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上,在森林的边缘,大棚排列整齐,穿着统一服装的工人们紧张地忙碌着。有时我出入大棚,有的拿着笔做记录,有的提着“土筐”挑来挑去。虽然工作种类不同,但都是有秩序的。
这些温室里藏着什么宝藏?
去棚里抱着一个工人问:“你种什么基地?”“灵芝,这里,我们老板在那边,我这里忙,请你去找他。”说完话,工人匆匆走进了温室。
种植灵芝的人听说宜春有人以前种过这个宝,但规模没有这么大。好奇心瞬间涌动,一定要去发现。
我老板叫洪震,有点“中年得福”,衣着朴素,谈发展谈管理,不太爱说话。说起灵芝,可谓珍宝多多,滔滔不绝。
这是新青区的华林管理处。过去这里发展奶牛养殖,相当繁荣,但近几年变得沉寂。但是去年洪震来的时候,把整个地方都翻了个底朝天。冬天,炉子点着施工时,厂房里只剩下一副骨架,内部日夜搭建。吃紧的人先雇,人手不够的人在山脚下雇。公认要多给钱,工期一定要保证。为什么呢?我们不能推迟今年的生产。一个生产季节将决定数百万元是流入还是流出。
经过一番折腾,厂房改造完成,洪振砸了370万元,企业走上了正轨。虽然有点晚,但也赶上了迎春的“发展快车”。这时,洪震和他的酷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华林小露面了。
制菌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马虎不得,直接关系到第二年的产量。洪震给工人们开出了高工资和计件工资。卷起袖子努力工作的工人每个月挣6000元。那些懒惰又不愿意努力工作的工人在支付了几天工资后被解雇了。
今年春天,100个大棚里种了20多万袋芝芝和韩志。为什么是种植而不是放置?由于灵芝不同于黑木耳,它的生长不仅需要生长基,还需要花岗岩风化土作为辅助,所以每个大棚只能种植不到2500节,比黑木耳少很多。
那么,与一个菌棚相比,投入产出是多少,利润高的是什么?说到这里,洪震尴尬地笑了笑,说:“种灵芝一定要高,不能一点点。”他只是粗略地算了一下。“灵芝一年摘一次,晒干一次,省工钱,对吧?在这里工作的人正在记录温度和湿度,除草和浇水,使工作正常化。与种植真菌和就业高峰不同,目前的劳动力并不便宜。”
“你看到温室里的两个排气扇了。那是挣钱的宝。他们的工作是带走灵芝释放的孢子粉。这是一件珍贵的东西,尤其是在我们宜春的环境下。出来的孢子粉要翻倍,一磅要1500元。”
一个棚一年能产孢子粉50公斤,干灵芝500公斤,总收入6万多元,100个棚600万元。
谈完技术问题和投入产出后,记者再次询问洪震的路线。他原本是一个新来的年轻人。过去从事选矿业务,完成原始积累,后来去哈尔滨发展,从而壮大了一批有创业意愿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因为平时强调保健,灵芝孢子粉必不可少。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吉林长白山接触到了这个项目。经过多次市场调研,洪震终于决定要做这件事,而且要做一件大事,选址就选定了
dex="2">新青。洪震说,我就是新青人,这里的山山水水都熟悉,桦林这个地方没农业,就没有农药飘移,而且也没有什么金属矿,不存在重金属超标的问题,再加上北纬48°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简直就是为灵芝量身打造的“栖息地”。不管做什么企业都得用工,后期上生产加工还要交税,与其去外地投资,还不如回来,这不也能为家乡做点贡献吗!现在我们企业长期用工就得达到40人,都是本地的,工资都在2500以上,做菌忙的时候要100多人,最高都能开到6000。今年市里组织了一次天南地北伊春人归乡行动,这个出发点太好了,我虽然没走到天南地北,但也是实打实地归乡了,照我说,咱们伊春人干产业,要是适合本地环境的就得投到家乡,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对,要记得住乡愁。
“照目前这个架势看,今年肯定有赚头,明年我准备再整200个棚,这可就有规模了,后期咱还得落地上加工,完备产业链,瞄准了就得狠狠地掏市场。”洪震信心满满地说。
采访结束,挥手与洪震和他的“灵芝仙子”们告别,再次回望那忙碌的生产基地,耳边不时地传来洪震那句直白的话语“伊春人要记得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