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拉面、沙县小吃、桂林米粉、成都小吃等小吃店,就像一个隐秘的江湖,店铺招数相似,装修相似,菜品相似,但都是互相厮杀。谁在经营这种小店?这种街头小吃店赚钱的秘诀是什么?
秘诀一:老乡是开店最大的保障
很多人不知道,这些小吃店的经营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成都小吃店,店主基本都是重庆开县人;桂林米粉的店家基本都是广西天登的…而且这些人大多会爬亲戚。我去过北京国茂附近的几家成都小吃店,发现这些店的老板都是亲戚。
据业内人士透露,这些店主无意中设置了一道屏障,外人很难进入。首先,很多零食都有秘方,如果不是圈内人教的,外人是不可能知道的。同镇亲戚想开店,拿到秘方的几率很高,陌生人几乎不可能得到这样的机会。其次,如果一个外国人很容易使用小吃店的诡计,很可能会引起麻烦,从总是有人制造麻烦到打官司。无锡有多家沙县小吃店,没有一家是沙县人经营的。后来被福建沙县小吃协会向工商举报,说是“假冒”小吃,不能使用沙县的标志。最后无锡近50家“山寨”沙县小吃被迫倒闭。第三,这些小吃店往往有几个必须从家乡购买的关键成分。如果不是老家的关系,这些原材料是不容易买到的。第四,老乡之间的好处是开店的时候会节省很多建立人脉的时间,因为大家都是老乡亲戚,往往一句话就说“OK”。而且没有足够的钱开店,借给你也没问题。都是亲戚,不好意思借钱逃跑。
秘诀二:标准化就是把利润给别人
有人可能会说,既然这些店都是老乡所有,又是亲戚关系,为什么不把这些店变成连锁店,而不是独立经营呢?这里的原因比较复杂。首先,开店资金实力不高,注定选址和营业面积都不会理想。标准化明显先天不足。其次,这些小吃店定位为大众,毛利不高。如果我们做标准化,我们会把辛苦赚来的利润都给别人,比如配送中心。因为一个配送中心的筹建至少要花一百万,而且标准化运营后还要减少菜品数量,否则配送和生产都达不到标准,也就是说接下来的几年运营商白干活了,其实不划算。另外,这些小吃店的经营者绝大多数是没有野心的。他们最初的目的是养家糊口,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当他们运作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就会心满意足,不会有进步。
秘诀三:店面面积超过70平米,就是死
据业内人士介绍,这类小吃店的面积也很有特色,基本在70平米左右,因为是行业内的“标配”。面积太大,利润全部被房租吃掉。“桂林米粉”的一位经营者为作者算了一笔账。一个70平米的店,平均每天流水2000元左右。除去房租、水电、员工工资、粮油、食材等成本,一个月能净赚2万左右。事实上,大多数街头小吃店的真实利润水平
:月净利润在1万—3万元之间。要是开100平方米店面,日均流水的增幅不到10%,而房租成本、水电成本就会增加20%—30%,净利润会减少。要是开四五十平方
米的店面,房租等成本是可以减少20%—30%,但是日均流水因为客单量低,会降低40%左右。要是开再大的门脸,初始投资加大,显然就不是这批草根投资者能承受得起的。
秘密4:如果你不下厨,那么赚钱的永远是大厨
这些小吃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没有真正的大厨。因为这些小吃店基本上是夫妻店,店里的员工也是从老家带来的年轻人。基本标配是,丈夫在后厨做饭,妻子在前面收账,如果丈夫岁数实在是太大了无法下厨,那么后厨的“主勺”不是店主的儿子,就是外甥、侄子之类,还有可能是姑爷。
前文已经说过了,这类小店月均净利润也就2万元左右,而时下一个大厨的月薪至少七八千元,差不多一半的净利润要给大厨,所以根本没有必要请大厨。
另外,店员为什么要从老家带来,自然也是为了节省成本,在城市请一个工人,至少1500元,而从老家带来,管吃管住,一个月再给几百元,就可以了。同时,因为绝大多数店员和店主也都是亲戚关系,带出目的是为了让这些孩子闯天下,长见识,在店里挣不挣钱并不是主要因素,所以店员们对工资要求也不高。
秘密5:商业街永远不是你的“菜”
这类小吃店永远将店址选择在靠近学校、社区的地方。对于他们而言这里就是小吃店赚钱的基础,而商业街永远不是他们的菜。
