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高新区瞪羚谷创业园 章丘创新创业园

齐鲁。com月14日讯(记者张)去年9月14日,章丘成为济南最年轻的“第七区”。

今天,东部新区正好一岁。

“百年老山牵手千年古县,泉域生态文化符号区共建,规划布局24个工业园区,打造全国文明城市。南、北外环建设和汤旺山路东延“三大交通工程”同日开工。章丘新四中建成开学,公共自行车二期工程顺利完工……”曝光一年的“成绩单”都与“融入现代泉城,建设东部新区”有关

如何根据济南东部卫星城的定位,加快东部新区建设,成为章丘的首要问题。“实施交通、生态、产业、城镇四大升级工程,打造产业高地、宜居新区、文化旅游名城,既是落实‘453’工作体系的总统级领导章丘区加快发展的切入点,也是改善民生的突破口。其中,产业升级是建设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的应有之义。交通升级是建设物流中心的前提。生态升级和城市升级与‘五大重点任务’和‘三大攻坚战’相辅相成。”在第一次党代会上,区委书记刘天东提出了这样明确的发展思路。

交通一快一慢:畅通城市发展动脉

融入济南,交通先行。制定三年行动计划,确定18个重点项目,加快交通发展,在章丘持续发力。以高铁、城市轨道、轨道交通为主体,“一纵六横”铁路轨道交通网络框架已经开启。济青高铁章丘北站将于2018年7月建成使用,吉临高铁章丘南站将于2020年建成通车。轨道交通纳入济南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3-5年内至少形成一条大容量现代化快速轨道,建成一条南北走向的现代化有轨电车线路。

以高速公路和国省道为主体,“一环七纵十二横六联”干线公路网建设全面展开。南外环东延、西延三期、北外环、王磐路改造将推动城区“四环”工程快速推进;汤旺山路东延一期工程顺利完工,世纪西路北延、秀水街北延等发展干线稳步实施;309国道关庄段、102省道、244省道等重要路段整治成效显著。

城外快,城内慢。规划以自行车道、休闲步道、健身跑道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绿道;新建慢行系统,如史静东路双山段、石河街、汤旺山路东延;完善修远河、江秀河等重要景区、城市公园慢行系统。以白脉泉片区为中心,规划步行、划船、骑行系统;在学校、医院、车站、商场、大型社区等重点路段,增设立交桥;有计划分步建设开放式停车场,试点建设立体停车场;深化“小整治、大畅通”,实施潮汐车道、单向通行、减车道等交通组织模式,回归慢行交通。公共自行车项目二期实施,新建车站60座,新增公共自行车1000辆。目前全区共有公共自行车站点160个,公共自行车4000辆,让低碳生活中的健康出行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生态三管齐下:共享清新绿色呼吸

山泉湖河城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在自然禀赋上“天生丽质”。章丘坚持“拆、建、管”三管齐下,保护自然生态,建设精致城市。

5px;">双拆双改是生态提升的前提基础。在壮士断腕关停取缔1500多家“小散乱污”企业、保护碧水蓝天的同时,实施棚改旧改项目11个,总户数7978户、160多万平方米,结余土地2337亩,创历年之最。同步推进拆违拆临、建绿透绿和安置房建设,累计拆除20775处、411万平方米,新增绿化67.8万平方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章丘重点实施显山露水、保泉增绿、防霾治污等9大类、71项工程项目,建设青山连绵、绿水环绕的城市天际线。南部保护明山秀水,依托国家森林公园胡山景区,整合危山景区,打造市民游园踏青的城市后花园。中部彰显泉水特色,实施引黄调水补源、拦蓄补源涵养和引水补泉工程,建设白泉、小东山湿地公园,在城区打造“两横五纵”环城水系和12条自然冲沟,建设城市“绿肺”。北部打造田园风光,加强河流、湖泊、水库沿岸景观打造,形成一河一亮点、一湖一特色、一库一风景的生态长廊景象。


城市管理下足“绣花”功夫。成立三级城乡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基础网格131个,网格员140名,受理各类上报问题7000余件,均得到了有效解决,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前两个季度均位居济南市城市管理综合考评第一名。以此为平台,融入济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大局,对标任务、自我加压,起步冲刺、开局决战,内外兼修、标本兼治,推进“八整治双提升”、“八讲文明”、“文艺六百”工程、志愿服务活动,以文化创城汇融创城文化,奏响了铿锵有力的文明乐章。


产业提质增效:挺起城市发展脊梁


新签约项目49个,合同总投资超过512亿元。总投资330亿元的国际健康城、总投资160亿元的齐鲁航空城、总投资150亿元的白云湖“多色法国”农庄小镇、总投资99亿元的山东广电影视运动休闲欢乐城等大型优质项目纷纷落户章丘……


对章丘而言,积淀的远不止历史文化,更有厚积薄发的经济发展:规划建设章丘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园等24个特色产业园区,通过3—5年努力,初步构建起综合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打造省会济南的产业高地——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构筑“1+3+2”的工业体系,打造一个千亿级的主导产业集群、三个百亿级的新兴产业集群和两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打造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现代商贸、总部经济六大产业。截至上半年,全区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22.58亿元,总量位居全市11个区县首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2.8亿元,同比增长20.3%,总量及增幅分别位居11个区县第一、第三位;今年安排项目42个,批复54个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年底前确保所有贫困村和贫困户全部脱贫……


产业大提升,人才是支撑。章丘连续推出一系列人才新政,举办国家级“千人计划”专家章丘行暨创新创业高峰论坛活动,对外发布120 套人才安居房,筹建1000套左右高标准人才安居住房,同步完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为各类人才居住提供“保姆式”、“一条龙”服务。


城镇四轮驱动:提升城市颜值气质


坚持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融入现代泉城、提高管理水平、保障改善民生的关键,以“一泉一河一湖一次中心”为重点,以点带面、活跃全局,着力打造北部一横、南部一横、中间一竖的“工”字形格局。


聚力打造泉水生态文化标志区,是融入济南中央泉水区的应有之义。章丘以百脉泉、眼明泉“两泉贯通”为核心、绣源河、绣江河“两河汇流”为拓展,赭山片区实施腾笼换业、退二还一,绣江河片区实施生态化改造,形成步行、舟行、骑行三大圈层。一年来,成立调研小组,分赴各地考察,与知名运营团队接触,开展“金点子征集”活动……不久的将来,交通上人舟流转、建筑上村舍俨然、产业上农商辉映、生态上稻荷飘香、文化上古今交融的全国乃至全球首席泉水生态文化标志区必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绣源河是融入济南的新名片。加快建设绣源河四十里风貌带,服务山东大学主校区、圣井新城建设,打造高端大气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目前山大绣源河文旅休闲街区、省自然博物馆、国际健康城、华侨城等项目正在推进。


总投资150亿元的“多色法国”农庄小镇已签约落地白云湖,让这片沃土焕发生机。围绕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启动退渔还湿工程,涉及21个村、1219个渔池,竣工后可恢复湿地面积14143亩,湿地面积可达到26100亩。同步推进“三湖湿地”生态建设,引长江水入城,为章丘城区提供新的客水水源。


加快培育刁镇次中心,与中建国际签约实施新生小城市棚改项目,增强刁镇辐射带动作用。目前一期棚改旧改项目顺利推进,涉及5个村、1269户,基本完成拆迁协议。


到2019年底,章丘城市规划建设区面积将提高到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一个城乡和谐、宜业宜居、特色鲜明、独具魅力的山水园林城市正在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