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牛年以来,上证指数、深证指数、沪深300指数和创业板指数的表现分别为-4.19%、-9.71%、-9.38%和-15.87%,给大量持仓较重的活跃股票基金造成了重大损失。自牛年以来,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的平均净值下降了10%以上。
在这个关键的路口我们该怎么办?很多投资者喊出了灵魂拷问:目前应该赎回还是加仓,应该如何坚持长期投资?如何看待市场波动?怎么布局资金?
《中国基金报》采访了五位基金投资研究专家:南方基金FOF投资部部长李文亮;王晶,金创何新基金首席投资官助理、资产配置部部长助理;杨,基金研究所所长;Mars,上海证券基金评估中心首席分析师;和格商理财首席策略师张婷。
受访者建议投资者对今年投资的难度要有充分的认识,不要追涨追跌或盲目跟风,在动荡的城市里穿出本金;同时,要对中国核心资产的长期上升趋势有信心,不要轻易在低位减仓。
中国基金报记者:牛年以来,市场波动,基金净值损失惨重,导致一批投资者情绪激动。在这个时间点上,你觉得我们是应该赎回还是继续布局?
李文亮:我们应该继续布局或持有股票资产,坚持长期投资。首先,从个人金融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股权资产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产,对增加财富、抵御通货膨胀有重要作用;其次,随着注册制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登陆a股,国内a股市场有望摆脱“熊长牛短”的局面,走出慢牛格局;再次,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择时都是中长期的低赢策略。最后,从股票基金过去20年的收益来看,虽然经历了几轮牛市-熊市转换,包括2008年和2015年的大幅回落,但股票基金提供了高达16%的长期年化收益,一些优秀的基金经理甚至创造了超过20%的长期复合年化收益。
王伟:对于投资人来说,一方面要对今年投资的难度有充分的认识,对市场波动有充分的预期,不要追涨追跌,在动荡的城市里穿出本金;一方面要对中国核心资产的长期上升趋势有信心,长期持有基金有望获得相对稳定的长期回报。但是,资产市场的波动必然会导致收益率曲线的波动和非线性增长。因此,投资基金的短期风险投资者应该充分了解,不要盲目跟风。建议投资者今年做适当的反向操作,尤其是在宏观震荡发酵充分的情况下,用长远的思路布局优质资产。
马尔斯:实际上,这次市场震荡正是投资者测试其实际风险偏好的最佳时机。连续两年基金回报突出,让很多不了解基金投资的人对基金回报率有“一厢情愿”的预期。通过这次市场震荡,投资者可以重新审视:一是我现在是否能够承担基金的亏损风险;第二个是我在基金里投入的钱数和我遭受的损失会不会影响我的生活;第三,我能理解并愿意理解基金亏损的原因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投资者可以考虑继续观察、了解、布局;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他们也可以选择赎回,换成更适合风险水平的产品,或者调整投资金额。
杨:是赎回还是继续布局,很难一概而论。我想从两个角度提出自己的建议:
第一,降低收益预期。看2021年的股票资产,有两个负面因素,一是货币政策中性,二是整体估值偏高。在连续两年叠加高回报后,总体r
5px;">二是直面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是否用了合适的资金去投资股票型基金,股票型基金的特征就是高收益和高波动同在,因此投资股票型基金的资金应该是相对长期的资金,比如三年甚至更长的资金。第二个问题是:现在的权益仓位是否和自己目前的状态或者风险承受能力匹配?如果整体是匹配的,若选择基金经理和品种时是经过慎重考虑的,那么跌下来后,整体资产更便宜了,赎回是并不明智的选择。反之,则应该是相反操作了。张婷:预计目前到今年二三季度,股市仍然波动,扰动因素有美国通胀预期、国内信用端的收紧等等,但国内宏观环境仍然会以稳为主,美联储也表态会以就业为主,增加对通胀的容忍程度,当前美国流动性仍然很充裕,即使下半年有扰动,也会相对有限,在全球流动性边际减少的情况下,高估值高弹性的个股上半年波动会比较大,预计下半年会逐步反弹。因此,仓位较重的投资者可以在二三季度择机布局,仓位较低的投资者,可以在波动较大的背景下,逢低逐步加仓。
权益基金保持适度仓位。
逐步加大偏债类
资产的占比
中国基金报记者:对于普通投资者,站在目前时间点上,应该如何布局基金?哪一类基金更好?如何筛选基金产品?
