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调查报告心得个人总结 创业项目商机调查报告

一、程式化的集体式实地调研收获寥寥

这几年,我作为个人投资者,多次被证券公司邀请到上市公司总部进行集体实地调研。说实话,我收获不多,现在也很少参加这样的活动。但有时候我们真的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上市公司。比如有一次,我惊讶地发现,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对公司过去一年经营状况的了解,远不如我和他旁边的助理。还有一次,我发现有一个装修极其豪华的公司总部,女员工基本都很漂亮。一个公司比质量更注重形式能走多远?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这种研究过于程式化,投资者一般很难获得有用的信息。每个公司的高管都对公司的未来充满信心,可以大声说话,但投资者要理性看待。

二、生活中多观察,多留意,就是最佳的调研方式

其实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关注才是最好的研究方式。比如和家人去商业广场或者超市购物,总是会关注各种商品的销售情况。与人交谈也是一种研究。你可以知道他在哪个行业工作的具体情况。

三、财务报表分析是投资决策的重中之重

所有的投资决策都要基于对企业全方位的研究、分析和思考,而财务报表分析是最重要的。你需要的所有信息,白纸黑字,都在上面。有三个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我觉得每一个都很重要。

多年前,我采取集中投资的形式,密切关注企业净利润的增长,也抓住了牛股,赚了不少钱。后来投资思想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注重规避风险,转向多元化,注重企业的优秀程度及其长期竞争优势。虽然回报率不如过去,但我觉得这是我投资思想的升华,因为我追求稳定和必然,从而减少偶然性因素或运气对业绩的影响,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资风险,达到风险和收益的最佳平衡。

使用现在的股票软件,可以直观的看到公司多年的财务数据。你也可以在一些金融网站上搜索这些数据。这是第一次筛选,是简单的筛选。符合标准的股票,可以在巨潮资讯网上看年报和季报。在阅读财务报表时,我认为这几点非常重要,我们应该重点关注:

首先,你应该了解一个公司或者一个行业的商业模式。比如银行、房地产、酿酒、家电、保险的商业模式都不一样。

作为一家优秀的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可以长期保持相对较高的水平。这个标准足以筛除大部分a股。但是周期性强的企业,或者是困难和反转型的企业,高分红/净利润比的股票,要详细分析。

与同行相比,债务情况应该分析有息债务的结构,如银行贷款与债券的比率、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的比率。不同的比例对公司有不同的影响。如果利用过度计息负债获得净资产高回报,将扣除公司的分数。比如在房地产企业中,很多公司的有息负债/净资产和融资成本差异很大。投资者需要对这些数据有深刻的理解。有必要了解每个公司的利润是基于不同的风险系数.

营业收入每年的增速是否超过行业平均增速,意味着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越来越高。取决于扣费净利润是否稳定增长。但是短期收入和净利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美化。例如,净利润可能受到应收坏账比例低或融资利息费用资本化比例高的影响。

现金情况,它足以偿还短期债务吗?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企业在编制年报前,会采取其他合法不合理的突击方式改善现金状况。

应收款情况,许多公司经常在这里大发雷霆。对于应收/营业收入过高的公司,无论公司在年报中如何解释,投资者都应保持警惕。在我看来,面对金融数据,所有的解释都是站不住脚的。

ize:15px;">净利率的高低,此数据较低的公司,净利润往往易在低潮时出现大幅度下滑。按照杜邦分析,净资产收益率(ROE)=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净利率是影响净资产收益率的一个因子。


三费与营业收入或净利润的比例,同行业的公司可进行横向对比。但要考虑到每家公司在编表时,对费用处理的方式不一致。


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不少成长型企业,经营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但如果差距过大,投资者则要注意了。


过去几年分红与净利润的比例。比例过低,甚至为零,则要提高警惕。


营业收入构成表,有助于你了解公司的业务结构。


存货,有些行业的存货会贬值,所以某些公司存货过多,在低潮时或会影响比较大。


固定资产,对于制造行业,我更喜欢固定资产/净利润较低的公司。因为比例较高的公司,以后资产的折旧会是个问题。


高管持股变动情况表,可以留意高管在近期有没有买入或卖出股票。但这绝对不能作为股票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唯一判断依据。


公司在年报上对过去一年公司的经营状况及行业状况的表述,也是投资者在读财报时应该重视的章节。


四、投资者应该关注企业的长期竞争力

其实选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要分析的资料和数据非常多,以上只是我认为研究企业报表时需关注的主要指标。


达到什么程度才是细致研究?很多投资者的关注点,放在预测公司下个季度或者下个月的经营状况。比如某些投资者全仓单个房地产企业股票,会想尽办法获取该房地产公司近期拍下的地皮的所有信息。很多人认为这才是细致研究。我则认为这是过度研究,一叶障目,是注重短期业绩的表现。


我认为投资者应该关注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在选股前认真细致地研究和分析,选定以后,每年或每季度跟踪和留意企业经营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