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行业转型和消费升级,老牌文具制造商M&G文具积极发展新零售模式,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陈光文具文秘室的工作人员近日告诉《长江商报》,公司今年加快了新零售样板店九牧杂货铺的市场拓展,计划从江浙沪拓展到全国,逐步开放加盟,但“目前还处于快开期,整体不盈利。”
近年来,陈光文具新开了九牧杂社和陈光生活馆两家零售店,但这些业务仍然处于亏损状态。陈光文具年报显示,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陈光生命博物馆(含九牧杂社)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7年,该部分业务净利润为-4114.9万元;到2018年上半年,亏损收窄至796.35万元。公司在2018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中表示,“陈光科力普、陈光科技、陈光生命博物馆新业务持续高速增长,较去年同期增长113%。”
截至2018年上半年,基于消费产品和场景的升级,M&G文具已在中国开设约200家大型零售店。根据界面新闻搜索的公众评论,上海共有22家“九牧杂物社”门店,主要分布在来福士、环球港、欢乐城等商场。除了经营文化创意产品,这些门店还销售智能产品、箱包配件、家居用品等商品。
尝试这些新的零售模式是陈光文具应对消费升级和文化市场转型的举措。“随着社会转型和消费升级,文具市场呈现结构性发展机遇。如果公司不能及时把握市场发展趋势,在产品更新升级、质量管理、销售策略等方面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公司将面临一定的市场竞争风险。”M&G文具在今年的半年报中表示。
然而,新模式高昂的初始投入成本和同类业态的激烈竞争,使得陈光文具面临诸多挑战。
“陈光生活馆的投入成本很高,但文具的利润不高,很难通过各种场景带来利润。”品牌营销专家卢胜珍告诉《长江商报》。
而且在新兴的购物圈,以年轻人生活方式为主的文创集合店品牌正在崛起,这些店在品牌运营、多元化定位、丰富业态等方面都颇具竞争力。如西西弗斯书店、严、钟等都是“书店文化创作”的业态,以POP MART、POP MART、精彩生活为代表的文化创作空间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的追求。这意味着在竞争激烈的文化创意市场环境下,包括九牧杂物社在内的M&G文具新业态仍需不断创新。
此外,在文具产品市场,陈光文具也面临着来自蔡镇、广博、北发等其他同行企业的激烈竞争,增速开始放缓。在发展过程中,甚至出现了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2018年9月,陈光文具生产的“陈光”牌冰透明胶棒不达标,可能会对人体造成感官刺激。该公司在中国大陆召回了153,600种受影响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