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沭阳县茆圩乡划哪个乡了 茆圩乡

提示:点击‘沭阳发布'’以上关注我们!

近日,新华社江苏要情动态头条以“http://www . Sina.com/”为题报道,我县着力激活“人、地、钱”等重点发展要素,促进人才与产业良性互动,走土地集约与生态发展新路,加快资源要素向“三农”倾斜,为沭阳乡村振兴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已成为做好“三农”工作、充分激活新时代农村发展新活力的关键举措。江苏省沭阳县是全国第二人口大县,耕地面积204万亩,农业人口150万,占全县总人口的3/4。近年来,沭阳着力激活“人、地、钱”等关键发展要素,激发乡村发展活力,赋予沭阳乡村振兴新的时代内涵。

聚集人气:促进人才与产业良性互动

半夜10点,沭阳的新河镇灯火通明,各种美食娱乐应有尽有,仿佛是一个“不夜城”。近年来,在沭阳农村工作、住在村里、在镇上消费的生活方式开始流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乡打拼。

“大学一毕业就回老家开网店。”纪磊在燕集镇夏衍村的网店已经开了6年,销售花卉和绿植,年销售额超过400万元。在他所在的夏衍村,家家户户种花种树,家家户户开网店。电商经济就像一个磁场,“吸”走了背井离乡的沭阳人。目前,沭阳已有22.8万人返乡创业,其中年轻人超过14万人。

乡村振兴需要谁,应该依靠谁?沭阳:激活‘人、地、钱’三要素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沭阳县委书记卞建军认为:“振兴乡村,核心是人,要靠产业创新集聚人,改变乡村发展不充分的状况。这离不开长期扎根乡村的干部群众,也需要有理想、有知识、有专业技能,热爱乡村的年轻人加入。

在沭阳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许多农业大户积极带动周边村民致富,为农村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人才支撑,使人才与富民产业良性互动,激活了当地农村的发展活力。

新河镇春生村90后党支部副书记李玟大学毕业后回乡创业,成为花卉电商产业的受益者。她一直鼓励她的朋友加入在线创业的浪潮。几年来,她帮助10多人成功开设网店,带动100多名村民创业、就业。作为各村网络创业的负责人,沭阳大学生村官向身边的人介绍网络创业的激励政策,教会他们网络创业的知识和技能,带领他们增收致富。

沭阳鼓励农业大户带动农民致富。闫集镇沙峪村支部书记孙金波在村头建起了金帝园林花卉养殖基地。智能温室面积2万,苗床面积7000,每年可繁育蜡梅、君子兰等花卉36万株。附近30多位农民正在帮他修剪花草树木。“每天挣60元,时间相对自由,照顾家庭也没有耽误。”村民王永平说。目前,沭阳有近10万名“农业小时工”王力可永平,实现了灵活就业和充分就业。

村里先富起来。为了激活乡村“带头人”和“实干家”的作用,沭阳一方面实施了优化结构、提高乡村带头人素质的计划,另一方面实施了“金种子”乡村人才集聚培育计划。

yle="font-size:15px;">沭阳以宽视野选拔乡村致富领头人,并持续加大培训考核力度。该县从本村优秀干部、回乡创业大学生、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等群体中拔选村支书。去年以来,沭阳县先后组织各类村支书培训、考察千余次,并鼓励他们以各种形式在职学习,全力提升这一群体的综合素质。同时,沭阳县还进一步优化了村支书的考核管理机制,倒逼“一把手”村书记主抓乡村振兴,并从严落实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沭阳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马宏砚说:“沭阳最近正在建设返乡创业青年人才数据库,为他们提供技术、资金、政策等系统服务,推动他们成长成才,使其成为乡村振兴重要力量。”


2017年4月以来,沭阳县委组织部还会同该县农商银行创新金融服务,推出“支书贷”产品,采用信用、抵押、担保等形式,为村支书发放优惠的信用贷款,推动村支书创业致富,“领头”调整村级经济结构,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截至目前,该行已发放“支书贷”近亿元。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优质人口净流失,长期以来制约乡村发展。沭阳乡村人气逐年提升,意味着这一状况正在改变,人才回流与产业良性互动,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卞建军说。


