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女王许昕到底有多厉害?让我们从三个案例开始。
徐新与娃哈哈
1995年,许昕进入投资领域,她的第一个投资案例就是娃哈哈。当时中国还没有瓶装水的概念。有一次,宗后卿去法国,看到法国人都喝瓶装水,深受启发。1996年,娃哈哈、徐新所在的百富勤公司、达能共同出资成立5家公司,开始生产娃哈哈纯净水。后来,娃哈哈集团的营收和利润连续11年位居中国饮料行业第一。
徐新与网易
1999年,徐新代表当时网易的股价是5块,2000年上市后就变成了15块,最高涨到30块。霸菱向网易投资500万美元遗憾的是,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网易股价跌至65美分。在网易遭遇不测的时候,同样承受着巨大压力的徐新选择陪伴丁磊度过两年的黑暗期。
当时董事会所有人都想低价卖掉网易,但徐新投了反对票。她说:我投反对票,不是说我眼光长远,而是我们已经在地 狱了,不可能更差了,以后是通往天堂的路。
随着市场的好转,在网易身价10亿的时候,徐新选择了退出和最终获得了8倍收益.
徐新与京东
2004年,31岁的刘创办了“京东。COM多媒体网”并正式进入电子商务领域。然而,JD。COM的开局并不顺利,连续的失分让他陷入了困境。为了改变现状,他不得不获得大量的资金支持,但当时没有人愿意帮助他。直到2006年,刘认识了。二人初次见面从晚上10点聊到凌晨2点,仅4个小时,徐新决定给京东投资1000万美元。获得投资后,JD.COM立即扩大了产品线,并确立了其在3C领域的地位。该投资于2014年在让徐新净赚了100多亿。JD.COM上市后
因此,徐新经常被称为“京东背后的女人”。COM”。
3f" />从90年代至今,徐新叱咤江湖20多年,经历了中国创投业整个的萌芽与发展时期,除了哇哈哈、网易、京东,还成功投资了知乎、58、唯品、三只松鼠、良品铺子会等众多企业,被誉为“风投女王”。
小时候不爱学习的她,如今成为了投资界的风云人物,徐新的人生经历是怎样的?

徐新初中毕业后,面临着三个选择:读技校、考中专、考高中。70年代末,很多同龄人都选择报读技校,为的是毕业后就能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徐新选择了要考高中。
在她的努力下,她顺利考上了南开中学,后来又考入了南京大学,大学也毕业后,徐新被分配到一家银行做柜台营业员,尽管工作乏味、枯燥,但她依然尽职、尽责。
她的上进心和出色表现让机会来到了她的面前,中英联合为中国培养英国注会。银行为她争取到一个名额,凭借名列前茅的成绩,她被送到了普华会计师事务所培训三年。

徐新后来回忆,在普华的三年是她进步最大的三年,工作不仅要努力,还要拼命,老板交给的工作没干完,是不可以睡觉的。她一边工作,一边用业余时间复习考试,三年考完了18门课,最终顺利拿到了英国注册会计师资格。
之后在1995年,她进入了百富勤直接投资部,由此真正迈入了投资界。
2020年,徐新摘得了福布斯中国“最佳女性创投人”榜单的的桂冠。
她说:“如果说我的投资有些小小的成就的话,那是因为我积累了3万个小时。……我想我可以干到80岁,还可以再来3万个小时!”

回顾徐新的成功经历,她送给了我们年轻人3个“成功锦囊”:
1. 足够专注
现代人似乎太难专注于某件事了。
比如在工作,想用手机查点资料,却意外看到了购物网站的推送,然后逛了一个小时淘宝;
比如在看书,社交软件的铃声,随时会打破我们学习的状态;
拿起手机想看看天气,却又不小心点开抖音,随便划拉着就过去了一个小时……
各种各样外界的诱惑,在抢夺着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的专注力越来越差了。

有一次,比尔·盖茨的父亲让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用一个词来概括他们成功的最主要原因。他们不约而同地写下了同一个词:focus——专注。
对此,徐新在一次采访中也这样说到:
“我一直跟企业家讲,不管你多么能干多么聪明多么努力,同时做两件事还要做到第一名的概率是很小的。在创业初期,尤其不能同时做两件事,只要做好一件事就够了。如果没有这种专注精神,是做不到行业老大的。”
2.寻找榜样
徐新的榜样是巴菲特。
徐新说:“巴菲特每天阅读5小时,跟聪明人谈话2小时,84岁的巴菲特每天都在工作,他和他投资的创业者变成终身的朋友,他很享受他的工作,每天过得很开心,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所以,徐新每天都会像读圣经一样去读巴菲特的书,并且觉得读他的书,就像跟老朋友聊天一样,英雄所见略同。

很多人说,我们当代很多人缺乏精神信仰,崇尚娱乐至上,在别人的事情上消耗着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上却碌碌无为、不思进取。所以,榜样的力量才显得尤为重要,他可以让我们明确目标,看清前方的路,坚定地专注于自己的人生。
3.保持热爱
乔布斯说过,成就大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热爱所做的事。如果你还没有找到,那么就继续找,不要停!
徐新也曾这样告诫过我们:
“你要找到一份你喜欢的工作、你热爱的工作。人的一生很漫长,工作时间也很长,如果每天早晨爬起来,都不想去工作的话,那你一定过得不开心,那么你就该去寻找一份能让你喜欢的工作。如果不知道,就应该继续寻找。”
只要我们每天都在学习,每天都在进步,总有一天量变会促成质变,彼时心中一亮,找到了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工作也许很难,生活也许一地鸡毛,但我们不得不忍耐黑暗。而每个人心中的那份热爱,正是照亮我们走出低谷的那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