售电+’企业还未出现。”九州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传名认为:“售电公司的商业模式很清晰,即吃差价的基本模式和创造价值的增值服务。现在都说售电公司吃差价模式行不通了,但不吃差价吃什么?合同能源管理、综合节能和能源金融等拓展业务,都是售电公司的潜在赢利点,但目前并无成功、可复制的增值服务。”
据了解,售电增值业务还包括电力服务、快速响应、整合微电网、碳交易等。以需求侧响应为例,售电公司结合大数据分析和用户负荷预测技术,可以管理用户负荷,自建需求侧响应设备,并参与电网系统调峰调频。
如何获得准确的负荷预测?上述浙江售电公司负责人认为,了解客户、完整数据、计算模型缺一不可,这些都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但巨额偏差考核、履约保函等压力,使大多数售电公司挣扎在生死边缘,有条件投入资金钻研技术的公司屈指可数。”
呼唤公平市场环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坚定不移发展电力现货市场”已成业内共识。
“没有现货市场情况下,独立售电公司开展的售电业务与发电企业营销人员在直购电模式下开展的工作没有太大区别。因此,很多售电公司饱受诟病,被认为是没有创造价值的‘皮包公司’。”电力专家谷峰告诉记者。
“真正的售电业务是在电力现货市场运行后,一方面由于电力现货价格波动较为剧烈,用户希望通过售电公司的专业能力购电规避风险;另一方面,售电公司将归集中小用户用电需求,在批发市场中对时序电价做出反应,起到响应系统需要的作用。同时,时序电价和位置信号,将改变增值服务停留在‘口头’的尴尬局面。”谷峰表示。
在谷峰看来,一旦电力现货出现,增值服务自然也会出现。目前售电公司如何度过过渡期,众多市场主体呼吁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
张传名也表示,电力用户、售电公司和发电集团等市场主体的信息高度不对称。“部分用户招投标文件中明确指出,供电公司、大型发电公司等背景的售电公司具有竞标资格,独立售电公司被排除在外。还有些发电集团虽然实行了售电招投标,但招投标结果并不透明,这些都需要建设完善的信用体系。市场环境公平,生存才能各凭本事。”
上述浙江售电公司负责人也期望,民企可以参与政策。“民间资本参与售电侧可大大激发售电侧活力。过渡阶段,希望政策制定中,能有透明、公开的渠道听取民企声音,而不仅仅是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
End
光伏企业业绩分化加剧:强者更强,弱者退市

市场需求尚未井喷,氢能产业受疫情影响甚微

战“疫”——煤炭行业的“保供战”难在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