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投资者进入市场的年轻化趋势,投资者的投资和理财需求不断释放。但市场风险并未消退,一些不法分子借机“钻空子”,通常以新的发展战略为噱头,向公众承诺高回报,从而非法吸收资金,重点投向私募基金、养老服务、涉农组织、网络教育等行业,以及打着区块链、虚拟货币、偿债旗号的新风险。为了帮助人们认清非法集资的危害,保住“钱袋”,中国人寿梳理了非法集资的主要表现形式、常见手法、典型步骤和常见套路,供大家学习和防范。
非法集资的主要表现形式
非法集资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总结了以下形式:
建立互联网企业、投资与投资咨询企业、各种交易场所或平台、农民专业合作社、互助基金组织等组织吸收资金。
以从事各种资产管理、虚拟货币、金融租赁业务等名义发行或转让股权和债权、募集资金、销售保险产品、吸收资金。
在销售商品、提供服务和投资项目等商业活动中,它以承诺支付货币、股权和实物回报的形式吸收资金。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有关规定,通过大众媒体、即时通讯工具或者其他方式公开传播吸收资金信息的。
涉嫌非法集资的其他行为。
非法集资的四种常见方法
对高回报的承诺。犯罪分子编造了“天上掉馅饼”、“一夜暴富”的神话,承诺投资者高回报。非法集资者为了骗取更多的人参与集资,往往会在集资初期按时足额兑现承诺的本息。集资达到一定规模后,私自转移资金或带钱潜逃,造成集资参与者遭受经济损失。
补假项。大多数不法分子通过注册合法公司或企业,打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进行创业创新的幌子,编造各种虚假项目,有的甚至组织免费参观考察,骗取公众信任。
用虚假宣传造势。不法分子经常花大价钱做宣传,聘请名人代言和名人平台,在各大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上发布广告,在知名报刊杂志上发表专访文章,雇人广泛散发传单,进行社会捐赠等。制造虚假的声势。
靠家人耍花招。一些非法集资的参与者,为了完成或增加自己的业绩,有时会采取传销的方式,利用家庭关系和地理关系,编造自己高回报的谎言,拉拢亲戚、同学或邻居加入,使参与者迅速扩散,集资规模不断扩大。
典型非法集资活动四部曲
第一步:画蛋糕。非法集资者会尽可能高的编织一个或多个项目。打着“新技术”、“新革命”、“新政策”、“区块链”、“虚拟货币”等幌子。它画出了一幅预期薪酬丰厚的蓝图,“吊”住了筹资参与者的胃口,给他们一种“不容错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错觉。非法集资者通常会画大蛋糕,以尽可能吸引参与者的注意力。
第二步:创造动力。利用一切资源,把声势做大。非法集资者通常会举办各种活动,如新闻发布会、产品推广会、现场观摩会、体验日活动、知识讲座等。组织团体参观、视察等。并赠送米面油、电话费等小礼品;展示了大量真假“技术证书”、“获奖证书”和“政府批文”;宣布部分领导视察影视资料,公司领导与政府官员、明星合影;在政府会议中心和礼堂刻意选择活动,因为场景大,规格高,很有欺骗性。
第三步:Ab
人初尝“甜头”,使其相信把钱放在他那儿不仅有可观的收入,而且比放在自己口袋里还安全,参与人不仅将自己的钱倾囊而出,还动员亲友加入,集资金额越滚越大。第四步:跑路。非法集资人往往会在“吸金”一段时间后跑路,或者因为原本就是“庞氏骗局”人去楼空,或者因为经营不善致使资金链断裂。集资参与人遭受惨重经济损失,甚至血本无归。
非法集资常见套路
非法集资违法犯罪分子为了引诱群众上当受骗,达到非法集资目的,通常采取以下手段骗取群众信任。
装点公司门面,营造实力假象。不法分子往往成立公司,办理工商执照、税务登记等手续,貌似合法,实则没有金融资质。这些公司或办公地点高档豪华,或宣传国资背景,或投入重金通过各类媒体甚至央视进行包装宣传,或在高档场所(如人民大会堂)举行推介会、知识讲座,邀请名人、学者和官员站台造势,展示与领导合影及各种奖项,欺骗性更强。