惜地如金:走生态高效发展路子


十九大报告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给农民吃了定心丸。沭阳从乡村振兴长远考虑,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盘活用地,用出效益,走出了一条生态高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沭阳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发展花“一主多辅”农业特色产业。2017年,沭阳县建成2000亩成方连片基地37个、面积7.5万亩,其中13个重点乡镇建成2000亩成方连片基地或200亩以上花卉新品种示范基地,着力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让农民在一亩三分地上刨出“金疙瘩”。


面对花木产业同质化竞争的危机,花木之乡沭阳各乡镇在产业升级上动起了脑筋。“颜集镇沿着虞姬大道建设了花木提档升级示范带,引导当地花木产业由苗木转园艺、‘绿色’转‘彩色’、地栽转盆栽、卖产品转卖风景,生产更有经济价值、适销对路的花木产品,并以此带动全镇花木产业提档升级。”颜集镇镇长郎丽娟说。


走进陇集镇,沭阳流转2084亩土地建立的彩色花木基地已初具规模,这是沭阳引进美国俄勒冈苗木客商兴建的彩叶苗木繁育基地。该基地采用全自动滴灌、机械化施肥、物联网检测等技术,栽植进口彩色苗木168个品种、30余万株,种植大规格彩色树种8万余株,引领全县花木产业结构性调整,抢占绿化高端市场。


一片片大棚连绵排列,白茫茫延伸至远方……这是“草莓之乡”茆圩的壮观景象。茆圩乡处沭阳县西北部,为经济薄弱乡,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村民开辟田地,种植草莓,小成气候。近些年来,该乡结合全乡草莓种植优势,因势利导、全力扶持,把草莓定为特色农业的主导方向,全力打造草莓特色小镇。


茆圩乡副乡长卢光辉说,茆圩今年通过土地流程,新拓殖2269亩的“草莓生态园”,全乡草莓种植已近7000亩。“草莓生态园”自去年6月底启动建设以来,已建成411个计40.02万平方米日光温室大棚和1.68万平方米的连栋温控大棚。目前已有108户农户进园建棚创业,仅2017年当季(12月至次年5月),可增收优质草莓3100吨,实现农民增收3000万元以上。园区全部建成后,可常年提供不低于1100个就业岗位,在栽植和采摘季可达1800个以上。


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沭阳盘活乡村土地,兴起高墟碱米、十字果蔬、胡集中药材、新河月季等一批新兴农业基地,厚实了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2017年,沭阳新增精品花木、绿色果蔬等高效品种面积12.86万亩,建成生态型家庭农场集群4个。


“我们将依托高端花木、果蔬产业,着力打造园艺、干花、盆景、乡村休闲旅游等品牌,逐步实现‘一二三产’的高度融合。”沭阳县政府办副主任姜亚伟说。


乡村振兴既要盘活土地,用出效益,更要保护生态,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生态是家,家和则事兴。当前,沭阳县以生态文明引领乡村振兴,让村镇既有绿水青山的“颜值”,又有“金山银山”的价值,努力做好‘生态加法’和‘环境整治’两篇文章。”卞建军说。


新河镇山荡村古栗林生态公园,是沭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个缩影。这片200亩的古栗林历史超过300年,是村里特有“资源”。2015年以来,沭阳县镇两级投入2100万元,将一片荒林修葺为生态公园,成为村民休闲好去处,还吸引不少游客,成为苏北乡村生态旅游的知名景区。


在“环境整治”方面,沭阳建立了镇村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印发“乡镇镇区市容秩序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乡镇镇区容貌标准”,对24个建制镇开展环境卫生日常管理,并出台“重点道路沿线环境整治工作方案”“重点道路沿线环境整治工作督查暂行办法”等,督促道路沿线乡镇把环境整治落到实处。


今年以来,该县已清理乱堆乱放7200余处、拆除违章建筑476处、拆除露天旱厕2400余个,乡村重点道路沿线环境得到根本性改观,沿线绿化得到全方位提升。


多元投入:推动资源要素向“三农”倾斜


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有真金白银的投入。这要求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引导更多要素资源向“三农”配置,使之与乡村振兴发展的目标任务相适应。


