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水处理网讯:日前,由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设立的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在上海揭牌。
作为国内首个生态环境领域的国家级政府投资基金,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一期募集资金高达885亿元,政府、银行、企业全面参与。哪些能源、节能、环保项目可能成为基金对象,如何用好基金,备受关注。
有望撬动3000亿元投资规模
绿色发展基金酝酿已久。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研究所作为技术支持单位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协助财政部和生态环境部研究国家环境保护基金。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马辉表示:“绿色融资需求不仅仅是狭义的环境污染治理概念,还涵盖了能源资源节约和绿色产品。”除了为生态文明建设增添新引擎,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旨在解决环保行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司长徐必久曾表示:“解决企业融资,将推动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2020年正式投入运营。”
2018年以来,受诸多因素影响,不少环保企业出现了现金流收缩、债务违约、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启动投资,促进复苏,每个节点都需要资金支持。根据英国绿色投资集团的经验,政府引导基金可以1: 4撬动。换句话说,这笔绿色发展基金可以吸引3倍的社会资本,有望刺激环保领域的投资规模超过3000亿元。
致力长江经济带环境治理
公开资料显示,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按照市场化原则实行专业化管理,通过股权投资、资金注入等方式进一步吸引社会资本。
桂宜都(武汉)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分析师宋燕华表示,虽然基金策动的投资总额非常诱人,但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基金贡献受到一定程度的约束。“一方面,没有资助省份的项目预计不会成为基金投资标的;另一方面,由于政府不追求投资回报,而是强调战略意义,一个省份一般不会投资和促进其他省份项目的经济增长,除非项目与自身有关,如跨省高铁、油气管道、新能源基地项目等。因此,该基金更可能的投资方式是,某省的独立项目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等非政府投资者出资。”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绿色发展基金的辐射范围非常明确。成立初期,主要投资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致力于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在未来,逐渐地
向京津冀、黄河流域、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拓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目前,政府生态环保项目资金支持方式主要有财政资金直接投入和PPP等方式。陈鹏表示:“与财政资金直接投入和PPP等方式相比,绿色发展基金作为金融工具,可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增信和让利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长江经济带沿线环境保护、污染防治、资源能源节约利用、生态建设等绿色发展重点领域。”
亟需完善回报机制
据了解,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已储备战略功能类、股权投资类、子基金类项目80个左右,将对污水处理、垃圾焚烧、危废处理、清洁能源、电池回收利用、充电桩等十几个细分行业进行分类支持。
E20环境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认为,目前国家储备的项目,本质来看都是目前市场化机制相对完善的项目。“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价格机制、运营性较好、以厂为单元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以污水处理和垃圾焚烧为代表;其余四种储备项目,均由受益者或污染者付费为主,市场化程度较高。”
薛涛指出,土地开发、生态旅游、生态农业、休闲娱乐、特色小镇等项目收益较低,可以通过探索在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的助力下,推进其与生态环保项目的融合,解决行业痛点的同时,还能以经营性收益反哺生态环保公益性投入。
在马辉看来,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投入的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流向生态环保领域,特别是一些投资回报机制不完善的领域,同时也能有效缓解环境企业融资难问题。
“在具体操作方面,国家绿色发展基金重点是要发挥‘国家队’的引导、培育作用。一些公益性强、收费机制不健全、投资回报机制不明确的生态环保重点领域,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不足,社会资本不愿进入或难以进入。有了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的资金支持和引导,可逐步在这些领域建立健全收费机制和投资回报机制、提高市场化程度,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并且,当这些领域市场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还应逐步退出,更多地让纯市场化的产业投资基金及社会资本进入,形成多元化的生态环保投入格局。”马辉说。
来源:北极星电力新闻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自其它媒体,我们尊重原创,本文仅供交流分享,如涉及侵权,请直接联系我们删除!图文编辑:王女士;联系电话:010-835518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