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财经杂坛
12月27日,中石化突然关停。
今天下午一开市,被称为股市“超级航母”的中石化就开始出现断崖式下跌,从上涨1%到接近-7%。收盘时,中石化股价5.25元/股,跌幅6.75%,总市值6356亿元,a股市值蒸发460亿元。这也创下了过去两年的新低。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日,纽约商品交易所明年2月交割的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WTI)期货价格大幅上涨4.69美元,收于每桶46.22美元,涨幅8.6%,为2016年11月30日以来最大单日涨幅。根据道琼斯市场数据提供的数据,WTI期货在周一的交易中达到了2017年7月21日以来的最低水平,在上周的整体交易中也下跌了11.4%。本月截至目前,WTI期货价格已累计下跌约9.25%。
与此同时,伦敦ICE欧洲期货交易所明年2月交割的布伦特原油期货也上涨4美元,收于每桶54.47美元,涨幅7.9%,为2016年11月30日以来最大单日百分比涨幅。12月迄今,布伦特原油价格已下跌逾7%。
据媒体报道,中石化股价突然暴跌与高管被停职有关。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波、党委书记詹琦确认因工作原因停职,副总经理陈刚主持行政工作;目前,中国联合石化公司各项工作运行正常。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联合石油有限公司是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石油外贸公司,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经营管理。公司于1993年1月8日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2.7亿元。它是中国最大的国际贸易公司。
至于中石化27日大跌,市场有传言称,中国联合石化一名被停职的高管以70美元/桶以上的价格买入原油期货,交易量突破3000万桶。以当前原油价格为参考,前述交易可能导致中联石化数亿美元的损失。截至发稿时,该消息尚未得到证实。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还不清楚问题出在哪里。但如果是交易失误,几个亿的金额肯定不会受到打击,可能会超过当年CAO的亏损规模。
那么那一年CAO发生了什么?
p style="font-size:15px;">2003年4月,中航油集团被批准进行境外期货交易。在总裁陈久霖的带领下,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从一个濒临破产的贸易型企业成为国际性石油公司,净资产从1997年起步的21.9万美元快速增长为2003年的1亿多美元,总资产近30亿,可谓“买来一个石油帝国”,一时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陈久霖被《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亚洲经济新领袖”,并入选“北大杰出校友”名录。
2003年下半年,中航油开始交易石油期权,初涉及200万桶,中航油获利。但好久不长。2004年一季度:油价攀升导致公司潜亏580万美元,公司决定延期交割合同,期望油价能下跌;持仓随之增加。
情况比想象的还要糟糕。2004年二季度:随着油价持续升高,公司的账面亏损额增加到3000万美元左右,公司因而决定再延后到2005年和2006年才交割;持仓再次增加。当年10月油价再创新高,公司此时的持仓达5200万桶石油,账面亏损再度大增。
纸肯定保不住火。2004年10月10日:首次向母公司呈报交易和账面亏损。为了追加保证金,已耗尽近2600万美元的营运资本、1.2亿美元银团贷款和6800万元应收账款。账面亏损高达1.8亿美元。
随后的情况近乎失控。10月20日:母公司提前配售15%的股票,将所得的1.08亿美元资金贷款给中航油。10月26日和28日:公司因无法补加一些合同的保证金而遭逼仓,蒙受1.32亿美元实际亏损。11月8日到25日:继续遭逼仓,截至25日的实际亏损达3.81亿美元。12月1日,在亏损5.5亿美元后,陈久霖不得不向新加坡高等法院陈述真相,以求破产保护。

换句话说,陈久霖不到一年时间就亏掉了5.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5亿元。
如今,传中联合石化也是因为交易巨亏而导致停职。那么初步估计损失可能也在几十亿元左右。
(关注一切与财经有关的新闻。新闻线索请(请备注单位、职务、姓名)私信联系。【财经杂坛】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