李文良:从价值投资角度来看,以合理的价格拥抱优质企业,分享企业盈利,关注重点不在于股票价格,而聚焦于企业价值,是长期价值投资的精髓。因此,建议投资者选择坚持长期价值投资的基金经理,我们偏好投研经验丰富、投资理念成熟、穿越牛熊、专注企业基本面的基金经理。
王婧:从行业角度讲,在今年全球复苏确定性较高背景下,顺周期行业会获得相对收益,但波动难免加大,建议投资者选择在周期领域具有优秀阿尔法能力的基金经理。金融地产类的基金在今年的市场背景下也具有相对收益和配置价值。
长期而言,基金投资宜采用配置思维,不要靠单押某一风格或板块博取高额收益,从而导致持仓波动加大,不利于长期持有。对于风险偏好不高、对波动较敏感的投资者,我们建议今年整体策略须维持相对保守,仓位不宜过于激进,对于以消费、医药、科技、高端制造等为代表的长期赛道,逐渐逢低布局。
李颖:对于有择时倾向的投资者,我们的基金策略认为:大类上,固收资产性价比提升,可以增加债券型基金或注重绝对风险控制的基金产品的配置;基金选择上,市场或将从版块分化向个股分化演绎,可优先考虑基金评级中选股能力突出的基金产品。
杨媛春:从目前来看,经济在复苏阶段、整体市场利率会小幅抬升、权益资产性价比整体略低于债券类资产。我们会建议在保持权益基金适度仓位的情况下,逐步加大偏债类资产的占比。另外,偏价值风格或者追求绝对收益风格的基金经理会更适合今年的市场;债券层面,票息策略为主,不过度信用下沉的基金经理今年的表现可能会相对好一些。
张婷:站在当前时间,以3~5个月的维度来看,部分中低估值且盈利景气度好转的板块和个股性价比提升,因此,可以加仓部分这些基金,之前很多投资者以买明星基金为主,这些的持仓相对高估,但长期来看,超额收益较大,不建议投资者大比例调整持仓基金,可以进行适度的调整,进行组合整体估值的下调以及降低波动。从3年以上的维度来看,可以在二三季度进行长期绩优基金的布局,上半年这些基金波动以及调整幅度会相应较大,但也是未来布局很好的时机。
对于中低估值风格的基金,公募基金长期坚持这个方向的较少,可以通过下列方法,大致选出这类基金:长期业绩相对不错,近两年业绩一般,但持仓的个股估值均不高,基金经理长期坚持自身的中低估值风格,春节后业绩表现不错的基金。
选择五年、十年
业绩领先的“顶流”
中国基金报记者:是否应该布局“顶流”基金经理的产品?如何看待投资者追星的行为?
李文良:在基金经理中,优秀的“顶流”基金经理也是稀缺资源,长期持有“顶流”基金经理的产品是比较好的选择。但前提是,需要识别出真正投资能力顶尖的“顶流”基金经理。
王婧:“顶流”基金经理们长期业绩优秀,但任何基金经理都不能在所有的市场环境中都取得突出的业绩,这点投资者要有充分的认识。买基金之前要充分了解基金经理的历史业绩、风格和能力圈,根据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财务安排进行长期规划,切勿跟风和以博取短期收益为目的。
李颖:同为“顶流”基金经理,其实内部差异也较大。“顶流”通常理解是基金销售上很有号召力的基金经理。基本上,能出现“顶流”基金经理,所管产品近两年基金有超高收益率,以及公司与渠道的集中资源引导,都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最大的差异是,一类基金经理只有近两年的收益率可以参考,一类基金经理拥有三年甚至五年、十年的收益率可以参考。
往往出现“顶流”、“明星”基金经理的时机,是市场上涨幅度已经比较大的时候,再厉害的基金经理也挡不住市场风险。历史数据也显示如此。投资者要追星,也可以保持观察,分阶段、分批投资,或者多配置几只不同风格的产品,增加最终获利的概率。
杨媛春:任何事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句话也适用于基金投资。“顶流”的基金经理的诞生,除了有业绩优秀的必要条件外,还要有市场行情的配合、公司整体营销推广的支持。但是“顶流”的名气往往带来的是管理规模的大幅扩张,使得实现超额收益的难度大幅加大。最近不少规模过大的基金已经暂停申购、大比例分红等方式表达了闭门谢客的意愿。
基金经理的名气并不是投资者投资基金的充分必要条件,相反的,过大的管理规模在很多时候,都是业绩的杀手。
张婷:很多“顶流”的基金经理产品的长期收益确实十分亮眼,很多基金经理的能力也十分突出,但很多基金经理管理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叠加持仓的个股估值相对不便宜,短期建议投资者适度谨慎,降低基金组合整体估值,平衡持仓的基金风格。等到高估值和中低估值个股的性价比逐步平衡,继而高估值个股的性价比逐步提升,再逐步布局这些基金。
本文源自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