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聚合支付手续费是多少 聚合支付平台排名前十

聚合支付再次迎来“showstopper”。近日,支付宝官方微博宣布,支付宝免费提现服务将延长3年,不设单限、单日限。

这也使得聚合支付的前景更加令人怀疑。就在今年1月,上海收钱互联网科技公司(以下简称“收钱吧”)也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刺,“聚合支付第一股”诞生。然而,支付宝的免费政策可能触及依赖返利的聚合支付市场的“奶酪”。

不仅如此,还在走向市场的路上“被双方攻击”。3月15日,李俶扫地的关联公司武汉李俶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发生了多次工商变更。与此同时,腾讯和蚂蚁的创投企业出现,分别持有14.1129%的股份,同股同利。

事实上,聚合支付在中国并不新鲜。长期以来,线下商户基本上都有聚合支付POS机。随着在线支付的兴起,在线聚合支付领域涌现出一批聚合支付服务商。收钱、赚钱、扫钱等大浪过后,多拉宝、千方百计好进等。已经率先跑出了行业的混战。除了收钱,银联商务和联联数码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IPO。一时之间,聚合支付的硝烟再起。

支付连接线下的“最后一英里”

“收钱,拿到XX元的账户”。当用户用手机支付时,语音会立即播报账户金额。但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聚合支付对巨头来说也是一块蛋糕。

所谓聚合支付,即一个代码替代多个二维码,聚合多个第三方支付,介于第三方支付渠道和商家之间,因此也称之为“第四方支付”。

2014年,收藏吧正式上线。2015年,在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两大巨头如火如荼的时候,收款吧推出了行业首个聚合收款码,将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统一在同一个码上。

无论是支付宝还是微信支付,线下天线不足,给了聚合支付上升的机会。后者用人与人之间的战术快速比赛。以收钱吧为例,它拥有一支强大的推送团队,拥有一万多个国服团队。

资本也看好这一点。数据显示,在开始上市之前,首钱吧已经经历了5轮融资,有望成为a股聚合支付的第一股。

据易观统计,自2018年以来,与聚合支付相关的投资已超过10笔,金额超过15亿元。

最值得注意的是,腾讯和蚂蚁的创投企业同时出现在扫呗的投资人变更中。

“一方面,聚合支付必须保持其中立地位,而哪个平台不容易得罪;另一方面,在反垄断形势下,平台不想走向主导地位。”第一手机研究院院长孙彦彪分析,这可能是双方持股相同的原因。

面对低门槛和同质化竞争

平台企业之所以如此看重聚合支付服务商,是因为他们占据了线下交易的“最后一公里”,掌握着大量的商户资源。根据严观的统计,

date-entity-word" data-gid="15186506" qid="6527562750648915204">广告收入是聚合支付服务商最大来源,通过不断积累的企业和消费者数据,描绘用户画像、精准投放广告,促进消费升级。


金融衍生服务收入的增长速度次于广告收入,聚合支付企业提供包括资金托管、理财产品、金融保险等,将传统金融产品互联网化。


我国聚合支付已经诞生了近百家聚合支付企业,在群雄逐鹿中,也暴露出行业存在门槛低、后期维护成本高、盈利性差等特点。


就在3月12日,工信部官网公布《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通报》,截至目前,尚有136款APP未完成整改,其中就包括收钱吧,上榜原因是违规收集个人信息。


在黑猫投诉等平台,关于收钱吧的投诉就有超过200多个,例如冻结资金、骗取押金、贷款服务利率偏高等等。


而在中国知网《A公司聚合支付业务的营销策略研究》论文就指出,聚合支付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不但市场上绝大部分利润都被支付宝、微信支付所占据,而且在客户方面,聚合平台支付也面临第三方支付以及银行的直接竞争。


“由于中小微企业本身交易额并不大,交易量返佣的利润也十分有限,而且这部分客户数量多所导致的客户维护成本也高于大客户,聚合支付的利润也十分微薄。”在这篇论文中,A公司疑似指代的正是收钱吧。


在记者调查中也发现,聚合支付服务商对所有用户提供的聚合支付服务基本相似,较少个性化的差别服务。


根据记者在广州市场调查走访发现,五羊邨和车陂南商圈以收钱吧和汇来米为主,商户透露,汇来米费率为0.25%,每天达60笔可免费率,收钱吧费率则是0.38%,后续不再收取提现费用、年费等,例如顾客消费100元,扣除费率后商家提现99.62元,新老客户同价,而其他多家聚合支付与收钱吧情况类似。


平台企业一边拉拢聚合资本,另一边也在加速构建自身的服务壁垒,对聚合支付形成了压力。如支付宝针对餐饮商户推出的“新蓝海计划”,通过指定IoT设备包括蜻蜓全系列产品(刷脸设备)以及支付宝推出的双屏收银机、扫码盒子等智能收银设备,报名后的商户费率低至0.2%。相比二维码,这套设备对商家的黏性更强,更能有效赋能数字化经营。


微信也不甘示弱,围绕微信支付的全国小店烟火计划以及小程序的一系列新功能,几乎均围绕针对小微经济体的数字化经营转型。聚合支付上市路并不平坦。


■延伸


华为拿下支付牌照,意欲何为?


日前,华为通过全资入股深圳市讯联智付的方式,也拿到了第三方支付牌照。而华为此举则成为继小米之后第二家拿下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手机厂商。


通信专家付亮看来,华为取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根本目的,还是想通过手机支付来加速构建自家的鸿蒙操作系统生态圈。没有支付牌照的情况下,华为在用户支付数据的积累上会受到影响,并且还需要承担支付手续费等成本。支付牌照的价值并不只是支付业务本身,是构建互联网业务生态的重要基础设施。


而第一手机研究院院长孙燕飚则认为,尽管手机支付时代的格局已定,但随着智能手表、AR眼镜、TWS耳机等穿戴设备的兴起,逐步分担了手机的功能,“你会发现手表可以支付,AR未来也可能购物,这些原本手机上的通信、娱乐功能都分解到不同的硬件上,支付的方式也发生了极大改变,这也是华为的机会。”


南方日报记者 郜小平


实习生 罗俊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