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保健品直销企业可能没有全健那么极端,但在“虚假宣传”和“疑似传销”方面,未必不如全健。
舒。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文本|张峰
正在海外训练的天津全健足球队的队员们一定很沮丧。他们仍然不知道他们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依靠保健品直销可以支撑一支中超球队,这不仅说明了全健的利润有多惊人,也说明了他们“洗白”的努力已经无限接近成功。
全健自然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舒某某等18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全健这次确实逃不掉。
一、权健想蒙混过关,基本上没有可能
天津地方党报《天津日报》在 《重打猛打真打,坚决铲除保健品乱象》 ,标题或许本身就说明天津会依法对待“权健”了。第一版的重要位置上评论道
当地官方媒体的评论是对民意的总结,也表达了官方的态度。全健基本上不可能蒙混过关。
这让人们想起了舆论风暴刚刚开始时,全健在天津召开2000人“直销大会”的情景。
全健“事业”的参与者现在可能面临一个重大的人生选择:放弃致富的理想,还是坚持下去?
过去,一些亲戚和朋友必须提醒他们,全健本质上是“MLM”,但他们不仅不在乎,而且心中还有一种蔑视。"这是直销,合法的,与MLM不同."
这次,天津宣布将拘留包括舒某某在内的18人。除了“虚假宣传”,还有“涉嫌传销”。
这相当于重新审视那些正在从事“直销”的保健品行业。他们的操作,其实和权健并没有什么本质不同。
px;">二、一些保健品的销售模式,变得越来越接近传销
就在这两天,央视还在报道其他保健品品牌“虚假宣传”的事情,这也表明,采用同样发财策略的,绝对不止权健一家。

▲2018 年12 月26 日,北京丰台区方庄某小区内,一家美发店也经营权健火疗,新京报记者体验火疗时,吊灯也被腾起的火焰烧坏。图/新京报
直销和传销的区别,很多人都略有耳闻。典型的传销,是没有产品的,他们销售的只是“销售本身”,靠兜售梦想来发展下线。
而所谓“直销”,则以产品为核心。他们销售的产品,有相对合理、固定的价格,也是国家批准生产的。传销往往要求入会者缴纳一定费用,而直销则不需要,参与者的收入,基本上是以销售产品数量来决定。
这样看,直销似乎就只是一种销售方式或策略而已,这种观念给那些参与者以安慰,他们会认为自己是完全合法的。
但是,非常奇怪,但本质上又具备必然性的是,那些直销保健品销售模式,变得越来越接近传销。
事实上,以“合法”或者“正当”的面貌来进行传销,恰恰是权健成功的关键。
保健品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双重性:在申请国家批文的时候,他们往往比较老实,申请的都是“饮品”“保健品”。但是在拿到批文之后,没有哪一款保健品会像药品一样得到监管。
在销售的时候,保健品必然会被神化,没有谁会为这样的“普通饮品”买单。换句话说,他们在销售的时候,必然会变成“药品”,而且是“神奇的”药品。
这可以说就是保健品的原罪,没有哪一款保健品所宣传的“疗效”,是经得起医学的检验的,但是,同样没有哪一款保健品会老老实实“宣传”的。
所谓“权健帝国”,就是建立在这个原罪的基础之上,事实上,束某某以前就是从另一家直销保健品行业那里学到的经验。
三、权健被查,但“权康”呢
在组织方式上,权健模式非常接近传销。那些销售点,不但疯狂夸大不存在的疗效,也会以传销的方式进行“再组织”和“再生产”。
这种方式,作为“总部”的权健,不但一清二楚,甚至还进行专门的培训。权健的做法,是做一个法律意义上的切割,用户使用产品出了事故之后,最后的责任主体,往往只到加盟店为止。
因此,在权健事件已经趋于明朗的时候,公众感兴趣的,其实是更广泛意义上的“保健品直销”行业,会不会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调查。
他们可能没有权健那么极端,没有采用本身就具备危险性的“火疗”,但是,在“虚假宣传”和“涉嫌传销”方面,他们和权健相比可能并不逊色。
但是,由于缺少能够引起媒体关注的极端医疗事故,他们还处在舆论的安全地带。
权健倒了,也不能让那些“权康”活得好好的。
或许,是时候重新审视所谓直销的合法性问题了。
编辑:新吾 实习生:李文隽 校对: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