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在黑龙江省穆棱市下城子镇村,许堪称名人,曾获“全国农村致富带头人”、“黑龙江省百名农民创业之星”等荣誉。正是这样一位70岁的许,有着不寻常的愿望,要带动村民一起致富。
许(左三)和村民摘木耳。
东北网1月25日讯
位于穆棱河西岸的杨轩村,因羚羊挂角的传说而得名。它三面环山,一面环水。优美的自然环境形成了独特的昼夜温差大、湿度大的小气候。但由于深山脚下耕地少,交通不便,导致长期贫困落后。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已经成为许的梦想。1996年,师范毕业后,他回到家乡创业。他曾经营过糖化饲料房(酒铺),养过牛,种过地,开过面粉加工厂,开过木材厂,不断探索创业经验。
2007年,穆棱经济开发区落户下城子镇。许多年来累计投入8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项目,购置工业用地1.5万平方米,聘请生产技术人员,创办穆棱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利用工业废渣、煤渣等材料生产节能环保免烧砖,支持产业贸易园区和家乡建设。2011年,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杨轩村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了棚内食用菌种植。筹集资金建立棚内食用菌产业园,注册商标为“杨轩拉齐”。2018年,乐康食品有限公司在合作社的基础上自发成立。
初涉商海,返乡创业
2011年,许当选为村主任。任职期间,他为村民修路、安装自来水、改造校园。各种各样的桩帮助人们解决实际困难。杨轩村土地面积有限,农作物产量不高,技术能力不强。如何让土地增产,让农民的钱包更鼓?他把目光投向了黑木耳深加工项目,把食用菌基地建成了占地3000多亩的食用菌产业园。不仅有1000个标准化钢结构菌棚和10个年产300万袋菌袋的工厂,还建有菌种实验室、菌种繁育室、烘干场、分拣包装车间和产品展示厅,形成了体系健全、设施齐全的现代化设施农业产业园。如今,杭阳村的年轻人外出打工不用“背井离乡”。女孩和男孩可以在自家门口创业、找工作,每年吸引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5万余人,发放工资600多万元,带领全村走出了一条“小木耳脱贫致富路”。
甘于奉献,助力脱贫
作为农民致富的带头人,徐始终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为目标,带领技术团队探索研究小孔单片栽培、春秋管、分层干燥等技术,开发刺五加黑木耳、沙棘黑木耳等功能性食品,申请黑木耳立体栽培专用挂架、地栽无根黑木耳专用培养袋两项专利。2020年,全村420户农户从事黑木耳产业,年产量2000多万吨,年产值1.2亿元,户均收入12万元,每大棚纯收入1万多元,创造了“一亩棚十亩田”的奇迹,实现了全村脱贫。
许蔡京常说:要想口袋有钱,首先要脑子有钱。行业发展壮大后,他认真学习国家政策、经济法规、市场营销和技术知识,勇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