编造投资项目,打消群众疑虑。从过去的农林矿业开发、民间借贷、房地产销售、原始股发行、加盟经营等形式逐渐升级包装为投资理财、财富管理、金融互助理财、海外上市、私募股权等形形色色的理财项目,并且承诺有担保、可回购、低风险、高回报等。
混淆投资概念,常人难以判断。不法分子把在地方股交中心挂牌吹成上市,把在美国其他市场挂牌混淆是在纳斯达克上市;有的利用电子黄金、投资基金、网络炒汇等新的名词迷惑群众,假称新投资工具或金融产品;有的利用专卖、代理、加盟连锁、消费增值返利、电子商务等新的经营方式,欺骗群众投资。
承诺高额回报,编造“致富”神话。高利引诱,是所有诈骗犯罪分子欺骗群众的不二法门。不法分子一开始按时足额兑现先期投入者的本息,然后是拆东墙补西墙,用后来人的钱兑现先前的本息,等达到一定规模后,便秘密转移资金,携款潜逃。
非法集资风险防范提示
如遇以下情形向公众集资的,务必提高警惕:以“看广告、赚外快”“消费返利”为幌子的;以境外投资股权、期权、外汇、贵金属等为幌子的;以投资养老产业可获高额回报或“免费”养老、“以房”养老等为幌子的;以私募入股、合伙办企业为幌子,但不办理企业工商注册登记的;以投资虚拟货币、区块链等为幌子的;以“扶贫”“互助”“慈善”“影视文化”等为幌子的;在街头、商场、超市等发放投资理财等内容广告传单的;以组织考察、旅游、讲座等方式招揽老年群众的; “投资、理财”公司、网站及服务器在境外的;要求以现金方式或向个人账户、境外账户缴纳投资款的。
防范非法集资的“四看三思等一夜”法:四看,即一看融资合法性,除了看是否取得企业营业执照,还要看是否取得相关金融牌照或经金融管理部门批准;二看宣传内容,看宣传中是否含有或暗示“有担保、无风险、高收益、稳赚不赔”等内容;三看经营模式,有没有实体项目,项目真实性、资金的投向去向、获取利润的方式等;四看参与集资主体,是不是主要面向老年人等特定群体。三思,即一思自己是否真正了解该产品及市场行情;二思产品是否符合市场规律;三思自身经济实力是否具备抗风险能力。等一夜,即遇到相关投资集资类宣传,一定要避免头脑发热,先征求家人和朋友的意见,拖延一晚再决定。不要盲目相信造势宣传、熟人介绍、专家推荐,不要被高利诱惑盲目投资。
规避非法集资陷阱的“三要、三不要”:一要理性,不要侥幸。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来的不是“圈套”就是“陷阱”。要坚守理性底线,想想自己懂不懂,比比风险大不大,看看收益水平合不合实际,问问家人朋友怎么看,不要被赌博心态和侥幸心理蒙蔽双眼;二要稳健,不要冒险。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还可能是投资骗局,投一次就血本无归!要合理评估自身承受能力,审慎确定风险承担意愿,不冒险投资;三要警惕,不要盲目。“收益丰厚、条件诱人、机会难得、名额有限”都很可能是忽悠,一定要警惕、警惕、再警惕!多留个心眼儿,绝不要听风就是雨,盲目“随大流”投资。
谨慎投资,严防非法集资陷阱:一是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高息“保险”、高息“理财”,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二是不被小礼品打动,不接收“先返息”之类的诱饵,天上不会掉馅饼。三是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金融产品。不与银行、保险从业人员个人签订投资理财协议,不接收从业人员个人出具的任何收据、欠条。四是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关注政府部门发布的非法集资风险提示,遇到涉嫌非法集资行为及时举报投诉。(中国人寿)
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