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手机用什么软件挖矿,挖矿app

新华社上海5月8日电(上海证券报记者唐。最近,一种号称可以用手机“挖币”的圆周率在社交媒体上走红,微博、微信朋友圈里随处可见圆周率“拉人脑袋”的新闻。

手机可以“矿”。这样的区块链技术能实现吗?不少业内人士表示,主流的“挖矿”项目需要很大的计算能力,设计复杂的算法来达到加密和安全的目的,但靠手机很难实现“挖矿”。

业内人士提醒我们,在虚拟货币项目方利用“庞氏模型”进行分层推广后,要警惕“割韭菜”的风险。

(小标题)手机挖出了什么?

挖比特币需要足够的矿机,挖币和分币的方式非常简单。据硬币发行中文网站介绍,硬币友可以通过下载硬币发行App免费“挖矿”,不耗电,不流量,每天点击一次就可以挖硬币。

一位负责分发硬币的中文网站工作人员声称,全球有超过1800万活跃的矿工在分发硬币,国外易货共识价格约为每枚硬币100美元。

换句话说,现阶段投币赞助机构仅仅依靠“画饼”,就硬生生吸引了近2000万活跃用户。目前谷歌搜索结果有6.52亿条,接近比特币的8.33亿条搜索结果。

货币兑换组的一位群友告诉记者,他辛辛苦苦“开矿”两年,为项目方贡献了大量流量。也有群友说自己有8000币,是矿工中的“有钱人”。他们认为,“是薅羊毛,反正0元,挖就可以了”。

手机能“矿”吗?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级金融学院研究员吴海峰表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虚拟数字货币的视觉计算能力是核心竞争力,而加密货币“挖矿”需要大量计算能力,占用大量存储空间。

“即使手机真的能‘开矿’,也意味着这个项目的算法底层比较简单,肯定不会设计出比特币、Ethereum (ETH)这样的算法。后者代码超百万行,全靠超级计算能力。采矿机器维持采矿。”他说。

他否认寄送硬币的市场价值。“挖一个比特币要消耗大量的电力,其成本至少要覆盖电价。如果手机也可以在没有存储的情况下挖硬币,就意味着成本很低,边际成本可以忽略不计。从这个角度来看,注定它的市值很低。”

他说,密码货币出现的原因是为了确保安全,所以对安全要求高的组织和个人会考虑使用密码货币。分发硬币的算法如此简单,意味着很容易被黑客破解或破译,在币圈缺乏可信度。

那么,送钱项目方圈出这么庞大的用户地图是什么呢?至少目前项目方已经赚到广告费了。2020年4月,货币发行App发起意向广告调查。一段时间后,很多手机游戏广告出现在了Money Distribution首页。很多矿工认为每天挖矿就是为项目方的流量做贡献,这种模式和“每天签到拿分”没有太大区别。

(小标题)MLM套路和航空货币疑惑

5px;">在许多币圈人士看来,派币扩张的模式与传销高度相似。


要判断一个项目是不是传销,通常看两个特征:第一,是否收入门费,是否需要花钱投资;第二,是否需要“拉人头”发展下线,上线是否从下线处获取利益,利益的层级关系是否超过两级。


派币中文网的一位助理介绍称,派币不需要任何金钱投入。但这位助理表示,可以通过层级关系赚钱。“派币总有一天可以上交易所交易,建议多邀请新人,建立联络群,等能够进行场外OTC交易时,为群里互相交易派币提供担保,从而得到担保费用。”他认为,随着派币价格水涨船高,组织者就能将手中的派币变现。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轮值主席于佳宁表示,少数披着区块链外衣的诈骗行为,会在早期给用户设定非常低的门槛,操作简单、低(免费)资金门槛,并通过“拉人头”奖励模式和大量宣传为项目提升热度。


“一开始项目方本质上是为了构建一个多级分销的体系。等到了第二阶段,项目方宣布该虚拟币能够转账或交易,存在资金流通的可能,就在找机会大量抛售虚拟币,投资者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他说。


除了传销的套路,派币的“空气币”特点也非常明显。


业内人士认为,所谓空气币,几乎都炮制了雷同的商业套路。 一是造币,创始团队注册一个空壳公司,依靠业内通用的技术方案完成“白皮书”并花几个月调试代码;二是包装,通过朋友圈、讲座、知名人士站台将项目吹得天花乱坠;三是拉私募,通过内部私募和找外部投资者,然后花费一些“上币费”在特定交易所上市;四是拉升价格,对外宣传暴涨行情,吸引投资者进入;最后,早期玩家大批量出货。


派币是不是空气币,业内尚无定论,但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派币的美国官网并未备案,在GitHub上也找不到开源代码,而主流区块链都是开源技术。


区块链安全公司PeckShield(派盾)的数据显示,2020年与虚拟货币相关的诈骗事件达到151起,较2018年增长了37倍,较2019年增长了4倍,造成损失逾32亿美元。其中少不了空气币的身影,被官方判定或调查的案例最典型有五行币、亚欧币、维卡币、英雄链(HEC)等。


(小标题)警惕手机挖矿背后的风险


吴海峰表示,在币圈,这类虚拟币“多如牛毛”,最后能存活下来的万中无一,而且后期加入的投资者可能遭遇“砸盘”风险。


“我了解到正在挖的币起码有几十万种,但是真正能在交易所交易的寥寥无几。许多虚拟币没等到交易所上市就黄了,还有的币持有到一定数量后,规则制定者会说持有人违反了某项规定,把账户中的币强行清零,导致投资者花了大量精力挖矿,最后手里的币却一文不值。”他说。


吴海峰同时担心,用手机“挖矿”还可能导致用户隐私处于“裸奔”状态。币圈的App大部分是靠海外ID才能在应用市场下载,借用别人的ID可能会上传自己手机内的文件。而且,这些虚拟货币App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上传用户隐私信息。


于佳宁提醒投资者,要警惕无风险、高回报的区块链项目,加密资产的价格暴涨暴跌频繁,空气币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归零,同时要避开靠“拉人头”、多层级返佣方式变现的项目,这类传销式营销风险极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