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天,水滴成冰,但室内施工现场却如火如荼。进入国家电网新源吉林敦化抽水蓄能电站施工现场,工人们忙碌着。这一幕只是延边州全面开启“十四五”新征程,第一年冲刺的众多场景之一。
“大力实施工业强国战略,扎实推进绿色转型,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夯实生态基础,不断提升治理效能,构建‘一核两极多点支撑’的产业空间布局,加快追赶跨越步伐,建设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发展开放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努力打造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好结构。这是延边州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于《政府工作报告》年绘制的“十四五”和2021年延边州发展蓝图。
2021年,延边州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业强州的主引擎,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207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5个。实施工业项目98个。确保国网新源吉林敦化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并网发电,龙仙峰滑雪场一期等31个项目投产达效。延吉5G智能制造产业园等37个项目开工。加快延边州国泰新能源汽车等30个项目延期。实施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90个。确保包括白盾高铁在内的30个项目投入运营。延吉新机场等23个项目开工。加快龙津达莱通用机场等37个项目建设进程。计划亿元以上项目130余个。到位投资项目增长20%。
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延边州多措并举,增强市场活力,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像抓扶贫一样抓企业帮扶,创新实施延边州精准企业帮扶行动。进一步落实减税降费、降本减负、帮助企业稳岗等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力争新增企业贷款50亿元。实施奖励补充政策,将企业规章升级为统一制度,新增工业企业10家以上,商业企业10家以上。260多个家庭从一个企业转移到另一个企业。
2021年,延边州启动消费提振。集聚国家优质品牌资源,办好“农博会”等展会,搭建常态化产品展示平台。开展汽车、家电下乡、成品油企业盈利等活动。深化与JD.COM、品多多等平台合作,打造延边特色产品线下的体验店和物流仓储中心,推进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扩大土特产品上行规模。办好特色节庆,深化文化与旅游融合,提升“美丽中国少达延边”品牌影响力。
今年,延边州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支持吉林烟草产业产品升级。加快珲春光电产业园建设。实施医药、装备制造等产业转型升级项目88个,21个项目投产并取得成效。着力培育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延吉IT和服务外包产业,实施3000万元以上服务业项目41个。
-darkmode-color: #909EB1;"> 在科技创新能力上,延边州将加快补齐科技短板,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实施“科技+产业”提升工程。推进关键共性技术和“761”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攻关项目,加快敖东大健康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进程。深化科技创新多元合作。加强与中科院、吉林大学、延边大学等院所合作,继续深化与浙江科技合作。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建设东北亚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激发人才创新活力。鼓励发明创造,鼓励各类人才在延返延就业创业。启动50名高层次人才编制池,做好急需紧缺人才安置工作。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延边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提高存量土地收益为导向,发挥500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撬动作用,加快和龙桑黄小镇等项目建设。以黑木耳为主的食(药)用菌达15亿袋,推进汪清黑木耳交易市场建设。打造延吉中国·参谷品牌,加快非林地人参园区化发展和交易平台建设。申请“延边大米”“汪清黑木耳”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巩固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保持政策连续性,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此外,2021年,延边州还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强化城市规划设计执行。推动延吉、敦化实行“创建文明城市”常态化管理,支持珲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畅通开放通道、夯实开放平台,持续深化开发开放;坚持绿色发展引领,加强自然资源管理和节能减排、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修复,全面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全力增进群众福祉,保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继续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和“百件惠民实事”;巩固平安延边建设,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和安全,全力维护边疆团结和谐稳定;加强政治、法治、效能、廉政等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着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张伟国 王雨)
原文链接:「链接」