据了解,小吃店的市场定位十分精准,基本上为学生、男性(就餐时多为单个男性)服务,而这些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待吃的态度——随便,能吃饱,而且价格不贵即可。显然社区、学校等区域比较符合市场定位。
而商业街中的潜在顾客大多数都是情侣、一家三口,对待吃的态度不仅仅是吃饱,更多讲究的是环境、情调、营养、品牌……这些都是街边小吃店无法满足的。
另外,社区、学校周边的店铺租金相对便宜,一个月也就七八千元,最多不过一万元,而商业街的店铺租金,即使是二类商业圈,一个月下来至少也要2万元左右。前文已经说过,小店一个月的平均流水也就五六万元,选择房租在2万元及以上的店铺简直就是找死,或者说,即使做了,也是赔钱的。况且,商业街里没有小吃店的目标顾客,一个月能否做到五六万元的流水也是一个大大的未知数。
秘密6:只卖碳酸饮料玄机大
不知道各位看官是否注意到了此类小吃店很少销售酒,连啤酒都很少,基本上都销售碳酸饮料,而且多以小包装为主。这里自然有它的玄机。
首先,前文说过了,小吃店的目标顾客就是以学生、男性为主,而且他们就餐的目的仅仅为了吃饱,所以不会选择喝酒,也就是说喝酒的需求不高。进了也就是增加库存成本。
其次,小包装的饮料利润空间大。一瓶售价3元的饮料,其成本也就1元多,有对半的利润。千万别小瞧了小吃店,虽然它单店进货量不大,可您别忘了,前文说过,这些小吃店都是有关联的,如果他们一起进货,进货量甚至不输给大型超市,进货价自然会很低。至于不销售大包装饮料,也是和目标顾客有关系,基本上都是单身客人,谁会没事喝1升的饮料呢?
第三,碳酸饮料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很容易胀肚,让人很快有饱腹感。这样可以加快翻台率。毕竟这样的小吃店面积不大,如果不在翻台率上做文章,想一个月净赚一两万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秘密7:套餐要比单品更赚钱
这类小吃店在推出菜品时往往会在显著的地方标注套餐的价格,看上去套餐的价格要比单独点这些菜便宜一些,所以很多顾客愿意点套餐。其实对于商家而言,套餐要比单品更为赚钱。这个搭配组合,是商家提前计算好的,不是随意混搭,往往会将毛利高的搭配毛利低的,这样会将利润拉高,亦或将快要到期的食材进行组合搭配,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减少成本损失。
另外,他们是做小吃店,不是快餐店,要准备的食材很多,但是他们由于店小,又不可能像大饭店那样每样食材都准备得那么充分,所以主打套餐正好将这问题有效解决掉,对于做多了食材,通过搭配组合,销售掉,减少损失,对于做少了的食材,也可以通过搭配组合,告诉顾客只有套餐才有,有效控制量。毕竟对于这样的小店而言,有效控制成本才是立足之本。对了,这样做还有一个隐形好处,提升翻台率。由于套餐大多数都是提前准备好的,所以顾客点餐之后,上餐速度快,顾客等候时间短,翻台率自然也就上来了。
秘密8:很少做外卖生意
别看这类小吃店店面小,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经营之规,即极少做外卖生意,除非不是黄金时段,可能会接外卖生意。
因为,本身店小,员工加老板最多四个人,别说高峰期,就是平时同时有五六个人吃饭,这四个人就能忙得够呛,不可能有时间送外卖,再则说外卖的利润也薄,根本不划算。别的不算,就是打包用的餐盒的成本也要一两元钱,而他们送一份外卖最多赚三四元钱。
秘密9:禽类、面食类食品利润空间最大
这类小吃店经营的食品中有较为突出的特点,基本上禽类、面食类食品种类多,价格公道,而真正涉及到猪肉、羊肉、牛肉等菜品,售价都比较高,甚至有点和它小店的定位不太相符。
这主要原因就是这两类食品的利润空间大。小吃店要赚钱生存,但小吃店的市场定位是大众,价格不能太贵,另外,菜品又不能不实惠,让顾客觉得不值,因此他们只能选择禽类食品和面类。首先,禽类的进货价要远远低于猪、牛、羊的价格,这样可以多赚些利润;其次,面食也是相同道理,一份汤面最多二三两面条,但显多,还能让人吃饱,成本不过几毛钱,如果是米饭,达到相同效果成本可能要接近一元钱,并不划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