沭阳着力健全投入保障制度解决乡村振兴“钱”的问题。该县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吸纳更多金融资金支持“三农”发展,推动各类资源要素流向“三农”。


2016年以来,沭阳县累计拨付财政资金58.53亿元,专项用于支持当地农林水支出,努力推动当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更好发展、农民更加富裕。


一是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扶持当地优质稻米基地、花卉园艺、规模畜禽养殖等高效设施农业发展。其中,扶持吴集镇、钱集镇优质稻米示范基地建设,新增优质稻米基地2.1万亩;扶持沭阳俄乐岗苗木繁育基地、沭阳县家庭园艺植物工厂化生产示范基地、沭阳县花木产业融合发展创新项目等30个高效农业项目建设。


二是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支持扎下镇惠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等22个农民合作组织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华冲镇华龙粮食种植家庭农场等34个家庭农场引进新品种。


三是扶持粮食高产创建。支持水稻、玉米高产等项目创建,确保钱集、青伊湖、湖东、潼阳、悦来、龙庙等乡镇的粮食高产创建项目顺利开展。


据沭阳县委副书记、县长彭伟介绍,随着沭阳乡村活力逐渐激发,县委县政府趁热打铁,设立乡村规划发展和村庄建设基金,科学编制乡村规划,引导基础设施建设向村庄倾斜,加强特色示范村建设和推广,把农村电商、高效农业的创新经验扩散到更多乡村,惠及更多农民。


同时,沭阳县积极引导各类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建设。沭阳团委会同沭阳农商银行,联合推出“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解决沭阳县农村返乡青年“融资门槛高,融资渠道窄,融资成本大”的问题,覆盖农村青年创业行业的种植、养殖、加工、商品贸易等多个领域,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截至2017年10月末,该行发放青年创业贷款299户,金额5242.8万元。


沭阳县还抓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农”产业链配套、文明乡风培育、高效政务服务等关键环节,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破解制约当地“三农”发展的薄弱环节,促进公共资源城乡均衡配置,多措并举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沭阳县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民生实事项目强力推进,先后投入8.01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134.59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26.5公里,实现了全县道路交通的连网成片、提档升级,并以满分通过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验收。


2016年以来,沭阳通过举办论坛、上门招引等方式,为花木、高效农业引入上百家快递、物流公司。“堰下村汇集了18家快递公司,村民可以充分比较,寻找最合适的快递公司。”堰下村党总支书记李彦春说。沭阳县乡村三级为“三农”做产业链配套,引入不同类型的花盆、冷库、包装、设计等企业,有效地降低要素流通成本,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为解决伴随乡村经济发展而来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沭阳着力构建自治、德治、法治、乡村治理体系,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沭阳各村每季度和重大活动日,均开展“身边人讲身边事”活动,致富模范讲述致富经验,好婆媳、好邻居讲述自己故事,老党员、老干部、老农民讲村里发展和自家变化,以此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弘扬文明乡风。


同时,沭阳县强化政务服务“三级平台”建设,推动乡村振兴有效治理。一是整合搭建县级平台,整合县行政服务中心、人民信访接待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涉法涉诉信访接待中心、法律咨询服务中心“五大中心”资源,实行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问题的工作模式。二是规范健全乡镇平台,政法综治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矛盾调解中心为村民提供一站式服务。三是完善拓展村级平台,围绕提升村级治理工作实效,在全县村(社区)推行以“村书记述村事、议事会议大事、村监会释疑事、服务组调民事”为主要内容的“四事工作法”,让党员群众参与村级治理,有效提升村级治理科学化水平。并在全县所有村里都设立了“综治、警务、治保、调解、流动人口服务、便民帮办服务”为一体的村级社会管理服务站。


沭阳创新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联动代办帮办服务机制”,在县乡村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成立代办机构,全程代办群众委托的政府服务事项,有效协调农户利益与集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确保乡村振兴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大家都在看


感谢关注沭阳发布!


投稿邮箱:7943818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