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当代创业名人成功事例 创业名人

作者|尹太白

出品|创业前沿

在2013年风云浙商颁奖典礼上,素有炊具之王之称的苏泊尔72岁创始人苏增福获得特别奖。组委会在获奖感言中写道:

他仰慕的不仅仅是把一个高压锅做成了中国最好的,更是演绎了中国制造的华章,这也是贯穿他一生的一种不甘和平淡的创业气质。当他70岁再次创业时,他把自己稳定的股票财富变成了未来的再投资。他70岁时的梦想和他中年时的野心一样强烈。让我们为这种永无止境的创业精神加油!

获得特别奖并不容易。苏增福用了12年时间,把一个负债300万的小厂变成市值16亿元的集团企业,套现70亿元潇洒离开市场。

就在外界认为苏增福已经到了人生巅峰,应该退休安享晚年的时候,他却在66岁的时候再造了第二个苏泊尔。2019年,78岁的苏增福以68亿财富入围胡润全球富豪榜中国家居富豪榜。

苏增福一路走来的经历可谓"不可思议”"。

干掉那个老锅王

17世纪中叶,一个叫丹尼斯帕潘的法国年轻人发明了高压锅,但它传到中国时已经是20世纪中叶了。

当时,压力锅在中国还是一个空白市场。1956年,沈阳双喜正式成立。

经过8年的努力,双喜临门研发出国内首款压力锅,奠定了在国内炊具行业的领先地位。

直到1994年,双喜临门还处于国内炊具行业的骑尘状态。

这是一年,53岁的苏增福创立了苏泊尔。

苏泊尔在苏增福的建立是有时代标志的。当时,正是改革开放之初。国家大力支持乡镇企业,鼓励国有企业通过承包或合资的方式将部分业务分包给乡镇企业。

当时,苏增福是玉环县高压锅厂的厂长。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他在海军当过8年兵,也当过知青。退休后,他成了农机厂的供应商。他精力充沛,业务能力突出,一步步成为厂长。

如何把负债的小厂做大,是苏增福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决定从为双喜临门工作开始。上世纪80年代,双喜临门市场占有率超过70%,成为行业无可争议的王者。

通过与双喜的合资,苏增福使玉环压力锅厂获得了稳定的配件生产订单。

但是,苏增福并不是一个安于做附属品的人。他看得很清楚,生产配件很难。即使他的家庭很富有,前景仍然令人担忧。但是既然我们能生产所有的配件,为什么不能自己生产整锅呢?

当他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出乎意料地遭到了周围所有人的强烈反对,而他反对的理由很简单:订单足够维持厂子生存,没必要冒险。

面对反对的声音,苏增福坚持自己的想法,他一直认为只有做全锅才有出路。

“我向县财政局借了5万元,人家没借。问我是不是农民,借钱?”

带着被镇领导免职的风险,苏增福去上海向银行贷款200万,挨家挨户找村民,一点一点把他们聚集在一起,导致引进了一条生产线,准备单干。

在计划中

经济的大背景下,国营企业和民营企业买生产资料的价格不一样,玉环厂买一吨铝锭要1.6万元,而沈阳双喜不到3000元,锅虽然生产出来了,但利润却很少,钱也并没有苏增福想象的那么好赚。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992年初,随着市场经济推进,民营企业有了和国营企业同样的待遇。


原料成本大幅下降,产量和利润开始猛增,苏增福看到了翻身的希望。他听从儿子苏显泽的建议,偷偷在产品的产地信息中标注上“玉环”,试图创立自己的品牌。


到了1994年,玉环双喜的年产值达1.8亿元,产量高达230万口,比母厂沈阳双喜多出了一倍!


这一下双喜不干了,坚决决定终止合作,并要求苏增福停止使用“双喜”商标。


1994年12月25日,苏增福急忙带着儿子和两名副总赶赴沈阳协商,可说什么也没用,沈阳总厂担心养虎为患,依旧断然回绝。等苏增福再回到浙江,已到了年底。


被逼上梁山的苏增福明白,以后必须要靠自己的力量做品牌了。


苏泊尔就此诞生。


意料之中,苏泊尔压根不干不过老锅王双喜,业绩极其惨淡。


思忖之下,苏增福决定将新国标作为突破口,他决定不惜成本,不惜代价,率先全面严格执行新的国家标准。


新型压力锅诞生以后,瞬间成为了市场的香饽饽,这一年是苏泊尔创立的第二年,市占率一下蹿升至4成,一举超过老锅王沈阳双喜,成为新锅王。


卖了,卖了

苏泊尔的命运在2002年的一天迎来转折,61岁的苏增福到韩国考察。


他发现韩国炊具行业因原材料和人力成本过高,已经丧失了竞争力。这对他震动很大,忍不住想苏泊尔未来会否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在干掉沈阳双喜之后,苏泊尔占有大部分市场份额,成为当之无愧的锅王,随后几年,苏增福又对准电饭煲、炒锅、不粘锅,向炊具行业纵深发展,2004年苏泊尔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炊具行业首家上市公司。


