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扬子晚报
前不久,家住南京江北的市民周先生发现自己购买了某品牌的洗衣液,在洗衣服时发现有刺鼻的气味,怀疑是假冒产品,于是报警。洗涤用品是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的重大事件,因此江北新区警方立即介入调查。经过一个多月的缜密侦查,江北警方在南京、辽宁、河北三地同时收网,抓获犯罪嫌疑人14名,捣毁这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的犯罪团伙,追缴、扣押假冒品牌洗衣液、半成品洗衣液及生产机器一批,涉案金额300余万元。
图为警方查获的部分假冒产品。
一瓶洗衣液引出的跨省案件,牵出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团伙
2019年年中,南京市公安局江北新区分局泰山新村派出所接到辖区居民周先生报警,称其购买了假冒的洗衣液。周先生告诉民警,他在自家门前的一家小店里买了一瓶洗衣液,发现和平时买的那瓶相差很大。
“打开后,我觉得有点不对劲。不仅味道闻起来有点刺鼻,而且瓶贴也很劣质,瓶口甚至没有封口。”周先生说,这款洗衣液包装粗糙,商标标识印刷字迹不清,打开瓶盖后有异味。
接到报警后,江北公安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侦查大队、泰山新村派出所立即展开调查。经有关部门鉴定,周先生购买的确实是假冒的洗衣液。根据相关线索,民警从销售该洗衣液的小店入手,逐层梳理,随后发现当地一些小店正在销售该品牌的洗衣液及相关产品。至此,警方掌握了一起涉嫌销售假冒品牌洗衣液的大规模线索。经警方深入调查,以林为首的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的犯罪团伙已逐渐浮出水面。
穿着自制工作服送货,没货卸就被警方抓现行
江北警方查明,林某曾4次从刘某位于尚家的工厂购买2500箱,并通过在门上方卖货、在路边卖货的方式迅速将2500箱全部售完。为了获得顾客的信任,林某还特意定制了一套印有该品牌洗衣液字样的工作服,供其同伙姜、钱、高等人在推销时穿着。
“穿这种工装裤会看起来比较正式,顾客会觉得我们真的是在外面做促销的厂家。”林口口声声对这些人说。正当林某一伙人在做非法活动,幻想着很快发财的时候,办案民警成功发现了该团伙的组织结构、销售方式和储存窝点,并交付了十余辆外国牌照面包车。
不久,人们得知林向刘订购了900箱货物,并把它们送到南京一家旅馆的楼下,林一行人就藏在那里,但他们以后不得不卸货。江北警方突然出现在现场,当场抓获多人。经查,林某5次购买3400箱,涉案金额20余万元。
“招兵买马”参与售假,八位亲朋被拖入深渊
根据林某的供述,他在和朋友吃饭时,无意中听到同桌的一个朋友说卖假洗衣液可以赚钱,但饭桌上的一次聊天却萦绕在林某的脑海中。为此,林某通过网络找到了一家生产假冒品牌洗衣液的厂家,并与对方负责人刘取得了联系。
刘在河北有一家专门生产假洗衣液的工厂和仓储仓库,可以以极低的价格为林提供第一手货源。看到正规超市32元卖一瓶这个牌子的洗衣液,林30元就能买一盒或者四瓶。林经不起诱惑,决定冒险。
随后,林
召集了妻子的朋友钱某、侄子赵某、妹夫高某等亲朋好友共8人,一起驱车来到南京“做生意”。林某到南京后,就先购买了500箱假洗衣液,一箱加价40元分给亲友,再由亲友以一瓶15-20元的价格分头在江北一带的小门店进行推销。因为价格低廉,500箱货很快便卖个精光,林某便不断进货、销售,直到案发。三地联动,一举捣毁制假售假上下线
在成功捣毁林某等人的售假窝点后,江北警方继续循线追踪,成功锁定了林某位于辽宁的仓库和位于河北的生产假冒洗衣液的工厂。很快,江北新区公安分局组织精干警力,兵分两路,同时从南京出发,连夜赶往辽宁、河北两地实施抓捕,成功抓获涉案人员14人,网上追逃2人,现场查获假洗衣液400多箱、伪劣瓶盖8000余个,累计涉案金额300多万元,同时收缴部分假冒商品。
目前,14名犯罪嫌疑人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均因生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被江北警方刑事拘留,案件还在进一步审理当中。
通讯员 江景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梅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