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滴滴推出“信用支付”功能。根据滴滴对界面的介绍,滴滴信用支付是滴滴联合金融机构推出的消费信贷产品,先打车后支付。认证后可获得相应的出租车额度和专属优惠。目前只是小规模试点。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5月23日,彭小姐打开滴滴叫车。结算时,滴滴弹出一个陌生页面,里面有她的名字和身份证信息,并询问银行卡信息。她按要求填写了银行卡信息,用支付宝结算了车费。此后,彭小姐发现滴滴显示又增加了一项新功能:滴滴信用支付。使用滴滴信用支付的用户可以选择在结算时从500元内的金额中预支车费,并在到期日之前归还,类似于使用信用卡的原则。
开通滴滴信用支付需要授权查询用户信用信息。从微博网友soha提供的信用支付注册界面截图可以看出,滴滴信用支付的借款人为深圳华强小额贷款公司,在“个人信用信息查询使用授权书”中提到,(用户)本人(身份证号)对贵公司作出如下不可撤销的授权:授权我公司在个人信用业务申请阶段及业务存续期间查询中国人民银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此外,滴滴客服中心还提到,如果信用支付逾期三天,逾期信息将上传至央行信用信息系统。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滴滴第一次震惊信贷业务了。今年4月,滴滴悄然推出“滴滴贷款”。在滴滴出行app中打开“钱包”-“保险”-“借钱”,会出现“滴滴贷款”页面,最高贷款金额20万元。据媒体报道,滴滴作为入口,主要提供产品导流和数据,资金来源为王新银行等持牌机构。
和信用支付一样,滴贷只在小区域开放,需要查询申请人的信用信息。从滴滴贷款和信贷支付的开放入口和开放范围可以看出,经过2017年对网贷和消费金融的严格监管,滴滴此时进入消费金融领域的态度更加谨慎,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重磅放量。
滴滴贷款上线时,有媒体预测滴滴在消费金融方面的业务很可能会作为贷款辅助中介提供流量。据新京报报道,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通过掌握司机收入和用户位置信息,滴滴平台在实现流量方面有天然优势。网贷之家研究院院长于百成认为,滴滴平台推出的金融业务“一方面可以对现有用户形成粘性,另一方面可以扩大收入来源”。对于滴滴和小额贷款公司携手推出信用支付,刘新海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小额贷款公司利用滴滴的流量做营销,将信用服务与具体的消费场景相结合,这将是未来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