炊具业务蒸蒸日上,但苏增福却萌生了想要卖掉压力锅业务的念头。


四年后,苏增福陆续向全球最大的炊具和小家电制造商法国SEB公司转让苏泊尔炊具71%的股份,苏泊尔集团也因此失去对苏泊尔炊具的控股权。


一时之间,“锅王卖锅”的新闻掀起轩然大波。


人们始终无法理解苏增福耗尽平生精力做大的炊具业务,为什么随随便便就卖给了外企。


苏增福坚持卖锅且态度强硬,面对质疑,他只说了一句话:“我很会算。”


实际上,此时炊具行业的劳动力和成本已经产生了冲突,苏增福还觉得,面对与国际龙头间的巨大差距,不如主动退出。


随后苏增福两次卖股,套现奖金70亿后潇洒离场,此时大家才反应过来,不得不为当年苏增福的决定鼓掌。


苏增福挂着董事长的头衔过了一段普通老爷子的生活。他每天只做四件事情:看书、看企业资料、看国家政策、看股票,很快,苏增福和苏泊尔开始慢慢淡出了公众视线。


再造一个苏泊尔

然而年过六旬的苏增福,却不甘心真的过上退休生活。


2007年,玉环县一个给苏泊尔股份生产不锈钢配件的供应商和苏增福闲聊,他说玉环县作为中国水龙头生产基地之一,却拿不出一个像样的不锈钢水龙头。


这番话引起了苏增福的注意。


苏增福发现,国内整个炊具行业产值大概也就是250亿,但卫浴行业最少有2500个亿,而不锈钢水龙头的市场占有率只有3%左右。


这是一个大市场,苏增福创业的欲望之火又被点燃了。


在当时,使用铜质水龙头的自来水不能直接饮用,一个重要原因是铜质水龙头普遍铅、汞含量超标严重。


“铜质水龙头含铅,铅溶于水,这是毒。对大人影响还小,五岁以下的小孩要是吸收过多,有得痴呆病的风险。”


苏增福认为不锈钢的确是个很好的选择。作为国际公认的健康材质,不锈钢不含铅,且耐酸、耐碱、耐腐蚀、不释放有害物质。


但水龙头是一个要求度非常高的行业,尤其是不锈钢龙头,铸造工艺复杂,研发成本高,市场基本被进口产品所垄断。


在66岁这年,苏增福毅然杀入卫浴行业,但不是所有人都看好苏增福和他的不锈钢水龙头,儿子苏显泽并不支持他,认为父亲早已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不该再去冒险。


集体反对也无法浇灭苏增福的创业欲望2009年,苏泊尔卫浴公司成立。


为了研发不锈钢水龙头,苏增福天天蹲在生产线,率领团队努力研究怎样将不锈钢水龙头实现规模机械化生产,几经淘汰,4年中换了三套流水线,生产了100万个水龙头,都不满意,就一个也没卖,几个亿打了水漂。


苏泊尔的研发投入、试生产投入和两个基地建设的固定投入已经接近10亿元。其中土地、厂房和设备投入超过7亿元,研发投入1亿元,还有2亿元的试生产产品一直堆在仓库里,因为是次品,苏增福不让卖。


转机出现在2014年,国家对水龙头流出水的含铅量从推荐标准改为强制标准,要求每升的铅含量不超过0.5微克。


整个水龙头行业一瞬间迎来了大洗牌,高标准不锈钢水龙头的春天来了。


如同当年做锅一样,苏增福是在缺乏领军企业的时候提前布局,高标准起步,树立起了苏泊尔在卫浴领域的江湖地位。


也就是这一年,苏增福决定在三年内免费为全国10000所幼儿园捐赠不锈钢水龙头,来改善婴幼儿饮用水的安全问题。


2017年,苏泊尔以443亿元市值以及178亿的营收稳居中国炊具第一。


直到现在,仍然有人追问苏增福,为什么敢投入10个亿资金建设基础设施,而不是及时止损,苏增福只是说,“我不会去判断这条路走对了或是走错了,就像在空中走钢丝,走到一半的时候已经无路可退,因为你前进或者后退的风险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