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初入亚马逊的人来说,是从分销商品开始,还是专攻精品?这令人头痛。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捋一捋精品和配送的区别。
一、精品模式
什么是精品模式?就是注重产品选择和营销,因为如果不发FBA,不做测评,不做CPC,根本就没有花头。
有些商家甚至变成了“佛教徒”,依靠亚马逊的自然流量和自然评论来转换订单,但前提是产品和低价策略。优质产品前期对资源要求高,风险高。
从2019年旺季可以看出,大部分卖家店铺的销量依然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对于一些FBA卖家来说,他们的反应是收获了大量库存,只有少数SKU为他们赚钱,抗风险能力特别弱。轻微的恶意投诉可能会导致绩效不佳。
大多数坚持做精品的卖家,可能会遇到这样可悲又棘手的问题:
没完没了的卖家恶搞、跟进、高额推广费、产品推不出去卖、一堆库存、账号被封、评论被删等等。
当然,这种情况并不是所有的卖家都会发生,但还是有很多卖家坚持做高质量的产品,并且不断反击,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这种情况会永远持续下去,变得越来越好吗?
答案是否定的,就整个行业而言,目前卖家和平台的缩影就是各个细分品类的增长越来越弱,你做某个品类越大,摆在你面前的增长问题就越难。
总的来说,需求增长乏力已经成为今年亚马逊众多精品销售的普遍现象。
二、铺货模式
亚马逊的主要分销以分销为主,放弃了精品和广告流量的精准选择。然而,当分销模式在后期实现时,也在向精品化发展。事实上,亚马逊目前的大分销模式是大销售订单的主要来源。
配送商品的模式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它不仅仅是一个无脑的疯狂产品。原因很简单,
以前堆砌人效的传统商品配送模式无法发挥,销售率逐年下降,增长乏力问题越来越突出。除了更好的现金流,其他优势也逐渐丧失。
再加上近几年亚马逊卖家的疯狂进入,平台竞争日趋激烈,产品非常多元化。现在买家的口味变得非常挑剔,导致大量粗放产品的下单成功率越来越低。
更何况亚马逊已经过了靠分红赚钱的时代。当卖家盲目配送商品时,只会留下巨大的库存和极低的销量。
因此,边肖认为,大量产品分销商品的时代早已结束,成为过去式!
三、精铺模式
精品不易做,配送商品成了过去式。不是有最好的运营模式吗?事实上,很多大销售都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那就是在优质商品和商品配送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即有选择,不盲目配送商品,不只是走优质商品模式。
这就是精品店模式,缩小了商品配送范围,扩大了精品范围。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品类,假设你是一个服装品类,你可以在前期将一个服装品类的所有产品进行适量的分销,前提是你能从源头找到产品。
/>这种把铺货范围缩小到一个类目,有两个好处:
1.通过选品,找到有潜力的类目的难度,远远低于直接找到具体产品的难度。
2.通过自建铺货这种低成本的方式,可以测试出这个类目的潜力爆款。
那么精铺模式,卖家想掌握好其中的精髓之处,又该如何去做呢?
类目垂直化
1. 精铺肯定是要多SKU的,而且是要FBA的发货模式。我们可以从自发货的listing选出有出单、潜力不错的产品来进行发FBA,按照精品进行精品打造。
2. 选择一个好的类目来铺,类目尽量要垂直,尽量避开一些标品铺货居多的类目,选择一些有特色的类目,如:户外、家具、饰品等等。
3. 对自己选择的精铺的类目进行详细的调研,寻找市场容量较大,但是卖家相对较少的类目。
选品运营的精细化
关于选品运营的精细化问题,很多卖家都知道,但是具体要怎么做呢?
如果要跟大家详细地说,大概讲个三天三夜都讲不完,不过这其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大家可以认真看一下!
1. 变体以及属性选择问题
卖家在初期发FBA很容易遇到变体的问题,卖家很难判断出哪个变体好卖,哪个不好卖。因此,一定要提前做好科学的备货方案,知道变体产品应该如何备货与发FBA。
再者,产品的性能以及款式的选择也会造成卖家的烦恼,因为一款产品可能功能侧重点不同而衍生很多的产品线。
因此,当我们确定一类产品的时候,也需要根据对他们的特性分析,选出一款最适合的功能属性产品,卖家要做好不同变体或者不同属性功能的产品数据调研。
2. 推广ROI的预估
精品运营,离不开前提要做有效的推广,这是一个先花钱后收获的过程,想必大家可以理解。但是如何让资金花得更有效,降低风险,这就需要做好ROI预估了。
那么,卖家该如何做好ROI预估呢,有一个相对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把一个爆款产品的完整推广流程及生命周期做一个复盘,大致就能够知道一个产品想要达到爆款的程度我们需要做哪些动作了,而且相应的推广预算和资源投入也会一并算出来!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网立场!
有任何亚马逊问题,请关注微信号【cifnewspayoneer】
上雨果网搜索“跨境资料库”,领取欧美/东南亚各国市场商机、各大平台热销品报告、跨境电商营销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