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肥虾
前段时间和朋友在殷珊路喝咖啡,聊了聊学校附近的美食。朋友推荐了一家西班牙餐厅,味道不错,虽然小,但是我不能预定,只好排队叫「可西玛」.
加入了穿孔卡计划。找了一个晚上,我到达了上海路的这家西班牙餐厅.
上海的道路灯火通明,与并不完全黑暗的天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街道上挤满了人,客人分散在各种餐馆,他们走到科西马的门口。没想到这家店这么小!门小,招牌小,从外面看空间小。
但是司马懿被夹在一家服装店和一家餐馆之间,紧挨着一栋老房子的单元门。楼内住户打开防盗门回家,店内客人打开冰箱门取啤酒,宛如一副有趣的油画后镜影像。两扇门相似的地方在于,门框上方的灯光是温馨的。
前面有两张桌子,一对女朋友和一对情侣。每个人都静静地等着,不时往屋里看。有一家四口在餐馆吃饭。整张桌子摆满了食物。这两个孩子玩得很开心。爸爸穿着西装,不时出来接电话。当他看到它时,他下班后直接来见他的家人。
当我进入餐厅时,我发现只有三张小桌子,可以坐六个人。墙上贴着一本生活杂志的采访。文章提到,
/span>「这应该是南京最小的西餐厅了,餐厅只能容纳六个人,尽管空间有些局促,但是丝毫没有不舒服的感觉。」

的确,桌椅的间距合适,灯光恰到好处,小小的吧台上有秩序地摆满了酒瓶和酒杯,几幅挂画和头顶上方萦绕的西班牙舞曲,伴随着整个店内氤氲着饭菜的香味,让人在某些瞬间真的身临其境。

餐厅最里面是厨房,只有老板一个人。老板身板壮实,做事利落,身兼服务员、厨师、收银等数职。可想而知,一个人嘛,出菜时间肯定要长一些,但是当晚我们三桌出菜都有条不紊,没有感觉到丝毫怠慢。
两个人4道菜,吃得干干净净。
tapas有几种,选了金枪鱼的。腌制后的鱼泥很清爽,切片后的法棍托着鱼泥和一小块黑橄榄,几种食材无论从味道还是咀嚼的层次上都很丰富。


芝士火腿烤土豆是必点菜品。整只土豆连皮切成两瓣,上面铺着一层芝士,佐以番茄酱和辣椒粉,香气浓郁,口感软糯。


橄榄油虾仁处理得很香,即使盘底的橄榄油清晰可见,虾仁也完全没有油腻之感,倒多了几分清香。


海鲜饭是压轴,几乎每桌必点,大大的一锅烩饭端上来,干脆直接,食材丰富,酱汁很好地融进米饭里,用来收尾方才圆满。


此外,土豆饼、蜗牛、披萨、墨汁意面等,也是大家推荐的菜品。
小店的迷人之处,在于少了大饭店和酒楼令人乏味的「标准化出品」,多了几分人工手作的味道。装修布置、餐酒搭配、整体气氛,都会让人留下某些特别的记忆。
想起大学时期写blog认识的一位网友,她的blogbus主页放了一首用口琴吹奏的动人明快的西班牙乐曲。曲调先是悲怆,接着明快,节奏感渐强,直至收尾。仿佛唱尽人生,教人想起许多事情。
乐曲尚且如此,味道一定也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